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實錄

2022-10-07 21:00:03 字數 4202 閱讀 3196

《落花生》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學習。強調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自己體驗,在**中獲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重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發揮群體中每個成員的作用,通過合作學習,加深理解,加深體驗。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重點問題。

3.情感體驗。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參與和情緒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體會到**和發現的快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學習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絡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現在,老師說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生:花生

師:(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裡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家、散文家。

因為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乙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師:(板書:19.落花生)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陶行知說:「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教者引用猜謎語,營造和諧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

師:自由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生: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師: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師: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生:姐姐說它味美;

生: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

生: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師: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乙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生: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師: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師: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可貴之處的?

生: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高高地掛在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卻埋在地里。

師:回答得真好。該抓住哪些關鍵詞語來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

生:我認為應該抓住「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這些關鍵詞語;

生:我認為還應該抓住「矮矮地長在地上」。

師:板書:埋在地里、高高地掛在枝上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

生:抽一生讀

師:你認為他讀得怎樣?

生:我認為他抓住了關鍵詞語來讀。

生:我認為他讀得很有感情,讀得很流暢。

生:他讀出了桃子、石榴、蘋果那種炫耀自己的語氣。

生:(齊聲說)想。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

生:有感情的朗讀。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教者在教學活動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還做到了學生在做上學。

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師: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

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生:我體會到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

生:我體會到花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生:我體會到花生不求名利,樸實無華的精神;

師: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用——勾劃出來。誰來讀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

生:一生讀。

生:父親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乙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生:父親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乙個不求名利、默默奉獻的人;

師:作者「我」怎樣理解父親的話?在文中用~勾劃出來

生:「我」認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師:你怎樣理解作者的話?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儀表堂堂,可是他卻沒有什麼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見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邊走邊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過路的老大爺、老奶奶摔到了,怎麼辦?

生:有些人,雖然長得很醜,可是他很樂於助人。

生:我的鄰居是個清潔工,他每天天沒亮就開始打掃衛生,我覺得他就是乙個有用的人。

師:其實,我們的身邊像那位普通的清潔工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有很多,他們就是落花生那樣的人。

師: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呢?舉例說明。

生:有,老師為了學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獻

生:清潔工,為了一方的清潔,寧願犧牲自己的青春。

生:蠟燭是偉大的,犧牲了自己的身體給我們帶來光明。

生:春蠶,為了讓人們穿上華麗的衣裳,到死都還在吐絲。

生:太陽,因為你無私地奉獻光和熱,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機昂然、萬紫千紅。

師:大家說得真棒,在我們的身邊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乙個有心人。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也說:「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於啟發、誘導,在語文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彩虹,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

]師:這篇課文,從種花生到收花生、嘗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嘗花生到議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生:作者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強調我們應該做像落花生那樣的人;

生:課文重點寫議花生,目的在於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師: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議花生,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師: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乙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

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設計意圖: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

」教學有法,貴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內涵,巧妙地把課文的閱讀與寫作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了,讓閱讀更好地為寫作服務。]三、總結昇華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麼?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願意毛遂自薦?

生:我想說:「我要向花生學習」。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裝扮自己」,我覺得說得真好。

生:我又學會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兩種寫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會更好。

生:我認為父親的話有些不對,桃子、石榴、蘋果高高地掛在枝頭,並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們的生長特點。

生:老師,你不是說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時代,它需要敢於展示自己才華的人嗎?難道像桃子、石榴、蘋果敢於展示自己才華,錯了嗎?

師:你們提得真好,的確現在的社會需要敢於展示自己才華的人,桃子、石榴、蘋果高高地掛在枝頭,並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們的生長特點。但父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這裡父親只是打個比喻,作個對比,詣在強調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當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腳的。

師:現在的社會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樣的默默奉獻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敢於展示自己才華的人。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學要個性化和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人格,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四、布置作業。

師: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看老師留給你們的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一篇讀後感;

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作業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深刻領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落花生》課堂教學實錄

一 匯入新課,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來 師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 齊讀課題 師 同學們,這 落花生 啊,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常見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叫 落花生 嗎?誰來說說?生1 因為它的花落了才能結出果實,所以叫 落花生 師 說的有道理。誰再來說一說?生2 我覺得花...

落花生反思

宋秀偉 落花生 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 其一,語言淺顯平實,簡明精當,卻旨趣深遠,寓理於物 其二,布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 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語文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落花生反思

獨樂中心小學趙岳峰 落花生 是許地山著名的一篇敘事散文,本課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全文圍繞 種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議花生 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