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金融體系的模式選擇

2022-10-05 19:24:08 字數 4994 閱讀 2562

目錄1. 兩種模式的金融體系的綜合比較 2

1.1 資源配置的比較 2

1.2 資訊處理的比較 2

1.3 風險分散的比較 2

1.4 激勵約束功能的比較 3

2.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3

2.1 銀行業風險過度集中 3

2.2 資本市場發揮的功能有限 3

2.3 金融創新動力不足 4

3. 我國金融體系產生問題的原因 4

4. 我國金融體系的最優選擇--「互補型」金融體系 4

4.1 我國建立「互補型」金融體系的必然性分析 4

4.2 我國建立「互補型」金融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5

5. 構建「互補型」金融體系的對策及建議 5

5.1 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 5

5.2 借助資本市場平台進行銀行業務創新 6

5.3 穩步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6

5.4 建立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協調發展的機制 7

金融理論界很早就有關於銀行與市場兩種型別金融體系模式優劣的爭論。從最初的提倡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的理論,再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金融市場化趨勢的言論,直至今天,專家學者們更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認為銀行與市場不是相排斥的,而是互補的,金融體系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的。以上三種觀點爭論不休又各有道理。

因為個別國家金融體系的差異與經濟增長速度卻近似的矛盾,分別給以上各觀點提供了有利的事實根據。不能否認的,每種模式中都含有對中國金融發展有用的元素,那麼,我國的金融發展道路,考慮到國情,無論是經濟發展階段,政治體制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照搬它們的模式呢?如果不能,什麼樣的金融體系模式才是中國的最優選擇呢?

通過對實行兩種不同金融體系的代表國家--美國和德國的比較發現,兩種不同的金融體系都促進了各自經濟的發展,都能實現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但是,兩種型別的金融體系在履行功能的形式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資訊處理、風險分散與管理和激勵約束等四個方面。

本節將從這四個方面對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和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進行比較分析。

1.1 資源配置的比較

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往往有發達的資本市場相配套,企業要想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從**、債券的**走勢來反映出來,各個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預期以及風險偏好的不同等等,新的盈利機總會被發現,資源配置的效率也更高。同時,**發現的及時性和多元性,使高技術創新型行業在發展成熟過程中能夠獲得必要的資金,因此,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有利於企業的創新和技術的進步。

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方面,也有其獨特優勢。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的初期難以獲得銀行的借貸資金,但是在其技術成熟之後,銀行往往通過對其投放貸款引進該技術產業,從而使該成熟技術得到學習和推廣。

1.2 資訊處理的比較

在資訊處理功能方面,與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相比,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包括:銀行通過與企業的長期密切合作,降低了資訊收集、處理的成本,能夠避免「搭便車」現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德風險。可是,正因為銀行掌握了貸款企業的大量資訊,能夠通過貸款合同約束和限制企業的不合理行為,這種合約關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投資新專案的積極性。

在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中,資本市場比較發達,衍生工具市場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的金融產品,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往往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走勢的預期,制定不同的投資組合,把同一時點上的金融資產的風險分散。因此,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在橫向風險分擔方面更勝一籌。

相比較而言,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更善於跨期風險分擔,即將金融風險直接「內部化",轉化為自身所承擔的存量風險。銀行機構通過把公眾的存款投資於長期的專案,然後根據大數法則來提供流動性給有急需的公眾,這樣既可以降低流動性的風險,還可以讓公眾享受長期投資帶來的高收益。

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在公司治理機制方面各有側重,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在確保對企業的必要內部約束下,更加強調外部約束;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則更注重對企業的內部約束,外部約束較弱。此外,在公司激勵機制方面,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比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更加有效,形式也更加豐富。

通過分析比較可以得知,兩種金融體系都不是完美的,分別有各自的優勢。在現實中,兩種金融體系都有成功的代表國家,都實現了該國經濟的長足發展。所以,無論是市場主導型還是銀行主導型,只要該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所決定的金融需求相匹配,能滿足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配置、資訊提供和處理、風險分散與管理、公司治理等需求,高效率地實現經濟發展,就是乙個適合的金融體系。

2.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 銀行業風險過度集中

目前,我們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的不平衡,利息收入是主要林潤**,另外風險管理還只是處在概念管理階段等因素,致使我國銀行機構承擔的壓力很大,風險在銀行業過度集中,一旦銀行體系風險爆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難以想象。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利率與資本市場的聯絡更加直接和密切,如果利率調整造成存貸款利差過小,銀行收入也會隨之波動。因此,銀行本身盈利結構存在的缺陷必定會影響銀行機構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長期以來,銀行的貸款資金嚴重偏向大企業,國有企業,或者是一些技術成熟的重大科技工程。因此,銀行信貸資金過度集中於某些企業,造成信貸風險十分集中。而中小型企業卻因自身規模較小,銀行難以把握風險等原因難以獲得貸款。

2.2 資本市場發揮的功能有限

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建立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發展程度較低,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著我國資本市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目前來看,我國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大部分是傳統行業,包括鋼鐵、煤炭和水泥等高消耗的產業,而那些低投入高產出的綠色行業中的上市公司還不是很多,從行業角度說,行業比例嚴重失調。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對我國產業的調整作用不明顯。

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投資者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其中個人投資者占有較大比例,絕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不具有完備的風險意識和投資素養,投資時非常盲目,導致**波動呈現出極不穩定的特點,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

企業融資除了通過**市場,還可以通過債券市場。但是我們的債券市場發展也非常緩慢。主要原因是發債成本高,又因為嚴格的債券交易制度,投資者購買的債券難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另外,在發債企業中,大部分是大型壟斷性企業。而同樣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卻由於資質等原因難以發行債券。以上種種原因都阻礙了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

所以,我國無論是**市場還是債券市場都存在發展不合理的地方,難以滿足不同型別企業的資金需求,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2.3 金融創新動力不足

目前存在於我國的金融產品大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原創的創新產品很少。這就存在一些問題,從國外引進的產品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國投資者,尤其是收入較低的大多數投資者,因此創造一些滿足我國投資者的創新產品勢在必行。

3. 我國金融體系產生問題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越來越難以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兩者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不匹配,最終導致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降低。

首先,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迅速。與此相比,我國的金融體制卻變化不大。國有商業銀行仍然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相對於傳統的面向大企業和國內統一市場的金融服務與政策而言,在面向中小企業和國內區域市場的金融服務與政策方面,存在著致命的「短板效應"。

其次,與中小企業相匹配的我國中小銀行,包括專業性銀行和區域性中小銀行,數量嚴重不足。不僅如此,我國金融機構的網點分布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域性差異。相比於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我國金融機構不僅少的多,而且大多數集中於沿海及東部地區的大中城市。

此外,資本市場的門檻也較高:醞釀多時的中國內地創業板市場剛開始建立,即使創業板市場也不能滿足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只能滿足部分高科技企業和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的要求,大多數對保就業有重要意義的中小企業仍被排擠在這種融資方式之外。

基於以上所述的我國金融體系所存在的與現經濟形勢不相匹配的問題,可知要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優化我國的金融體系已勢在必行。

4. 我國金融體系的最優選擇--「互補型」金融體系

4.1 我國建立「互補型」金融體系的必然性分析

通過前文我們對兩種金融體系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兩種模式的金融體系在促進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方面都獲得了成功,但這與各自國家各具特色的經濟、文化、政治、歷史等眾多自身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乙個國家選擇金融體系的模式時,不應該完全照搬某些成功國家的模式,而應該結合自己國家的具體國情、經濟發展水平、歷史、社會習慣以及法律制度等,同時吸取其他國家金融體系發展的相關經驗和教訓,選擇一種適合本國的發展模式。

首先,我國繼續堅持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國的商業銀行產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計畫經濟體制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間,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充分保證了我國經濟的穩定執行和快速發展。但是,它雖然在成熟技術產業的學習和推廣方面很有效,卻不可能在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為之提供大量資金,因此,往往會阻礙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影響產業的自主創新,不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其次,我國複製美國的以市場主導的金融體系也有一定的侷限性。美國的金融非常發達,這與金融體系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發達,與其配套的各種相關制度也不完善。

所以,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超出了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此外,我國還缺少完備的政策配套、發達的資訊程度、健全的法律保障等。以上這些缺陷都決定了我國不能簡單地複製這種金融體系。

4.2 我國建立「互補型」金融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急需中國建立乙個成熟、高效的資本市場。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已經與改革開放初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後,各項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日益增多的國外投資、跨國公司需要乙個發達的資本市場為之提供高效便捷的資金融通服務。

其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內的經濟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數量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等新生力量共處同一經濟體,而我國的銀行在面向中小企業和國內區域市場的金融服務與政策方面,存在著致命的「短板效應"。因此,資本市場理應發揮其資訊共享快,**發現及時、進入門檻較低的獨特的優勢,更好地進行全社會資源的配置。

因此,發達、高效的資本市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二,中國要建立發達、高效的資本市場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完全放棄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2023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但是我國卻免除了這次經濟危機的極大衝擊,其中,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功不可沒,它的風險保護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完全放棄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可能將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

論我國金融資產稅收體系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在經濟執行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金融投資必將越來越流行,金融資產所得也將越來越普遍。無論從市場調節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財政收入的角度來考慮,對金融資產所得的徵稅都日益重要起來。美國作為世界上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國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對金融資產所得...

試述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與防範措施

馮朝偉盛京銀行瀋陽市華信支行 摘要 處在發展和改革過程中的農村信用社一直是我國農村金融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農村信用社出現的一些問題是不容輕視的,分析當前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防範措施成為當務之急,這對於加快農村信用社健康快速發展,使其更好的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關鍵詞...

論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改革

炯要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順利閉幕,對於城鄉問題的解決已經提上了日程。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目前城市的資源配置過於 集中並且社會基礎設施預計人事安排仍不健全,同時對於農村來說,根深蒂固的農村思想以及經濟的不發達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兩極的分化,這使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需求及其迫切。關鍵詞 城市 農村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