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閱讀指導

2022-08-26 22:57:06 字數 2009 閱讀 6692

答題常見形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深化主題(記敘文、**);照應開頭(議**、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乙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乙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

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

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

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

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常用修辭方法的基本作用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⑨對比——突出其中一種事物或其特點。

⑩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增強旋律美

⑾反語——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暱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鬥性

⑿頂真——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⒀通感——啟人聯想,耐人尋味

⒁雙關——使表達含蓄曲折,生活活潑,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常見語言特點:

⑴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⑵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⑶體物入微:描寫細緻入微、刻畫細緻生動。

⑷行雲流水:語言自然流暢。

⑸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⑹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⑺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

⑻含蓄蘊藉:語意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⑼整散結合:既勻稱整齊,又有錯綜變化。

詩情畫意、富有哲理、情韻悠長、耐人咀嚼、引人回味

常見表現手法和篇章結構技巧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過渡照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托物言志,借助某種事物抒發感情表達見解。

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

欲揚先抑:先貶抑,後褒揚;

虛實結合:有實寫,有虛寫;

高考現代文散文閱讀解題指導

一 高考現代文散文的特點 1 散文的主要特徵是 形散神聚 散 主要表現在選用的材料 材料的組織和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 神 是指蘊含於外在的 形 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神 是文章的靈魂 統帥,駕馭著看似散的 形 並使之為 神 服務。散文選用的材料靠線索貫穿全...

高考現代文散文閱讀解題指導

一 高考現代文散文的特點 1 散文的主要特徵是 形散神聚 散 主要表現在選用的材料 材料的組織和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 神 是指蘊含於外在的 形 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神 是文章的靈魂 統帥,駕馭著看似散的 形 並使之為 神 服務。散文選用的材料靠線索貫穿全...

高考現代文閱讀講義

高考現代文閱讀專題複習 解題思路分析 現代文閱讀分析綜合能力考查的其中一項要求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即思想傾向 包括 提出乙個意見 或一些素材 供學術研究作參考 提出乙個疑問就教大方,或希望同行進一步研究 明確表示反對某乙個觀點 補充某乙個觀點 區域性反對某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