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學中體現課程標準

2022-09-09 05:27:02 字數 5002 閱讀 3228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雖然是使用的物理新課程標準、新教材,但由於多年使用大綱和老教材,在教學中還是使用老方式、老方法,不能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把握物理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要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雖然是使用的物理新課程標準、新教材,但由於多年使用大綱和老教材,在教學中還是使用老方式、老方法,不能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把握物理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要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新課程標準與老大綱有許多區別。新課程標準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新課程標準不強調知識的先後順序,對教材編排體系、教學順序等問題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在這裡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1:對「物態變化」部分內容的要求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對比看出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存在的差別。

知識點教學大綱

課程標準

溫度和溫度計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

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熔化和凝固

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知道晶體的熔點;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絡起來。

沸騰知道沸騰現象;理解沸點、沸點與壓強的關係;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

嘗試將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沸點聯絡起來。

課程標準的這種寬泛要求和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形成明顯的對比,可以看到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規定是剛性的,對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要求。因此我們按照大綱的要求教學覺得容易些。

例2:對「物質屬性」的要求

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的用途聯絡起來。

知識範圍的寬泛體現在物質的「屬性」上,可以在彈性、硬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屬性裡靈活選擇。層次要求的寬泛體現在「嘗試」上,學生能將物質屬性和物質的用途聯絡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要求。

例3:不過分追求嚴密性

現代兒童在生活中已經潛在地認識了能量,教學中只要列舉實際的事例,學生完全可以形成能量的初步概念,以後在不斷的學習中再逐漸加深對這個概念的認識。

再如,允許讓學生通過**直接認識動滑輪的省力作用,而不是先學槓桿,然後把滑輪作為一種特殊的槓桿來處理。

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有些概念可以在不給嚴格定義的情況下拿來先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不要求嚴格按照知識在科學中的邏輯關係進行教學,這是改變學科本位的體現。

例4:對「電能和電功」的要求

對「電能和電功」這一知識點,按原來的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功及其單位;理解電功的公式」,我們在以往都會把這裡當成中考的重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用電器的作用」。

教學大綱對電功的概念和公式計算要求較高,關注的是知識體系和概念的嚴密,而淡化了電功本質的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能量概念,因此,課程標準關注的是能量轉化,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能量引入電功的概念,對電功概念和計算要求不高,這樣做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5:對「電壓」的要求

對「電壓」這一知識點,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壓及其單位;知道乾電池、家庭電路的電壓值;理解串聯電路中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上的電壓之和;理解併聯電路中各支路上的電壓相等。考慮到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出偏難的題目,課程標準淡化了這部分知識本身的要求,而注重過程和方法,因此課程標準的要求是:

通過實驗**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對於串、併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關係,課程標準沒有提出定量的要求,其目的主要是進一步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規律和公式,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進行連線電路和使用電流錶、電壓表的訓練上。電壓的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也較難理解,課程標準也降低了要求,不過分追求概念的準確性和嚴密性,不要求學生知道電壓的概念。

例6:關於音調的**

在教學大綱中,有關聲音的知識以往考得最多的是發聲體都在振動,其他的很難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但是,聲音每時每刻都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項活動都是和聲音息息相關的,學生對聲音的感性認識十分豐富,進一步了解聲音應該是每乙個學生需求。因此,新課程將聲音放到了它應有的位置,提出「通過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知道防治雜訊的途徑。

」雖然這是一節物理課,教材卻抓住了**所具有的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優美樂曲的陶冶中,**、獲取知識。根據以上幾個例子看出,大綱與標準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要正確理解物理新課程標準

1、「科學**」學習的理解

《標準》指出:「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過程轉化」。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標準》將科學**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並重。

人類歷史發展到現在,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已經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這是人類的巨大文化財富,若是把這些東西都扔了,什麼問題都來**,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科研成果又豈是乙個人幾十年所能**解決得了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方法,能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進行應用。

對於初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課45分鐘,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例如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中,學生對什麼是凸透鏡所成的像、什麼是物距、什麼是像距等物理概念都不甚明了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相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若把該教學活動設計為知識傳授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建立了凸透鏡成像的概念和大致了解凸透鏡成像性質與物距有關的前提下,設計實驗、採集多組原始資料並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論證找到規律,效果就好得多。

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薰陶。成功的愉悅使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度

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對初中學生而言,科學**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定各種問題情景,以經歷一些科學家的**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可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活動,以後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初中物理課程內容以外的知識點)的包含所有**要素的開放性**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2、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

《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有很多人斷章取義的認為「課改後的物理教學不強調知識的嚴密性了」,這完全曲解了新課標精神。

仔細閱讀《標準》可以看出,「不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是指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況且《標準》是說「不過分強調」而不是說「不強調」。所以要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的真正涵義。

三、要正確把握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總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本功的訓練必不可少

作為還是十幾歲的孩子,視野並不開闊,如果我們忽視了基礎的落實,就談不上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從中考試題來看,基礎部分的分值都在50%以上。

課程改革不是對以前的物理課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

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進一步學習。「雙基」本身就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拋棄了它就談不上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所以課堂教學首先要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目標。

落實這個目標要展開三個層次:

⑴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啟用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絡,啟用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⑵新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絡)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⑶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為此應該設定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對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不能成為口號

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就涉及到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裡「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區域性,而學生是從區域性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線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變學的轉化。

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

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內化為個體的智慧型,拓展個體知識視野。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怎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體現 數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必須由 應試教育 向 素質教育 全面轉軌,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識。數學課程標準 十分關注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是...

物理課程標準

一 課程簡介 一 課程名稱 物理 二 適用專業 建築專業和電控熱電專業 三 課程性質 中等職業教育物理課程是義務教育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選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機械建築類 電工電子類等相關專業的限定選修課。它包含了物理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素質的基礎課程。四 課程特色 中等職業教育物理課程是研究物...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斯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 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在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