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2022-08-10 06:57:05 字數 2669 閱讀 1354

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大都是由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吸收教師講的東西,成為存貯前人留下的知識的"容器"。這是不科學的。新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師應該變知識傳授為能力培養,在教學中刺激、促進學生的自我活動能力,使他們自己動腦、動手學習,從而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培養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大部分英語教師都一直努力學習和實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更新觀念,改變教法,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改革與進步。但是,在英語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講得多,學生練的少,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有的教師盲目實踐新的教學理念,一味地追求創新,結果造成教學氛圍很好,而實際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仍是擺在許多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乙個重要課題。

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 一、樹立新型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樣,教師才有可能主動地探索和嘗試一些有利於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因此,教師應在新課程的發展和實施過程中樹立以下幾種教學觀,並不斷地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發展自我。 (一)樹立新的教材觀英語教學應「基於教材,而不侷限於教材」,這是乙個基本原則,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課本不是「聖經」,而是核心教學資源,它不是教學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 [1] 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不要僅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

教師要有整合教材內容的能力,包括刪減、補充、替代、拓展等;牢記「三個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沒有必要都教,教師要教的,沒有必要都讓學生記住,讓學生記住的,沒有必要都考」。 (二)樹立學生主體觀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主體,是語言實踐的主體。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一定是低效的。

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時, 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考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每乙個學生提供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以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不僅如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即幫助學生創設語言運用情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發現、參與、互動、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解決語言困難、發現語言規律、獲得語言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等,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此外,教師還應思考教學內容,如何教學的問題,以及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的內容等。 (三)樹立語言實踐觀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當回歸到語言學習的本質,即語言實踐。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主要是因為教師讓學生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做了太多的淺層次的、重複性的、沒有交際意義的語言知識練習,沒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學生的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能力一直是脫節的。

而新課標提倡一切能夠體現學習過程的教

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參與,重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互動與生成、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習,強化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使之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言情景中進行語言實踐,這種實踐活動通常被稱之為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任務不同於練習:任務是交際性的,而練習不是;任務是開放性的,有互動和交流,而練習是封閉性的,幾乎沒有互動和交流;任務有語言情景,而練習沒有;任務既有語言結果,也有非語言結果,而練習只有語言結果。由此可見,任務的本質就是語言實踐。

二、走進教材了解內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備課。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教師能夠「深入地走進教材」,了解教材的細微末節,如詞彙、語法、語音、課文內容等,但是很難從教材中走出來,不能從巨集觀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備課時往往是看到什麼就備什麼,備一節上一節,不能就乙個單元進行整體備課,無法調整或取捨單元內或單元間的教學內容,即無法有效地進行整體備課,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因此,在備課時,教師不僅應走進教材,了解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還應從教材中走出來,從巨集觀的視角把握教材編寫的思路並形成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 根據新課標理念編寫的教材的乙個突出特點就是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在編寫模式上打破了原來的按課時編寫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個教學板塊。那麼,教師如何理解教材所給予的空間以及如何利用這一空間,是十分重要的。

這一空間是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空間,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空間。教師在備課時應從整個單元的高度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話題—結構—功能—任務—文化—策略等不同層次來考慮乙個單元的教學設計。教師對單元內容的理解與把握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對單元內部教學內容的了解;對單元之間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結合點。教材是**於生活並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必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找不到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連線點。

[2]因此,備課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努力從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從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聽、收看英文廣播電視節目,及時了解、掌握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在生活中備課。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及時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來補充由於教材自身的侷限性所帶來的不足。因此放棄了教材中生疏的教學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所熟悉的內容,致使學生失去了對未知世界**的機會,這樣難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3] 因此,筆者建議內容調整不能影響學生對未知世界的**。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涉及到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此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也是當務之急。因此,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樹立新的語言觀、教學觀、教材觀、學生主體觀和語言實踐觀等,全面把握並深刻理解教材,重視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改進課堂教學設計,提公升課堂教學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於課堂有效性的思考

近幾年,面對學校生源的下降,原有的教學方式已開始不能繼續適應課堂的教學,學校提出向45分鐘要效益,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改革,以達到充實 有效。課堂改革有效教學教學方式 課堂對老師而言是最熟悉而不過多的了,學校在幾年前提出了有效課堂的建設,要求全校老師從實際出發,就本學科的教學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關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作者 王金全 新課程 中旬 2019年第07期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日益加快,從而促進了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實施。在這個背景下,中學英語的教學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轉變英語教學的觀念,有效地創新英語教學方式等。但是如今在進行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時有許多的不利因素,所以就需...

「愛心」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教學,教材內容豐富且本身較枯燥,而我們教學的物件卻是一些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減少失誤和紕漏,多年以來,愛心教學是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了愛心就會有耐心 細心和信心,接踵而來學生的學習就會有興趣 有耐心 有細心和信心。因此,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