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022-07-09 10:57:05 字數 2391 閱讀 9870

資訊科技課程的乙個重要功能就是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利用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部分學生到機房後,無所事事,從不主動提出問題,或者說,他的大腦根本就處於停滯狀態,沒有了思考。

這樣的學習,是沒有任何效率可言的,而且,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呢?

一、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的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羅列在了學生的面前,沒有一點知識的遺漏,每乙個問題都解決得非常完美,這樣的課看似圓滿,但卻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學習成了被動的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無疑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摧殘。一節完美的課,必須有足夠的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要根據課程內容把握講授的尺度,做到精講,點撥關鍵處,讓學生有「撥開雲霧見太陽」的認知感受。

例如,在學習windows資源管理時,有這樣的問題,「硬碟、軟盤、優盤中的檔案在刪除後還能否恢復?」如果教師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學生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可言的,因此,對於這樣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上機實踐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得出結論「只有硬碟的內容在刪除後可恢復, 而軟盤、優盤中的內容不可恢復。」 進而,學生會思考「為什麼只有硬碟中的檔案在刪除後能恢復呢?

」然後會尋找答案:**站是硬碟的一塊分割槽。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實踐尋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不僅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鞏固,更是養成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並提高了他們學好資訊科技的自信心。

教學中,教師應從創設問題情景開始,以問題作為課程的載體,讓學生在對問題的**中學習,弄清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入理解問題並掌握其實質,並且要讓學生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質疑,從而在更廣的範圍和更深的層次生成新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在啟用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獲取知識,發展思維。

例如,在使用photoshop 7.0製作「雪山溶化」藝術字時,在使用「圖章」命令時發現無法繼續,有些同學就非常煩躁的問我為什麼,我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讓他觀察彈出的提示框中的資訊—「此效果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由於它們是相同的,影象中的所有細節將會丟失。

請確保前景色和背景色是不同的。」這樣,通過觀察,學生自己解決了他們認為非常麻煩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會主動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怎樣解決?」,不會只是盲目的尋求他人的幫助。

三、學生的智力活動應是教師注意的中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而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在關注與觀察學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兩種學生:一種是一到機房就投入到自己的世界中去,一心想在電腦世界中自由探索,一節課下來,卻一無所獲;另一種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完全沒有自己的主動。

這兩種學生的學習都不會有好的效果,因為,他們都缺乏了乙個重要的元素——思考。教師在準備教學之初,就應當將這兩種不同的學生列入教學設計的範圍之內,立足差異,分類教學。對於第一種學生,一是要注意給他們設定目標,讓他們的「自由探索」不至於脫離軌道,二是要適當的給予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他們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會養成總結與思考的習慣。

對於第二種學生,更要鼓勵他們勇於提出問題,探索問題,並要指導他們,如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上機實踐聯絡在一起。

教師要做到把學生的智力活動放在自己注意的中心,就要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並且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我們這裡所說的認真備課,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如果教師對教學過程感到緊張,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學生從教師的語言中就能感覺到他知識的貧乏,學生需要從教師的語言中「尋找」要掌握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活躍起來的。

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

學生上機過程中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我把軟盤中的檔案刪除了,為什麼無法恢復?」,如「為什麼使用方向鍵移動選區時,有時只移動選區的外框,有時卻連同裡面的內容一起移動?」,等等,各種問題的發現,都是學生腦力勞動的結果,不要因為學生沒有掌握這個問題而批評他們,而是要因為學生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問題而表揚他們,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他們知識的內化。

每乙個學生的心中都有成千上萬個「為什麼」,他們心中的這些「為什麼」,正是啟用他們的思維的最原始的東西。可是,我們會發現,隨著學生的成長,他們所問出來的「為什麼」卻越來越少,他們的思維也越來越「遲鈍」,而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疑問的「漠然」,造成了這種現象。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問,並要讓學生感覺到我們的肯定與鼓勵,即使是一些提出「笨問題」的學生。

另外,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解答。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學生只有能夠提出問題,他才會想方設法的解決問題,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得到內化和創新。

教學的乙個重要的任務,是「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而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只有當學生掌握的知識是他自己的智慧型努力的結果的時候,學生才能獲得並同時應用這些知識,才能體會和認識到學習是一種幸福,一種智力活動,才能在學習中保持思維的活躍。

感恩話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當你被別人欺騙時,閃過你心頭的第一信念一定是憎恨,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聰明的人會慶幸,更會感激這個人,因為是他增長了你的見識,磨練了你的心志.人成長的道路上,要遇到種種經歷.欺騙的謊言終有一天會被識破,在那一刻,你就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因為你明白了你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讓傳統篇章對接學生生活

作者 張志強 新課程 中旬 2013年第08期 摘要 以 滕王閣序 的教學流程為例,詳細介紹了幾種優秀的文言文教學方法。關鍵詞 滕王閣序 文言文教學 方法 筆者在對傳統篇章的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啟用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課堂,讓課堂教學趣味化,讓知識運用生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直觀感受傳統篇章學習...

讓品德教學走進學生生活

作者 王婭 江蘇教育研究 2011年第32期 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 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學生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和現實生活自然溝通起來,使得教學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不能從心靈深處產生影響。有效的教學,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