小城鎮建設與農村城鎮化

2022-10-11 04:06:03 字數 3470 閱讀 6069

摘要:中國小城鎮發展的差異具有客觀性。小城鎮發展的差異性,決定中國小城鎮發展不能採取同一模式,而應選擇適宜於本地區特點的小城鎮發展路徑。

關鍵詞:非均衡;發展差異;因地制宜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06)04—0029—02

中國經濟非均衡的客觀性決定中國不同地區的小城鎮間存在著極大的發展差異。對不同區域間小城鎮發展的橫向比較發現:中國小城鎮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聚集能力、城鎮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

比如,東、中、西部不同地區間小城鎮在城鎮數量、城鎮人口密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城鎮生活水平和城鎮綜合實力等方面有差異。改革開放後,經濟發達地區的小城鎮迅速成長為具有相當聚集和擴散能力並在國內產生巨大影響的中等城市;也有一些小城鎮儘管也在發展,但卻遠遠落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後面,甚至落在本地區其他小城鎮的後面。如此等等。

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城鎮間的發展差異?如何縮小小城鎮間的差異,從而在整體上推進小城鎮的發展,是當前城鄉協調發展面臨的乙個重要問題。

一、多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小城鎮發展的差異

考察中國小城鎮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小城鎮的整個發展過程,是歷史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第一,中國經濟的非均衡發展決定小城鎮的差異性。

中國東、中、西部小城鎮的初始條件差異巨大:東部地區臨海而居的優越條件,為早期資本主義萌芽和民族工商業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決定了其從一開始就具有不同於中、西部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的歷史特點,這種特定的地域條件,為其經濟交往奠定了基礎,也為東部地區小城鎮兩頭在外的產業支撐奠定了基礎;中、西部地區封閉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其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和封閉經濟特徵,為其生產要素的聚集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第二,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決定小城鎮的人口規模差異性。

由於資源稟賦的差異,導致中國的人口分布呈現明顯的東多西少、人口密度從東到西依次遞減的特徵。以瑗琿——騰衝人口地理分布曲線劃分的東、中、西部地區間的人口差異,不但在歷史上長期存在,而且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受利益驅動的影響,這一趨勢進一步強化。這在客觀上決定了中國小城鎮的人口差異和城鎮分布密度差異的現實存在。

第三,資源獲得的非均衡,導致區域間小城鎮發展的多層次性。東、中、西部地區在資源獲得方面存在嚴重的非均衡特徵:(1)在歷史上,東部地區依據沿海的地理優勢,獲得了大量海外資金的支援(有記載表明,歷史上外商直接投資東部沿海地區佔80%以上),中、西部則很少得到外資的支援。

(2)建國後中國重工業優先發展的非均衡經濟發展戰略,使中部地區在產業布局的安排上,享受到國家資金、專案的優先安排,帶動了一大批小城鎮的迅速發展。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受經濟轉型緩慢影響,相繼失去優勢。(3)西部地區小城鎮在歷史上曾一度輝煌,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而日益喪失優勢,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人才和勞動力的「孔雀東南飛」,資金、技術、資訊的東流,呈現出不斷衰落的局面。

儘管國家採取了相應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但並未取得較大成效。

二、地區間小城鎮發展差異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內小城鎮發展差異取決於產業結構轉換等要素聚集能力

在東、中、西部小城鎮發展差異比較中發現,決定地區間小城鎮發展差異的主要因素,更多地在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因為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設定、資金聚集能力以及高效的市場制度環境,遠遠優越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經濟落後地區;資本積累的速度遠高於經濟落後地區。在大中城市產業聚集和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必然產生要素向周邊地區迅速擴散的客觀要求,大中城市周邊為其承接產業擴散和市民休閒、娛樂而建的小城鎮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並將在未來乙個時期內呈現更快發展的特點。

在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後,巨大的資本積累將直接導致在社會、文化及其他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投資,從而促進小城鎮在經濟增長基礎上的迅速發展,使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的成長潛力不斷得以顯現。因此,經濟發達地區的小城鎮更能搶占先機,始終走在前面;中、西部地區則因為地區經濟發展滯後、缺乏要素聚集的優越條件,特別是在地區資源匱乏、缺少作為增長極的主導產業的背景下,對資金、人才、技術、資訊等要素的聚集能力也相對弱化,稀缺要素只能向城市聚集,呈現出與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日益拉大的差距。

地區內的小城鎮發展差異,則主要取決於小城鎮的主導產業設定、外來資本投入、人力資源的能動作用(特別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以及寬鬆的制度環境。經濟欠發達或經濟落後地區的小城鎮,在面臨主導產業缺乏、地方財力有限、資本儲備不足、原始資本投入存在巨大缺口的條件下,誰能率先確立具有強勁聚集能力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誰就能對稀缺資源的聚集搶占先機,從而走在地區內其他小城鎮的前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本的流動、先進生產技術的採用、寶貴的資源優勢,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共享。

中、西部地區雖然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及東部地區,但各自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形成具有聚集作用的增長極,通過對地區外和國外資本、技術、資訊以及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快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步伐,都可為小城鎮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因此,中、西部地區小城鎮的發展,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產業結構轉換的能力。

三、小城鎮發展差異的客觀存在,要求不同地區應選擇差異性的成長路徑

中國經濟的非均衡特徵,決定了在未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小城鎮發展差異將持續存在。而小城鎮發展的非均衡性決定對於不同地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小城鎮,不能採取整齊劃一的發展政策,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宜於本地區特點的小城鎮成長路徑。對於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周邊的小城鎮,主要應根據市場需求和中心城市發展的需要,為承接城市要素擴散服務。

可以相應建成要素轉移承接型的經濟開發區性質的小城鎮;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環境的宜居型、養老型的小城鎮;為城鎮居民提供旅遊、休閒型的生態旅遊型小城鎮等。對中部地區而言,應借助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契機,加快建立承接結構轉移的產業聚集型小城鎮、創新型小城鎮。同時,中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應加大開放的力度,起到東、西部地區要素流動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西部地區,一方面應加快建設增長極型別的小城鎮,通過增長極的作用迅速聚集資源,增強競爭能力,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另一方面,應對現有的小城鎮進行強化功能、提公升層次的建設,在現有小城鎮的基礎上,「適當集中、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擴大規模、不斷強化小城鎮功能」,建立能輻射周邊地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型別的小城鎮,目的在於增強小城鎮的聚集能力,起到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作用。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制度建設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城鎮化道路的選擇涉及到一系列具體問題。在加快小城鎮發展過程中,不僅應以積極的態度促進經濟增長,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質基礎,而且要考慮到社會、文化等其它方面的合理投入;不僅要注重當前的發展要求,更要注意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另外,應注意一系列問題的合理解決,避免出現負效應:

如建立開放的經濟系統,要避免出現要素流動阻滯;避免因為小城鎮規模擴張而出現農民失地又失業的狀況。這些問題的綜合解決,將有力地促進小城鎮的健康、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程序。

參考文獻:

[1]王小魯,樊綱.中國地區差距:20年變化趨勢和影響因素[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武友德.不發達地域經濟成長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3][美]傑夫:馬德里克,喬江濤譯.經濟為什麼增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張培剛.農業與工業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5]王夢奎,馮並,謝伏瞻.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琪)

小城鎮建設報告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 作業 一 姓名 房麗平 學號 1237004457454 專業 農村行政管理 教學點 汶上電大 小城鎮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導向,是衡量乙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我縣小城鎮建設正方興未艾,已成為當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

鎮小城鎮建設情況簡介

鎮是自治縣東南部連線外縣區最多的區域,共有8個縣內外鄉鎮與之相接,現鎮 駐地古城口,歷史上就是該區域最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區和商品集散地,輻射半徑約20公里,服務人口約5萬人,是省道 公路區重要的 物流中心。近年來,隨著年產75噸原煤的 露天煤礦的建成投產,交通運輸和三產服務業規模急劇擴大,僅鎮區中心集...

下湯鎮小城鎮建設情況簡介

下湯鎮位於魯山縣西部山區,鄭堯 兩廣高速在鎮域內交匯,是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以位於魯山縣上 中 下三處溫泉最下泉而得名。總面積121.86平方公里,現轄2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55個村民組,3.2萬人。鎮區面積1.8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7700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拓寬硬化綠化環鎮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