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複習

2022-09-22 22:30:07 字數 2596 閱讀 2074

第一章第三章名詞解釋:

1. 廣義的學習

2. 桑代克的聯結學說(1)餓貓開迷籠實驗(2)三條主要的學習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p59】

3. 強化型別與懲罰

4.強化物(通過例子理解)

強化物可分為一級強化物和二級強化物兩類。一級強化物能滿足人和動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溫暖、性等。二級強化物是指任何乙個中性刺激如果與一級強化反覆聯合,它就能獲得自身的強化性質。

如金錢(紙幣),對嬰兒、小學生就具有不同的意義。再如分數,也是在受到教師的注意後才具有強化性質的。

二級強化物可分為社會強化(社會接納、微笑)、實物(錢、代幣等)和活動(自由地玩、聽**、旅遊等)。

5.強化的程式(通過例子理解)

連續強化與間歇強化的運用

「我剛教初一代數課時,對於同學們在課堂上的每次回答,我都給予表揚,即使有的回答只是對了一部分也不例外,」王老師說。「即使他們給不出答案,我還是對他嘗試回答本身提出表揚。當他們在代數學習上有了一定進步之後,我就只對那些較好的、較完整的回答給予表揚。

到了最後,學生必須能作出完整準確、透徹的回答,我才會給予表揚。

四種間歇強化程式

6.觀察學習

學習是指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行為反應得到修正的過程。這也就是觀察學習。

7.發現學習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者獨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認識程式親自獲取知識的一切方式。

8.發現學習的優點

9.有意義學習

有意義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性的聯絡的過程。

10.教學模式(記住要點,其他的文字供理解的)

1.支架式教學模式.

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 。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複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這種教學思想是源於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2.拋錨式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3.隨即進入教學模式。

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所謂「隨機進入教學」。

11.知識的同化

第四章1.教學設計的原則

1、教師的課堂運作能力。

第一,洞悉。如一位教師在講植物各個部分的功能時,同時注意到兩個學生在小聲說話,有乙個還有小動作。這時教師就提出「植物什麼部分結果實」的問題,同時迅速走到那兩個學生的桌子旁,平靜而嚴肅地說「把手放在自己身邊」,然後走到教室前面的講台上,對其中乙個學生提出進一步的問題:

「你看掛圖上結果實的部位在哪兒?」

第二,兼顧。如教師在指導小組學習時,一方面指導全組學生讀課文,另一方面迅速地回答個別學生的問題而不影響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

第三,使分段教學環節順利過渡的能力。

第四,使全班學生始終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

第五,創設生動活潑、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的能力。

第六,責罰學生時避免微波效應。微波效應指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級中其他學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有的教師在責罰學生時,由於情緒比較激動,不能冷靜對待,有時言辭過於偏激,甚至說出過頭話,有損學生的人格。

2、教師的移情能力。

3、教師的期望。

4、教師的焦慮。

第五章1.命題:乙個命題由兩部分組成:乙個關係和乙個以上的論題。

2.學習遷移:學習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所產生的影響

3.學習遷移的型別

4.小學兒童遷移能力的培養(要點)

5.成就動機的歸因模式

6.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一種主觀推測,是人們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或評價。

習得性無力感是指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的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對行為成功不抱期望的一種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

第六章1.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式、規則、方法、技巧以及調控方式。

2.學習策略的型別

(三)根據學習策略涵蓋的成分,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3.營造有利於創造性發展的環境【要點】

(1.保護兒童的好奇心 。

(5.鼓勵與有創造性的人接觸。

第七章1.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意識,即自己認識自己的一切,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

2.小學兒童自信的培養

第八章1.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通常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贈等。

2.對具有攻擊與欺負行為兒童給予行為干預和特殊教育【要點】

第九章1.品德: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 ,是個人依據社會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採取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定的心理特徵或傾向。

2.意志的培養

磨礪意志:持之以恆、潛移默化、貫穿始終

第一,讓兒童獲得道德意志的觀念和榜樣,產生鍛鍊意志的願望,激發意志鍛鍊的自覺性。

第二,組織道德行為練習,使兒童獲得意志鍛鍊的直接經驗。

兒童心理學

第一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界說 一 兒童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 教育的力量 關係 二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1 優勢偏向 2 階段性特徵 3 敏感期 關鍵期 臨界期 二 教育中的兒童觀 一 盧梭的兒童觀 一方面,他認為人的天性發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須適應不同時期兒童的發育水平。另一方面,他認為教育要適應...

05小學兒童心理學

第三章學習心理 第一節學習的概述 一 學習的含義 學習是通過反覆練習或經驗獲得的行為及其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二 學習的特點 人類學習的特點 小學生學習的特點 一 人類學習的特點 人類學習是積極 主動的 人類學習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間接的 人類的學習是以語言為中介的 二 小學生學習的特點 小學生的學習動...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徐麗君今天,我再次細細品讀了朱智賢的 兒童心理學 一書。書中認為兒童入學的學習準備,除了生理準備,還有心理準備,心理準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嚮往,常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由於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 桌椅 牆上的圖畫 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