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再談小學數學教學與落實素質教育

2022-09-09 23:12:10 字數 4909 閱讀 2586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無疑肩負著提高全民素質,為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打基礎的任務。

因此,「從小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由於有些教師對素質教育缺乏應有認識。在教學中仍存在著重要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教學結果輕教學過程、重優生輕差生等現象;有的教師仍習慣自己唱「獨角戲」,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的學校師生仍沉在「苦教」「苦學」的困境之中... ...。

針對這種情況,很有必要認真學習《新課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下面結合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任務,重點從四個方面談談小學數學教學與落實素質教育的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前提

「學習興趣是人對學習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由需要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對學習具有明顯的增效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喜歡在輕鬆、愉快、無憂無慮的情境中學習,情緒越好,學習效果就越佳,情緒越壞是與學習效果成正比例的。

因此,作為老師,不僅要考慮學生「學什麼」的問題,更要考慮「怎樣學」的問題,尤其要考慮學生怎樣才能「樂學」的問題。、

教學成顯著的教師,都十分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他們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了不同的形式。如:

講故事、做遊戲、放**組織活動、創設教學情境等。有的教師還故設認知識矛盾、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有位教師在講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1/3sh時,是這樣設計教學程式的:首先按教材編排,用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容器,讓學生量黃沙、做試驗,然後讓學生表達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

「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這時,教學把學生自己的結論寫在黑板上。接著,又讓學生用底、高不相等的圓錐和圓柱容器做第二輪試驗。

結果,根本就不是1/3的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時,教師讓學生帶著疑問,仔細觀察幾次試驗用的圓錐和圓柱圓器,認真思考,尋找原因。學生終於發現:

一定要在等高的條件下,圓錐體積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體積才是圓錐體積的3倍。於是老師用彩色粉筆把學生的原結論補充完整,突出了「等底等高」這個必須條件,學生在試驗中得出結論,又在試驗中否定結論,最後在思考中完善結論,經歷了「肯定——否定——肯定」的實踐與思辯的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能力,又使學生獲得了紮實的基礎知識。還有教師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學習了百分數以後,讓學生進行種子發芽試驗,學習了納稅和利息以後,讓學生到社會上做些試驗調查、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以後讓學生回家去幫助父母測量並計畫出房間地面的面積,計畫出裝修房間地面所需地磚數及購買地磚的錢數等,使學生切身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要用數學,讓學生在學、用結合中,認識自身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學好數學。

無論教師採用什麼形式,目的是促使學生形成一重樂學的心理,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情緒,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教學的活動之中。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那時,教學就成為「我」的自身需要,完成擺脫了被動應付狀態,**的樂趣,也不僅僅屬於少數拔尖學生,而是屬於全體學生,這不正是素質教育所需要的嗎?

所以,落實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前提。

二、掌握一定的教學基礎知識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根基

「眾所周知,乙個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要素結合構成的。素質水平-的高低與知識水平有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講,無知也就是無能。

因此,教師都比較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從現代論的教學觀點看,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又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從小給學生打好教學的初步基礎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要按照兒童的認識規律(即: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進行教學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才以為落實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

「數學能力本身是乙個複雜的整體結構,它指的是乙個人那些有利於迅速而容易地完成數學活動的獨特的心理特徵」。在小學階段,數學能力主要是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抓的也比較緊,而對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的意識則不夠強,結果使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明顯地表現出了數學技能素質較差。

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主義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是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如: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程度的:

先讓學生分小棒。告訴他們:「每人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分成兩部分,怎麼分都行。

」於是大家都全神貫注地分起來了。教師隨即把他們的不同分法寫在黑板上;(1)分成5和3;(2)分成6和2;(3)分成7和1;(4)分成4和4。啟發大家觀察:

看看他們分的對不對?「這四種分法有什麼不同」通過比較,同學們發現相同的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分成兩部分,不同的是前三種分法,兩部分都不一樣多,後一種分法每部分都是4根。這時,教師機指著第四重分法說:

把8根小棒分成兩部分,每部分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然後帶領學生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

這樣,問題從生活實際引入,從「任意分」到「平均分」,由一般到特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觀察、分析、綜合、比較,即使他們初步掌握裡除法的意義,又有意識地培養了思維能力。這就符合大綱的基本精神。二是要目的明確。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是按以下步驟顯示邏輯思維程式和思維方法的:

第一步:通過學生計算例1看到137+357=357+137

第二步:讓學生觀察18+17○17+18和124+235○235+124這兩組算式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教師設向誘導:等號左邊、右邊幾個數相加?

(兩個數)加數字置起什麼變化?(變換了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有沒有變化?(他們的和不變)○裡應填什麼?

(等號)

第三步:組織學生討論,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做出什麼結論?

第四步:歸納成結論,既「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最後還可以讓學生驗證這一結論。這樣完整的數學序列——整理材料—觀察求同—提出猜想—歸納結論,導向性十分明顯,目的是引導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

」三要注意學以致用。數學思維方法是學生分析、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學生只要掌握了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就可以分析、解決數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如:「學習了乘數是兩們數的乘法以後,就可以通過類推遷移學習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學習了個級和萬級數的讀寫以後,就可以通過類推遷移學習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學習了個級和萬級數的讀寫以後,就能類推出億級數的讀寫;學習了九加幾、八加幾就能推導出七加幾等等,由除法商不變性質推斷出分數、小數和比的基本性質。又如:

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三角形、梯形亦可用割補法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又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出三角形、梯形面積等。」

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發展思維的重要方面。要注意聯絡學生的物理學實際,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例如低年級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要通過擺學具使學生逐步弄清較大的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較小的數同樣多,另也通過操作進行類似的分析)。

採取這樣方法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學生對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清楚,就能正確地進行和解答。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師要教給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析法、綜合法等,也要根據題目的特點使他們掌握一些轉化、對應、比較、假設等特殊的方法,如把歸一問題轉化為分數應用題或比較應用題;通過假設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轉化為乘法應用題等;通過假設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轉化為比較應用題等,還可以啟發學生採用不同的解法,如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等。

只要在課堂教學中教給數學思維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興趣()然,輕鬆自如地在數學海域之中**,真正成為數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乙個學生的思維能力程式,標誌著他的素質水平,同時也直接制約著其獲取知識技能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影響著解決問題的質量、水平和效率,因此,培養小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高度重視,長期培養和訓練。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應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測量、拼擺、畫圖、製作、實驗等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係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並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它們的表象,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到實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保證

「習慣是動力定型,是由重複或練習鞏固下來並變為需要的行為方式」。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有計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教學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保證。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往往只重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明顯要求,如培養學生認真作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檢查和驗算的習慣、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等,卻不注重挖掘教材中隱含的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些要求。如:通過說理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通過有條理、有根據地邏輯推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解答應用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和審題習慣;通過遇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善於求異和質疑問題的習慣;通過知識的歸類、整理,培養學生善於組建良好的認識結構的習慣;通過自測、自查,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習慣;通過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樂學和主動探索求知的習慣等。

小學生學習習慣容易養成,但也容易改變。應此,教學時必須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並要堅持不懈,一抓到底。實踐證明,沒有克服不了的習慣,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

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因材施教,成效就一定回顯示出來。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無窮。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闡述

新課標中已經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運用數學教材,而不是將數學教材教好,理由就在於教材是一種固定 死的東西,而學生是靈活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教會學生教材,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 掌握以及理解數學知識。所以,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在自身的備課過程中,做到備教材 備學生以及備教法。提公升小學數學教學...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2

3.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談話 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反饋 誰能具體地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學生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1 選上衣,先用綠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再用黃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

新課標下數學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透徹的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授人與漁與魚的道理將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本人結合經驗談一些具體做法。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 動手操作 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