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管理學基礎學習筆記

2022-07-11 16:57:03 字數 5505 閱讀 1174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

第一節:管理的含義、性質職能

一、管理的含義

● 泰羅認為:管理就是要確切地知道要別人幹什麼,並指導他們用最好、最經濟的方法去幹。

● 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 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含義: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

此概念包括四層意思: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群體活動。

2、 管理是乙個動態的協調過程。

3、 管理的目的在於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和提高組織活動的成效。

4、 管理的物件是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

二、管理的性質

● 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屬性:同生產力、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社會屬性:同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相聯絡;)

● 管理的科學性;

● 管理的藝術性;

三、管理的職能

● 一般職能:即合理組織生產力和維護生產關係的職能。

● 具體職能:是指一般職能在管理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管理的職能包括四個方面:計畫、組織、領導、控制

第二節:管理者的角色及技能

一、管理者的分類

1、按管理者所處的層次劃分:高層、中層、基層;

2、按管理者所處的活動領域劃分:企業管理者、**部門管理者、其他部門管理者;

二、管理者角色

20世紀60年代末期,加拿大學者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者十大角色理論。

a、人際關係角色:精神領袖、領導者、組織聯絡者;

b、資訊傳遞角色:資訊監聽者、資訊傳播者、發言人;

c、決策制定角色:企業家、干擾應對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

三、管理技能

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

第三節:管理與組織環境

一、組織環境構成

● 外部環境:巨集觀環境(經濟、技術、政法和法律、社會文化、全球化)、產業環境(競爭對手、顧客、**商、戰略合作夥伴)

● 內部環境:組織物質環境、組織文化環境;

二、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環境的管理

● 環境的不確定性:是指組織環境的複雜程度和變化程度。組織環境中的要素數量以及組織所擁有的與這些要素相關的知識廣度構成了環境的複雜性。

● 環境的變化性:是指巨集觀環境和產業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和演進的程度。

第四節:管理學的研究物件及研究方法

管理學是研究管理活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管理實踐活動的科學總結。它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各個領域,研究物件包括生產力、生產關係及上層建築的各方面。

第二章: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管理理論的萌芽

一、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巨集觀管理的治國學和微觀管理的治生學;

作為管理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可以概括為6個方面:順道、重人、人和、守信、對策、法治;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 塞繆爾.紐曼:乙個管理人員的職能是計畫、安排和實施各種不同的生產過程;

● 歐文是人事管理的創始人;

● 亞當.斯密是最早研究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的經濟學家;

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20世紀初產生)——只將人當成「經濟人」

一、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1、科學管理之父——泰羅

反映他的科學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計件工資制度》、《車間管理》、《科學管理原理》

2、科學管理理論的指導思想

科學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都實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

3、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 開發科學的作業方法;

● 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工人;

●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 將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

● 實行職能工長制;

● 在管理上實際例外原則;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法約爾被譽為「經營管理理論之父」,與「科學管理之父」泰羅齊名;

他認為企業的經營有不同的活動: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管理(核心地位);

三、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馬克斯.韋伯是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是指通過職務或職位而不是通過個人或世襲地們來管理。

韋伯認為,存在三種純粹形態的權力:理性—合法的權力、傳統的權力和超凡的權力。

第三節: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30-40年代產生)——由「經濟人」轉向「社會人」

一、梅奧及霍桑試驗

結論: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到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的影響。

二、人際關係學說

在霍桑試驗的基礎上,梅奧創立了人際關係學說。

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內容:

● 員工是「社會人」;

● 滿足員工的社會慾望,提高員工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

● 企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三、行為科學的理論

廣義:行為科學是指運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行為的科學。

狹義:行為科學是指有關工作環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組織行為學分為三個層次:個體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

a、個體行為理論:

1、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的理論;

2、有關企業中的人性理論;

b、團體行為理論:主要研究影響團體發展動向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係。

團體可分為正式團體和非正式團體;也可分為鬆散團體、合作團體和集體;

c、組織行為理論:

主要包括:領導理論(領導性格理論、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權變理論)、組織變革、組織發展;

第四節:現代管理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一、管理過程學派

管理過程學派創始人是亨利.法約爾。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茨和奧唐奈。

管理過程學派認為: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共同的。

二、經驗學派

經驗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魯克和戴爾。

經驗學派主張通過分析經驗(案例)來研究管理學問題。

三、系統管理學派

系統管理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合著《組織與管理:系統與權變的方法》

系統管理學派認為:組織是乙個由相互聯絡的若干要素組成的、為環境所影響的並反過來影響環境的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它由目標和價值、結構、技術、社會心理、管理等分系統組成。

四、決策理論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決策理論學派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五、管理科學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

用科學技術來解決管理的實際問題並進行決策。

管理科學學派主張運用數學符號和公式進行計畫決策和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求出最佳方案,實現企業目標。

六、權變理論學派(20世紀70年代)(強調隨機應變)

該學派認為,由於組織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環境的影響,組織的管理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理論,任何理論和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有效,也不是絕對的無效,採用哪種理論和方法,要視組織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而定。

第五節:管理理論新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

一、企業文化(20世紀80年代)

企業文化理論發源於美國,其實踐卻是在日本。

企業文化是指一定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三部分組成:精神文化(核心層)、制度文化(中間層)、物質文化(外圍層)

二、學習型組織(2023年)

彼得.聖吉出版《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五項修煉技能:

● 系統思考——要有系統的觀點和動態的觀點;

● 超越自我——要有更遠大的目標,從長期利益出發,從整合全域性的整體利益出發;

● 改變心智模式——一要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二要探詢他人的心智模式;

● 建立共同願景——願景是指對未來的願望、景象和意象。

● 團隊學習——發展員工與團隊的合作關係,使每個人的力量能通過集體得以實現。

三、企業再造(業務流程重組)20世紀80-90年代發展起來

企業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業務流程上保證企業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

基本內容是:

1、以企業生產作業或服務作業的流程為審視物件,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準確性,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因素;

2、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對作業流程和服務流程進行重新構造,以達到業績上質的飛躍和突破。

第三章:計畫

第一節:計畫工作概述

一、計畫工作的含義和重要性:

廣義:是指包括制訂計畫、執行計畫和檢查計畫執**況三個環節在內的工作過程。

狹義:主要是指制訂計畫,即根據組織內外部環境情況,通過科學的**,權衡客觀的需要和主觀的可能,提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所需達到的具體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計畫的前提是**,核心環節是決策。

計畫內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目標,即做什麼;二是實現目標的途徑,即怎麼做。

計畫還可以進一步定義為正式計畫和非正式計畫。

二、計畫工作的性質:

目的性、主導性、普遍性、效率性、靈活性、創造性

三、計畫型別:

1、按計畫的廣度:戰略計畫(為整個組織設立長遠發展目標和確定實現目標的方針、步驟、措施)、作業計畫(如何實現的細節性計畫)。

二者區別:

(1)戰略計畫覆蓋較長的時間間隔,通常五年甚至更長;作業計畫覆蓋較短的時間間隔,如年度、季度、月度;

(2)戰略計畫以組織全域性為物件,具有綱領性,明確整體行動的方向;另作業計畫以某項職能或活動物件,內容比較明確、具體,操作性更強;

(3)戰略計畫的任務主要是設立目標,而作業計畫則假定目標已經存在,只是提供實現目標的方法。

2、按計畫的時間跨度:長期計畫、中期計畫、短期計畫;

3、按計畫的明確性:具體計畫、指導性計畫;

4、按組織管理職能:市場營銷計畫、研發計畫、生產與運營計畫、財務計畫、人力資源計畫、**計畫等;

5、按計畫的內容:專項計畫、綜合計畫;

6、按計畫內容的表現形式:宗旨、目標、策略、政策、程式、規劃、預算等;

第二節:計畫工作程式

完整的計畫工作包括以下環節:機會分析、確定目標、明確計畫的前提條件、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評價各種備選方案、選擇方案、計畫分解、編制預算。

機會分析,是計畫工作的起點。

確定目標:

彼得.德魯克的建議最有影響。

他認為,凡是成功的企業組織都會在以下幾方面制定自己的目標:

● 市場方面

● 技術改進與發展方面

● 提高生產率方面

● 物質和金融資源方面

● 利潤方面

● 人力資源方面

● 員工積極性發揮方面

● 社會責任方面

第三節:計畫工作一般方法

一、**技術

**是計畫與決策工作的基本環節,為計畫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1、**的含義:是指根據過去和現在的已知因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探索組織所關心的事物在今後的可能發展趨向,並作出估計和評價,以指導未來行動的過程。

溝通管理學習筆記

溝通管理計畫應包括發布結構 這個結構顯示了用於發布不同類別資訊的方法,以及資訊所分發給的個人或組織 生成的進度,該進度說明每類資訊將於何時生成 在各排定的溝通間獲取資訊的方法。還應包括針對隨著需求變更將如何更新並修訂計畫的討論。溝通管理計畫是專案管理計畫的乙個組成部分。其內容的詳盡程度應與專案的規模...

《管理學》學習筆記四

主題 管理學 學習筆記 內容 整學期 管理學 學習筆記四 計畫職能 學習目標 z定義計畫 z了解計畫的分類 z識別計畫的權變因素 z目標管理的概念和應用 一 計畫的定義和型別 1計畫的定義 計畫包括定義組織的目標 制定全域性戰略以實現這些目標,制定全面的分層計畫體系以綜合和協調各種活動。因此,計畫涉...

管理學筆記

第一章管理概述 1.組織 所謂組織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組合成的有機整體。為完成組織的使命及目標,組織需開展兩項工作 1 開展業務活動 作業活動 2 管理。需要人力 物力和財力,還需要資訊資源。2 管理和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大主要因素 管理的含義 管理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