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 現代的觀點 3 章

2022-09-02 21:00:05 字數 3385 閱讀 6514

管理理論的發展

一、「科學管理」的興起

科學管理的理論核心:

泰羅於202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全面敘述了他的管理思想與理論,概括起來包括四個方面:

1. 對工人工作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科學的分析,以科學的操作方法代替陳舊的操作方法;

2. 科學地挑選工人,對工人進行培訓教育以提高工人的技能,促進工人的進取心;

3. 摒棄只顧自己的思想,促進工人之間的相互協作,根據科學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

4. 管理人員和工人必須對各自的工作負責。

科學管理對管理發展的貢獻:

1. 提出時間和動作的科學研究方法,尋求作業時間標準;

2. 任務管理。包括通過科學的作業標準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以工作的標準化來保障產品質量、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上的工資激勵制度;

3. 提出作業人員與管理者的分工協調,將管理工作與一線生產工作分離。

二、行為科學的產生

行為科學實際就是「人群關係論」,它的產生源於有名的「霍桑實驗」。202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病理學教授梅奧(率領哈佛研究小組到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和觀察,包括著名的「照明實驗」(研究車間照明度對作業效率的影響)、「繼電器裝配室實驗」(發現休息時間、作業時間、工資形態等作業條件對作業效率的作用)、「面談計畫」(了解如何獲取職工內心的真實感受,傾聽他們的訴說對解決問題的幫助,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非正式組織的研究」。

2023年梅奧教授出版了《工業文明中的人》,奠定了人際關係理論的基礎。在書中梅奧教授提出以下新見解:

1. 「霍桑實驗」證明人是「社會人」,是複雜的社會關係的成員,區別於以往的「經濟人」的假設。因此,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還必須從社會、心理方面去努力;

2. 以前的管理理論認為,生產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的制約,霍桑實驗證實了工作效率主要取決於職工的積極性,取決職工的家庭和社會生活及組織中人與人的關係;

3. 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組織的機構、職權劃分、規章制度等,霍桑實驗發現除了正式團體之外,職工中還存在非正式團體,這種無形的組織有它特殊的感情和傾向,左右著成員的行為,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4. 以前管理把物質刺激作為唯一的激勵手段,而霍桑實驗發現工人所要滿足的需要中,金錢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諧、歸屬感。因此,新型的領導者應能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善於傾聽職工的意見,使正式團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團體的社會需要取得平衡;

5. 以前的管理對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關心,管理人員單憑自己個人的複雜性和嗜好進行工作,而霍桑實驗證明,管理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人員應象霍桑實驗人員那樣重視人際關係,設身處地地關心下屬,通過積極的意見交流,達到感情的上下溝通。

行為科學的貢獻

行為科學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社會人假定。泰羅的科學管理是建立在「經濟人」的假設基礎上的,企業投資者作為「經濟人」追求最大利潤,工人作為「經濟人」追求最大工資收入。

科學管理旨在尋找一種方法,使工人在追求最大工資收入的同時實現企業投資者最大利潤的要求。行為科學認為工資、作業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因而提出了「社會人」假定。按照「社會人」假定,在社會上活動的員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某一群體的一員有所歸屬的「社會人」。

「社會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動機和需求,但並不僅僅如此,他在生活工作種還有友誼、安全、尊重和歸屬等需要。因此,對人的管理不應僅僅從其經濟動機的乙個方面去考慮,調動人的積極性有時使用非物質的方式、非經濟的方法可能更為有效。

2. 需求因素和激勵。行為科學進步一對人的需求、動機及行為關係進行研究,提出對人的激勵理論,包括行為科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布萊克和穆頓的「管理方格圖理論」。

行為科學對需求構成的分析,對需求滿足追求的動機與行為的研究,對人激勵的研究等為管理主體如何管理好人這一關鍵因素奠定了理論基礎,將人的管理提公升到所有管理物件中最重要的地位,並引發了許多全新的管理觀念和方法,如參與管理、面談制、目標管理等等。

3. 作業組合。每個組織都具有由既定的目標而產生的技術要求。

實現這些目標要完成某些工作,而組織的成員就得被分派成不同的組合以完成這些工作任務。行為科學對能影響隔熱與組織的作業組合內部發生的過程給予了特別多點注意。行為科學認為,作業組合使由共同持有某些準則的員工(管理者與非管理者)所組成的集合體,他們為實現組合體的目標而努力。

因此,**作業組合的構成、作業組合的特性與動作,分析作業組合的積極效應,就成了行為科學對管理理論的另一貢獻。

4. 領導理論。行為科學對領導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組織中的領導問題,發現領導是個複雜的過程,它同許多理論和模式有著聯絡。

行為科學家認為,領導是乙個個人向其他人施加影響的過程。影響的基礎在於權力,乙個領導者可以對下屬施加影響在於他擁有五種不同的權力:強制權、獎勵權、法定權、專長權、個人影響權。

行為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廣義的領導理論:性格理論(領導者個人性格與其領導行為關係的理論)、個人行為理論(一句個人品質或行為方式、風格對領導風格進行分類的理論一集管理有效性與行為關係的理論)、權變理論(領導有效性來自於外界環境與領導者行為的相適應)。

三、管理科學的發展

管理科學的理論特徵有以下四點:

1. 以決策為主要著眼點,認為管理就是決策,給定各種決策分析模型;

2. 以經濟效果標準作為評價管理行為的依據,為此建立諸如量、本、利等模型以討論行為的結果及變化;

3. 依靠正規數學模型,這些模型實際上是以數學形式表達的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為此,建立合適的模型就成為管理行為可行性的前提;

4. 依靠計算機運算,以便計算複雜的數學方程式,從而得出定量的結論。

管理科學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研究生產、作業等方面的管理問題,使管理的定量化成分提高,科學性增強。

四、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

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可以體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 管理內涵的拓展。現代管理理論的內容不只限於成本的降低、產出的增加,而更加重視人的管理、人的潛力的開發,更重視市場、顧客的問題,管理的核心更側重於決策的正確與否、迅速與否;

2. 管理組織多樣化。不斷退出新的有效組織形式如事業部制、矩陣制、立體三維制等適應現代企業組織管理的要求,還創設了與資本一體化控股、參股相適應的管理組織,以及提出組織行為等一些列組織管理理論;

3. 管理方法日漸科學。現代管理雖然不摒棄傳統的管理方法,但是為適應大規模產銷活動引入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了現代管理方法,其中有投資決策、線性規劃、排隊論、博弈論、統籌方法、模擬方法、系統分析等方法;

4. 管理手段自動化。包括辦公裝置自動化、資訊處理系統、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等;

5. 管理實踐豐富化。各個企業根據企業的特點,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法則來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出現了日本式管理與松下公司管理的差異、美國式管理與ibm公司管理的差異。

現代管理理論的最新思潮包括:

1. 公司再造。美國人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公司再造》

2. 學習型組織。peter m. senge《第五項修煉——學習行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第一章管理的概念管理學現代的觀點

1 管理客體的不確定性。2 管理執行的時空不確定性。3 管理工具 手段的不確定性。4 管理實施結果的不確定性。4 管理基本手段的功效是什麼?計畫是指對未來的行動或活動以及未來資源供給與使用的籌畫。組織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將組織內各種資源按照配比及程式要求有序地進行安置 另一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規則為了...

管理學基礎3章

第三章管理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管理原理 一 管理原理的概念和內容 管理原理是對管理工作的實質內容進行科學分析總結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對一切管理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管理原理具有客觀性 概括性 穩定性和系統性等特徵。管理基本原理主要有系統原理 人本原理 責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管理的四個基本原理是根據管理...

現代管理學

自考 現代管理學 複習筆記第一章 自考考試網更新 2011 3 20 編輯 畫心thea 第一章管理 指在社會活動中,一定的人或組織依據其所擁有的權力,通過實施既定措施,對人力 物力 財力以及其他資源進行協調或處理,以達到預期目標的活動過程。現代管理學 是在總結管理發展歷史經驗和借鑑傳統管理理論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