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對初中學生能力培養

2022-09-30 09:21:02 字數 2995 閱讀 9600

摘要:新一輪課改要求進行數學基礎教學時,應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旋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勇敢地探索;在探索中獲取新知識,形成新思維,解決新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因此,進行創造性教學,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本文就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探索能力談幾點認識與體會。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景;探索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4-096-02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量的習題演練。這種「填鴨式」教學,數學變得枯燥無味,學生提不起對數學學習興趣,也難以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的主導思想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從而實現由「學會」到「會學」轉變,為學生今後繼續學習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學生探索能力培養的做法和體會。

一、在問題情景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乙個認知過程,又是乙個探索的過程。但探索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學生探索知識往往是由問題開始的,問題是推動學生思維探索的原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這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主動探索,以問題的疑點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揭示知識矛盾,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

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空前高漲,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

」因此,鼓勵學生多提問是培養他們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如《數軸》這一節的學習中,在得出有理數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結論後,有學生課後提出「數軸上的點不一定都表示有理數」。這一問題的提出,充分說明了學生對現有結論的不滿足,我首先對學生敢於懷疑的精神給予了肯定,繼而又鼓勵學生課餘自己可查閱資料來驗證。在此,我們固然可以**到學生在**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困難,但絕不能因此而扼殺他們大膽的懷疑。

或許,學生所具有的這種不甘於接受一切的態度正是他們今後自我發展所必須的重要財富!

二、在動手操作情景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型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突破時空障礙,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新知識,才能使他們獲取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須掌握的感性認識和化抽象為具體、化知識為能力的理性認識。

從而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探索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我們提倡,結合教學內容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探索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如,《三點確定乙個圓》這一節學習時,我們並不急於搬出定理的內容,給出推理思路。可以這樣,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過同一平面內乙個點畫圓,過同一平面內兩個點畫圓,過同一平面內三個點畫圓。

實踐操作之後,分組討論,交流彼此所畫圓的個數以及圓心的確定,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公布討論結果。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小結:過平面內乙個點的圓個數以及如何圓心的確定?

過兩個點?過三個點呢?這樣的教學模式,避免了教師教學中「滿堂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及**思考過程中學到數學知識和結論。

三、在開放性習題情景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開放性練習是指條件開放或結論開放的習題。即指解題思路不唯一,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或條件不充分需要補充的一種練習。它是學生在形成理性認識基礎上的第二次實踐活動,是探索活動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

由於開放性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精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並且注意層次性,資訊呈現多樣化,答案不標準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開放練習中,養成勇於探索的好習慣,大膽地去**。

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過程中,為強化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及其應用,我們出示問題是:1、在△abc中,ac=3,bc=4, 能求出ab的長度嗎? 2、在rt△abc中,已知ac=3,bc=4,能不能說ab=5呢?

首先讓學生分組針對以上習題進行思考、分析、**、討論。隨後請部分小組代表在課堂上交流所**的結果。最後針對回答出現情況,再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補充,促使他們在發表意見同時形成正確數學思維,促進共同的提高。

四、在知識形成過程情景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數學是鍛鍊學生思維的體操,數學中概念的建立,數與式的演算,方法的探索,結論、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都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對這些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自主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建立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數與式的演算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探索能力的過程。

如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先讓學生按以下程式操作並思考:①給定三條線段以這三條線段為邊畫乙個三角形。②把你畫的三角形與其他同學的圖形相比較,它們全等嗎?

③猜想結論: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學生相互討論、交流,達成一致的意見。由於這一判定方法是以公理形式出現的,所以只要學生認可即可。

這時,教師提醒學生每個同學得到的結論都一樣,這其實是實驗證明了結論的正確性。由此可見,數學知識要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獲得的,這是乙個主動建構的過程。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是乙個複雜的、多邊多向的活動。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為學生營造適合探索的氛圍,搭建適當的探索平台,讓教師當好「導演」,學生做好「主角」,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索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劉兼,孫曉天主編.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4.

[3] 張愛軍. 初中數學引導探索,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 [j].上海中學數學,2004.06.

[4] 新課程理念與數學教學實踐.中學數學教與學,2004.3.

談初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培養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自覺 ...

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研究

作者 盧榮生 讀寫算 2013年第24期 摘要 初中數學教學對於中學生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主要表現在數學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同時,能挖掘解決問題的關鍵,提公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可使得初中數學在教學中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本文主...

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

我過去有一種困惑 認為新教材輕視了對概念的準確定義以及定理的推理論證,沒有展開分析 討論,只要求學生去記概念 定理,講求會用就行,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顯然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如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教材中沒有證明過程,而是讓學生用剪紙拼接實驗來加以說明,又如 教材中軸對稱圖形 線 底邊上的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