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勞動》課程標準

2022-07-19 01:30:07 字數 4785 閱讀 1922

沙市職業大學

一、課程名稱:

公益勞動

二、課程**:

090015

三、適用專業:

四、課程性質:

公益勞動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勞動實踐課程。通過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公益勞動知識,掌握公益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五、計畫學時:

28總學時。

六、教學條件:

適合公益勞動課程教學的教室和實踐教學場所,包括多**教室、圖書閱覽室和勞動課實踐基地、安全案例參觀基地等。

七、課程定位:

公益勞動是一門綜合性強、操作性強的課程。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當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創新型勞動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乙個重要方面,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又要求勞動教育與技術、家政、職業教育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使學生獲得終身進行技術勞動和技術學習的能力,成為未來的合格勞動者。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素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綜合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學習領域,它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強調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以**性、操作性為特徵的一門實踐活動課。

公益勞動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普遍獨生子女的社會現狀導致我國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勞動體驗,無法正確認識勞動的價值,影響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設定豐富了學生的勞動體驗,讓學生在勞動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同時,讓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強調在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和技術能力的發展。

(二)引導學生參與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交流

傳統手工藝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中璀璨的一頁,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勤勞,學習傳統手工藝的製作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親身體驗,傳承了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資訊化程序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資訊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傳統手工藝製作的學習,使學生對這一資訊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於他們進行文化資訊的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形成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是個人素質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勞動與技術課程的主要教育目標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才能使勞動技術實踐活動有序的、負責的、耐心的、合作的、高質量地完成。這是學生一生的財富,也是形成其他個人素養的基礎保障和重要前提。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個人競爭的重要品質之一。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技術性和創意性給學生提供了進行小製作、小發明的氛圍和條件。

在工藝製作中,引導學生從仿製向創意發展,在科技活動中引導學生搞創造發明活動。通過自主創意、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八、課程設計思路: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基本特徵的必修課程,其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必須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在手腦結合的操作活動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親歷實踐、親手操作、手腦並用為基本特徵,操作性強。學生通過人對物的程式性、技能性運作,通過人與人的互動獲得豐富的體驗,實施操作性學習。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上,除了重視操作技能的訓練,還應注重操作活動中學生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與技術能力的培養等。

尤其重要的是必須重視在技能訓練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力求技能掌握、態度養成、能力發展的有機統一。

2.以專案為載體組織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實踐活動是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的主要方式,專案是組織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徵,提倡以具體的技術專案來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的活動。專案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必須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通過系列性專案的學習,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還可以通過專案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3.注重教育內容的生活取向,逐步增加技術含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一般以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技術環境為背景,選擇對學生的發展有益、對未來生活有用、與科技發展趨勢有關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為依據,逐步增加教學中的技術含量,加強科技教育活動,充實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內容,增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代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廣泛地應用於生活,強調學生的生活學習。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生活取向要求課程內容的安排富有開放性和可選擇性。

4.注重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學習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強調各學科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也強調融合社會、經濟、環境、法律、倫理、心理與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視野。注重各學科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技術**,強調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還是新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它強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上**新的技術原理,獲取新的技術能力。

通過勞動與技術教育內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九、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適時、適量、適度滲透職業教育內容,促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溝通,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興趣、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業精神。

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強的主體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強化基本技術教育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對動手又動腦的技術學習的興趣,開發其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主動運用科學文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促進其對技術的理解、**、反思與創造;

2.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對勞動與技術的正確態度,促使他們逐步形成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素養、初步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能調查分析需求,並根據需求運用一定的技術原理和進行技術設計活動,提出設計方案,用圖樣正確表達設計意圖,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獲得反饋,修正和優化設計方案;同時獲得從事生活勞動和生產勞動的策略和方法,通過體腦結合,提高技術設計和創新能力。

3.素質目標:

認識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樹立熱愛勞動和生活的觀念,體驗自身的勞動技術能力、建立質量、效益、合作、安全、環保等現代技術意識。

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勞動與技術實踐活動,獲得直接勞動體驗,促使學生主動認識並理解勞動世界,逐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十、課程內容:

1.學習領域說明

【技術基礎】學習領域說明

技術基礎是學生通過初步的技術學習實踐形成勞動技術相關的基礎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材料認識、工具使用、簡單設計、簡易製作、簡單評價等。

通過「技術基礎」領域的學習實踐,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認識各種常用的材料及其不同的用途、效能及加工方法。

(2)會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裝置。

(3)具有初步的識圖、製圖能力,以便進行簡單的科技創新設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通過鑑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形成初步的評價能力和鑑賞審美能力。

(5)了解簡單的工業製作的基本過程和相關知識,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體會技術的價值。

(6)學會簡單種植、養殖的一般方法,了解農副產品的一般生產和銷售過程,豐富勞動體驗。

(7)培養學生認真、負責、耐心、仔細、合作、衛生、安全、守紀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設定「技術基礎」學習領域旨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公益勞動課程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應注重學生的親身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學習興趣。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養成優良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勞動者。

【家政】學習領域說明

「家政」領域是指學生通過日常生活勞動的鍛鍊,如烹飪、洗滌,家電的使用、保養和維修,財物的管理和使用等,掌握生活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驗生活學習的樂趣,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通過「家政」領域的學習實踐,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學習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形成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

(2)學會使用家電,了解家電保養、維修的有關知識,增強學生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的意識。

(3)通過調查、討論、設計、購物等活動,形成初步的勤儉持家的理財意識。

「家政」學習領域旨在強調學生的實踐操作與親身體驗,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徵與勞動技術學習的實際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職業引導】學習領域說明

在義務教育階段設定「職業引導」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比較、測試等活動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逐漸形成初步的職業選擇志向和創業意識。

通過「職業引導」領域的學習實踐,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關注社會的職業分工和職業道德要求,形成對職業的初步認識。

(2)通過社會調查、比較、討論、測試等活動,形成初步的職業選擇志向。

(3)接觸和分析一些創業案例,培養創業的意識。

「職業引導」領域的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來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注重學生對職業的初步認識和體驗;該領域的教學方式以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為主,避免職業知識的單純灌輸。

2.內容標準

【技術基礎】學習領域

進行初步的技術學習,認識常用材料,學會使用常用工具,進行漸進性的簡單創意設計和製作,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以及勞動技術的基本能力。

教學活動建議:

(1)收集和觀察生活中的常見材料,認識材料的特性,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變廢為寶的創意設計和製作。

(2)嘗試各種常用工具的使用,會根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選擇工具。

公益勞動課感想

學校為我們設定了 公益勞動 這門課,即能夠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又通過一次次豐富的課外實踐開拓了我們視野,增進了我們和學校工作人員之間的理解。無論是課上每一次 並茂的講解,還是課外每一次有意義的公益勞動,都能夠讓我們在這種無償奉獻中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光榮。在課上,學校請來了負責食堂和園藝的工作人員...

公益勞動課感想

其它課都是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唯獨公益勞動課是學習些離我們生活很近的,很實在的東西。在公益勞動課上交的東西很有意思,我很感興趣。比如來自後勤部的叔叔給我們上的課使我了解了後勤叔叔阿姨們的辛勤工作,使我明白了我們每天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飯菜背後是承載著多少人的辛勤勞動,讓我在以後的日子裡更加珍惜飯菜,更加...

公益勞動課後小結

姓名 張啟斌學號 11124813 這個學期我有幸能選到公益勞動這門課程,同時通過了將近乙個學期的學習和實踐我也得到了很多收穫。特此寫一篇感想,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勞動這個行列中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這期公益勞動課程如果在教室裡上的話,老師就會收集很多相關資訊加上 使得課程內容豐富多彩,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