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分析與建構

2022-09-18 13:45:06 字數 3709 閱讀 9800

摘要:企業作為社會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與眾多利益相關者聯絡緊密,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也決定了企業必須對其利益相關者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更是實現自身社會價值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正處於大轉型大變革時期,如何突破傳統觀念之侷限,給予現代企業全新定位,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利潤最優與承擔社會責任並舉的基本要求,對於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企業; 社會責任; 以人為本; 共享價值。

一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自身社會責任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呈良性發展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經營者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在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對本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持肯定的態度,並表現出一定的滿足感。

然而在與同行業競爭過程中,主動或被迫採取不規範手段和避稅現象,像這類有損同行業競爭者和國家權益的情況還屢見不鮮。其次,企業在社會捐贈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絕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積極參與社會、社群公益活動」有助於企業的發展。

更值得稱道的是,這其中還包含著一定比例的虧損企業。然而,當前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現象仍然較為廣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為突出表現在生態環境破壞和社會誠信缺失等方面。這是由於目前我國缺乏一整套完備的、專門用於規範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而造成的,因此,這就需要**、社會和企業的共同關注,通過構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營造積極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逐步減少企業社會缺失現象,克服企業社會責任不作為問題。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制度構建的路徑選擇。

1. 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

「以人為本」是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的本質所在。

該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尊重勞動者作為人的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不同於其他領域技術的最突出一點是,它超越了以往企業單一強調技術性指標、把賺取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在生產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員工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相關權益的保護,同時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和社群的人文關懷,注重對社會的貢獻。

首先,「以人為本」發展理念,是對作為企業發展的生產要素的勞動者地位的肯定。在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勞動者就不再是乙個生產或推銷的僵硬機器,而是乙個通過勞動實現個人價值的鮮活主體。其次,「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對作為企業管理者的勞動者身份的尊重。

企業員工不僅僅是賺取工資的工具,他們也是有自我意識、有尊嚴、有感情、有自己思想的社會人,也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合法公民。所以,他們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保障。再次,「以人為本」發展理念,是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員工與企業不僅僅是一種契約性的僱傭關係,應該把員工看成是各種不同的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能,那麼,他們就會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新的動力,成為企業寶貴的人力資源。企業與員工的和諧關係、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財富。實際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所獲得的回報是無形的,遠遠超出企業所付出的成本。

2. 實現發展成果共享化。

共享價值,使個體利益的實現與整體利益的實現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在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共同消長而不是此消彼長的新關係。「共享價值並不是個體性的,也不是要共享企業已經創造的價值,而是要擴充套件經濟和社會價值的總體」。[1]由於這種分享不是對總量的一次性分享,而是對每一邊際增量的逐次分享,它能夠使經濟個體在增長量上看到自己的利益,從而極大地刺激其增產節約的積極性。

「共享價值」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實現形式,它突破了「利益獨佔」的傳統思維的束縛,。企業「共享價值」是對社會各個主體的經濟權利承認,更是對他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合法性的承認。「企業是否應當承擔某種社會責任,基本標準不應該是責任是否有價值,而是它是否能夠提供乙個創造共享價值的機會———既有利於社會,又有利於企業自身價值的實現。

」[2]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經營的主體,著重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自覺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遵循社會倫理準則和道德規範,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公平交易,誠信經營,認真處理好與各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其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支援和贊助社會公益事業,扶危濟貧,減輕社會負擔,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為實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最後,重視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從尊重自然、關愛民生的道德責任感出發,著力開發和應用新技術,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而實現其經營的本質就是企業的利益分享。

3. 構建國際化、標準化制度體系。

「如今,企業社會責任已不再是個別企業的一種臨時性活動,更不是個別管理主體做出的個別責任規定,它已經是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條款活動,是一種有許多國際組織和眾多國際企業參與的廣泛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活動。」[3]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化運動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已經產生一套真正的企業社會責任國際化標準,對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大部分企業在與國際化制度體系接軌上存在嚴重的滯後性問題。

當前企業主要任務,就是要構建與國際市場經濟相對應的標準化社會責任制度體系。但是,構建國際化標準化體系,不等於說,各國只去遵循一兩個國際化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模式,而是各國要從本國國情出發。尤其像我國這樣乙個國情極為特殊的國家,更要注重本國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三我國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制度的現實意義。

1. 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內外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企業狀況的綜合反映。企業形象有乙個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企業進行形象設計、傳播的過程,也是公眾對企業進行認知、認可的過程。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旦形成,將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而良好的企業形象的樹立,實現的途徑是多樣的,其中,通過對社會責任承擔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是有效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企業競爭已經從單純的**、質量和服務競爭轉化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品牌競爭。[4]通過品牌背後富含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贏得消費者和公眾對企業品牌的認同,已成為一項深層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競爭選擇,其本質也就是企業形象的競爭。在激烈的品牌競爭中,對企業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資源,無疑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和忠誠度。

這種稀缺資源的獲得,除了企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外,更多地可以靠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來獲取。如: 農夫山泉推出的「一分錢」電視廣告,從 2001 年 1 月 1 日到 7 月 31 日止,每銷售一瓶礦泉水,就為中國奧運會捐助一分錢,來支援中國申辦奧運活動。

此舉,在承擔履行公益責任的同時,在消費者群體中產生了巨大反響和認同,不僅樹立了自身良好的企業形象,還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先機。

2. 有助於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程序經歷了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演變歷程。兩種制度下的企業分別承擔著不同程度的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的承擔又反作用於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的發展。在一般意義上,傳統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承擔了過多的「社會責任」,作為政企不分的重要表現就是「企業辦社會」。

企業扮演著國家組織的一部分,囊括了職工生活的所有部分。在這種目標不能實現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幾乎為零,甚至虧負,企業發展的原始動力也就無從談起。此時,企業社會責任便成了企業沉重的社會負擔,不僅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步伐。

實行政企分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剝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是我國企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經過多年的改革,「企業辦社會」的狀況已經得到了根本改觀。民營企業自不必說,新辦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可以更多地關注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的提高,利潤的最大化勢必加快企業本身的發展。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導致社會利益關係發生了重大調整和重組,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社會角色都有了新的定位。不論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被賦予了相應的社會責任。

企業會更多地關注社會的現實、關注國計民生、關注自身發展,關注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經濟體制的發展,使得經濟體制必須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方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與實踐範圍界定

研究問題概述 雖然國內外已有大量文獻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但迄今為止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 範圍和性質仍是眾說紛紜,其原因在於企業社會責任是乙個隨實踐不斷發展的概念,呈現典型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特點。所謂階段性,指的是同一國家或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其企業社會責任概念不同 所謂地域性,指的是同一時代...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資訊披露的構建

作者 葉海英濮鳳琪 北方經濟 2012年第22期 摘要 近幾年來,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資訊披露的研究不斷深化,並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從總體上看,還無法與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相適應,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資訊使用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有效判斷。因此,積極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資訊...

基於熵值法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模糊綜合評價

作者 張濤李麗娜 會計之友 2012年第04期 摘要 面對企業自身發展需求以及社會 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呼聲的高漲,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任務迫在眉睫。文章在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用熵值法對各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並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