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學建議蘇教版

2022-07-31 11:06:04 字數 2378 閱讀 9538

認識圖形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學要求是: 整體感知每種圖形的形狀,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識別各種圖形,在常見物體上找到這些形狀的面,並說出它們的名稱;能用簡單的方法製作這些圖形,初步感受圖形的變換。

在本單元裡不細緻研究圖形的邊和角,不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徵。

全單元的內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再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有兩個原因: 一是低年級學生一次學習的內容不宜過多,把五種平面圖形分兩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知識的能力。

二是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面的物體很容易找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先安排這些圖形的教學,再以它們為基礎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便教利學。

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選擇積木畫圖形→在積木的其他面上尋找同樣的圖形→出示標準的幾何圖形並交代名稱→在常用的物體上找出圖形的例項。

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摺紙或拼圖「做」出新的圖形→給予名稱→在熟悉的物體的面上尋找圖形。

1. 選擇適宜的方式首次呈現圖形。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材讓學生照例題中間的圖示,畫出這些圖形。這種方式呈現平面圖形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

積木是比較規則的形體,借助積木畫出的圖形比較規範,標準的圖形才能形成正確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內含的數學內容豐富。學生只要把積木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的邊就能畫出圖形。

在畫圖活動中不僅產生了興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圖形的形狀,還能體會「面」與「體」的聯絡和區別。

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材讓學生用已經認識的圖形通過摺疊、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這兩個圖形。這樣設計,除了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外,還有兩點理由: 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雖然能夠找到,但往往不適宜用於首次感知圖形的形狀。

因此,不採取長方形、正方形、圓那樣從熟悉的物體上「剝離」出平面圖形的匯入方法。二是對折正方形紙可能折出已經學過的長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學習的三角形。把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經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認識的平行四邊形。

操作和交流產生的認知衝突,能激發學習熱情。

教材裡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第18頁第4題在乙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出正方形,第5題用乙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這兩個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狀。至於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樣,長方體一般有三組不同的長方形面,都僅是滲透的內容,不是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學時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這些知識。

2. 加強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絡。

讓學生通過「做」圖形(畫、折、拼)來認識圖形,雖然得到的圖形比較標準,建立的表象比較正確,但也會使學生產生新知識脫離現實生活的錯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材在兩次「試一試」裡都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到的有關圖形。「試一試」分兩個層次。

第乙個層次是在已經提供的素材裡識別。如從信封、禁菸標誌、手帕等實物圖中找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從紅領巾、交通標誌、籬笆等實物圖中找三角形和梯形。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狀是長方形、信封上寫郵政編碼的格仔是正方形;籬笆上可找到許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邊形……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想想在**見過這些圖形。

尋找圖形的活動能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有助於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這些圖形,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幫助學生區分「面」和「體」,如桌面是長方形的,不能說成桌子是長方形的。

3. 有層次地安排操作練習。

讓學生在「做」圖形的活動中體會圖形的形狀,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象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練習四里有層次地安排了許多操作活動: 先在釘子板上圍出圖形,再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然後是塗顏色將圖形按形狀分類,最後是圖形的簡單變換。

(1) 分析圍圖形和畫圖形的過程,一般是:提取記憶中有關圖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圍或畫的圖形是什麼形狀)→動手圍或畫(把頭腦裡想的形狀表達出來)→驗證圖形(觀察圍或畫成的圖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時,這三步是連貫且融合在一起的。

圍成或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較容易,教學時要重視驗證圖形這個環節,聯絡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學生圍成或畫出平行四邊形有一定難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過驗證這個環節,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圖形的表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

(2) 在塗顏色將圖形分類的練習中,出現了各種位置擺放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對各種位置擺放的圖形作出正確的判斷,能使圖形的表象更穩定。

(3) 通過折、拼等手段變化圖形,能進一步加強圖形的表象,溝通各種圖形的聯絡,滲透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為以後的教學作好準備。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可以折出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摺法不同,摺出的圖形也不同。

這些對折的方法在初步認識分數時經常用到。又如把長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乙個平行四邊形,是以後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操作活動。學生對圖形變換的活動很有興趣,教學要抓住原來是什麼圖形、變成了什麼圖形、怎樣變化的這三點進行。

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2教學反思人教版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反思本課的教學實施,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課匯入,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 例如在導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入的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

北京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這一課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他們的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整理抽象。針對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的理解和處理,為了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主要關注 一 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在本節...

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說課稿

數學 認識圖形 教案 一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第一課 認識圖形 第頁到第頁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通過觀察 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體會 面 在 體 上。2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3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