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網際網路專業如何從稚嫩邁向成熟

2022-09-12 17:30:04 字數 3077 閱讀 2880

記者張鵬

現在若想換一部新手機,只需要把裡面的通訊錄等檔案上傳到icloud中進行備份,再用新的手機從icloud裡將原有資料拷貝出來,避免了原來乙個個輸入通訊錄的麻煩和檔案丟失的遺憾——這樣的使用者體驗正**於雲計算技術的完善。

雲計算概念提出後,網際網路發展再一次加速。但是,在熱鬧外表之下,應該看到我國網際網路發展與國外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中突出的問題在於,不少高校雖然設立了相關專業和課程,卻難以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對此,業界人士表示,技術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高校和學生要轉變思路,增加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加強科研專案的應用性。

雲計算發展外冷內熱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頻寬、網速提高後,網路儲存能力大大提高,「雲計算」的概念應運而生。上海浦東軟體園負責人金華告訴記者:「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在163**上使用存檔功能,把自己重要的檔案和**資料上傳到網路,不過那時候儲存量還很小。

」具體而言,雲計算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平行計算、效用計算、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乙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借助saas、paas、xaas、msp(管理服務**商)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使用者手中。但業界對於雲計算的概念還尚未統一。

雲計算採用虛擬資源池的方法管理所有資源,對物理資源的要求較低,可以使用廉價的pc組成雲,而計算效能卻可超過大型主機,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此外,資源共享更加便捷。**網上數以萬計的商家資料都可以在雲端顯示,在資訊保安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

近年來,上海先後在寬頻網路、高效能計算、虛擬化技術進行了前瞻布局,為雲計算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還計畫未來對海量儲存、綠色資料中心和安全技術體系等方面進行研究。上海相關企業對雲計算應用已有所嘗試,如上海電信開展雲儲存業務,與emc公司合作,將分布在異構儲存系統與平台中的資料進行虛擬化雲儲存,推出面向家庭和個人使用者的雲資訊服務「e雲」。2023年8月,上海正式發布「雲海計畫」,上海的目標是致力於打造「亞太雲計算中心」,培育十家年經營收入超億元人民幣的雲計算企業,帶動資訊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雲計算暑期實踐團的大學生們走訪了北京、武漢、上海三個城市的10個網際網路及其相關企業單位,調研結果表明,雖然雲計算的概念在業界「叫得響亮」,但其實發展速度距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基礎設計建設不完善。網路發展速度和覆蓋面達不到理想要求。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雲計算和物聯網相關人才,但高校畢業學生卻不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雲計算的發展出現了外冷內熱的窘境。

物聯網專業發展制約重重

其實早在2023年,高校中不少「先行者」已經開始風風火火地創辦起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相關新專業。對此,不少專家學者並不看好。物聯網是乙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知識領域,如果單純坐在教室裡學習理論知識、編寫**,其實意義並不大。

學生沒有整體的產品概念,缺乏實際的產品研發能力,這對就業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目前,上海相關研究機構已經在雲計算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發實力。如上海交通大學圍繞綠色雲計算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成功申請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復旦大學加入了致力於雲計算環境下關於信任和可靠度保證的全球研究協作,併同emche合作成立了復旦-emc創新網路聯合實驗室,在雲計算相關領域展開研究。即使一些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有專家指出,這些課程並不「實在」。

本科生要求學分一般在180左右,除去公共課、實習、畢業**等環節,真正留給專業學習的學分比例並不高。本科階段課程設定決定了物聯網教育也只不過是入門式的知識普及,想要在這個領域有所了解,似乎繼續深造成了必然。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教師郭非告訴記者,學校也有雲計算和大資料等實驗室,不過在他看來,這些實驗室無非是儀器裝置上的更新換代,學生所掌握的學科內容並沒有差異。

只有在接觸與雲計算、物聯網等內容相關的專案時,才會增強這些領域的專業學識。

同時,開闢物聯網專業的高校在專業設定上與計算機專業、通訊專業、軟體等專業沒有明顯差異。很多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也會設定物聯網專業課程。物聯網專業先講兩年基礎知識,再講一年的物聯網專業課程,和原來的計算機、電子工程專業講兩年基礎,再選修一年的物聯網課程,有什麼區別?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物聯網、雲計算專業學生會的東西,一般計算機或電子工程系的學生差不多也能悟到七八分,但從就業面來看,物聯網、雲計算專業卻要受到很大侷限。

金華一直強調,從事網際網路行業,「交流溝通」也是金科玉律。這是因為作為乙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領域,發展速度日新月異,一定要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研發才能確保工作內容和方向的準確性。而這一點,也成為制約高校物聯網專業發展的「魔咒」之一。

在設立學科之時,專家建議高校創辦出有特色的物聯網專業學科,在不同應用領域進行發展。結果問題又出現了,本來專業難度就較高的物聯網學科加之不同領域間的「鴻溝」,各個高校在學科交流溝通上明顯不足。以往物聯網課程中曾經發現這樣的情況:

各個高校選用的教材、傳授的內容毫無交集,兩個學校的學生碰到一起,談起物聯網,概念、見解完全不統一,「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任何乙個成熟學科身上。」

必須打破人才培養壁壘

高校對於雲計算學科發展積極,為何培養出的人才卻不符合行業發展?記者發現,相關企業招聘人才似乎並不看好應屆畢業生。以中國移動研究院為例,物聯網技術及業務研發經理崗位針對通訊與資訊系統、電腦科學、電路與系統、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進行招聘,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具備無線通訊技術及其應用系統的相關開發設計經驗,至少擔任過2個專案的主要研發人員等諸多要求。

在上海市楊浦雲計算創新基地發展****崗位技術總監王鵬看來,雖然物聯網和雲計算概念興起,但對於人才招聘的要求與以往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因為,一方面雖然國際上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等領域技術發展迅速,但國內相關發展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乙個時期。此外,即使是雲計算產業,真正懂得雲計算技術並接觸這種技術的常常是企業高階管理人才,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企業更多關注的是自學的能力和發展潛力。

王鵬認為,高校培養人才之所以與社會斷層,並不是知識和技術層面的缺乏,而是學校內部老師和學生缺少學習的源動力。一方面,學校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與市場距離較遠的科研成果,理論性過強,應用性不足;另一方面,更為突出的問題在於,諸如網際網路這樣發展迅速的專業,除了要有高校教師的理論積累之外,應該在允許範圍內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到高校指導學生進行「接地氣」的科研。學校改變現有的封閉狀態,為企業人員提供資源和保障,讓更多的技術人才「回流」到高校。

學校也可以通過改變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企業實踐提出硬性要求,為大學生就業做好鋪墊。

如何理解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是新模式的孵化器。以網際網路為依託和紐帶,能夠實現涵蓋技術研發 開發製造 組織管理 生產經營 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全向度創新,為驅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量。特別是以網際網路為紐帶,能夠為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優化的環境 提供更加高效的工具,進而推動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使新理念...

網際網路公司如何搶占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利潤的制高點

360 網易 阿里巴巴 小公尺科技 盛大 網際網路巨頭齊聚手機紅海,不過這究竟是一場新變革還只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乙個美夢呢?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不看好網際網路企業做手機的前景 2012年5月14日,奇虎360總裁周鴻禕在微博上高調宣布進入手機領域,預計售價1499...

網際網路現狀

專業 國際經濟與 班級 0909113 學號 03 姓名 楊名琳 網際網路應用現狀 一 網民規模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公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總結過去五年中國網民增長情況,從2006年網際網路普及率公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