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2022-10-03 10:15:02 字數 2751 閱讀 8684

重視能力培養,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區別。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後的思考練習,新教材都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問質疑,獨立思考,培養思考習慣,質疑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導讀和練習中占有一定的訓練比例。那麼,如何憑藉教材提供的條件,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呢?

下現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善問」

讓學生質疑,目的是讓學生的內因發揮作用,產生思維的興奮點和認知矛盾衝突,培養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習慣。

引導學生質疑,應在「問什麼」和「如何問」上下功夫,具體來說,可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形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是提問的三種形式,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掌握這幾種形式,我在教《小貓種魚》時設計了這樣乙個教學程式:先讓學生掌握「種」的音和義,然後在「種」後板書「魚」,再在「種魚」前板書「小貓」。讓學生讀後問:

「你讀了這個課題,有

些什麼疑問「學生紛紛發言:」魚怎麼能種呢?「」小貓為什麼要種魚?

「」它是怎麼種魚的?「我把幾個主要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理清每個問句的疑問詞,然後告訴學生:」讀書就是要像今天這樣多動腦筋,多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你們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指板書)請看第8課。「

這個新課匯入,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在實際中掌握了提問的形式。

第二步,加強學生質疑過程的引導和訓練教材中常有「畫出不理解的句子、詞語」,「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這一類要求。對每乙個學生來說,「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萬別的。如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疑惑點呢?

我在引導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時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讀讀生字新詞,想想有無不明白的。如果認為明白了,就自己試著說說詞語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確,有不明白的就畫出來。

再讀讀課後要求掌握的詞語,找出不理解的,再聽聽同學提出什麼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從而準確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尋找句子和課文內容方面的疑點,可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後習題,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問題的形式向老師提出來。再讓學生細

讀課文,提出與書上不同的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掌握質疑的途徑質疑的途徑很多,文題、文章內容、關鍵詞句及設問、反覆、過渡、照應甚至插圖、關鍵標點等,都可以用來質疑。如果文章的題目提供了課文內容的指向和要點,我們就可以從審題入手,引導質疑。如《我愛故鄉的楊柳》、《誠實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脈絡清晰,段落結構相同,我們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學法,讓學生抓住要害,自讀質疑。

如《黃鸝和山雀》一文,寫黃鸝和寫山雀的兩個段落,設計了兩個問題:(1)為什麼說捲葉蟲真狡猾?(2)黃鸝捉捲葉蟲的本領怎樣?

從哪看出來?再引導學生討論,理清捲葉蟲、黃鸝、梨樹三者之間的關係。再讓學生回憶老師在教這一部分的過程中,提了幾個問題,先提什麼,再提什麼。

然後讓學生根據上述方法自學第二部分 (寫山雀段),思考應先清楚兩個什麼樣問題,並用幻燈片提示:(1)為什麼說2)________捉________的本領怎麼樣?從哪看出?

結果表明,這樣引導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提問遷移,效果很好。

由於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小學生提問往往出現多而雜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歸納出主要問題,要求提問圍

繞中心,抓住要點,有思考價值。

到中高年級,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各種不同型別文章的特點,找出它們各自的質疑途徑,以便學生在課外閱讀思考時有章可循,從而提高閱讀效益。幾種常見的文體,其閱讀步驟和質疑途徑大致如下:記敘文,初讀時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細讀時理清層次和記敘順序;精讀時賞析好詞好句,體會中心。

寫景的文章,要明確寫的是什麼景,此景有什麼特點。說明文,要理清說明的是什麼事物,有什麼特點,文章按什麼順序,運用了什麼樣方法進行說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確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點,找特點,理清寫作的目的,最後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二、抓住質疑時機,讓學生「好問」

方法的傳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養更離不開紮實有效的訓練。因為任何本領都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訓出來的,質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使質疑訓練落到實處。

學生質疑,可安排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外。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安排。

一般地,課前的引發型質疑,便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求知

慾望;疏導型質疑,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大意;課中的深究型質疑,便於學生對課文重點進行深究探索,進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課後質疑,可以是總結型的,也可以是辨別鑑賞型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也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領悟寫作方法。

質疑訓練,還可採用以下方法:

1.「每日一問」,要求學生在課外學習時,堅持每天提乙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寫在自己的「每日一問」筆記本上,教師要及時檢查講評。

2.及時解疑,分類作答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步。教會學生提問,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

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才是教學的目的所在。幫助學生質疑解疑,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職責。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伺機誘導,授之以法,使學生自解其難,變「有疑」為「無疑」,從而提高質疑興趣和質疑技巧。

一般來說,簡單的問題,應讓學生借助工具書等資料自己解答;有爭議的問題,大家討論回答;難度大的問題,教師講解說明。在指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要注意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允許前

後左右互相交流,大聲爭辯,允許師生互相提問,大家各抒己見。鼓勵互相傾聽,提倡求異思維。

3.開展質疑比賽,給同一文章,讓學生讀後質疑。在相同的時間裡,比比誰提的問題多,誰的問題切中了要害,並要求學生自問自答,說出思考過程。

教師要及時進行評議,並對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養成好問好多思的習慣。

總之,讓學生「善問」、「好問」,是我們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標。學生動腦、愛思考的習慣一旦養成,將終生受益。

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作者 景轉霞 新一代 2014年第05期 摘要 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 教是為了用不著教。要達到 自能 必須先培養學生主動 而質疑是主動 的第一步。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一切創造活動的起點,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質疑能力 培養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作者 黎家群 教育界 2012年第23期 重視能力培養,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區別。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後的思考練習,新教材都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問質疑,獨立思考,培養思考習慣,質疑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導讀和練習中占有一定的訓...

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重視能力培養,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區別。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後的思考練習,新教材都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問質疑,獨立思考,培養思考習慣,質疑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導讀和練習中占有一定的訓練比例。那麼,如何憑藉教材提供的條件,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