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022-07-09 08:42:03 字數 4860 閱讀 1308

主講教師:馬曉晶(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高階)

課程學習指導

一、主要內容

本課程主要是從科學**式教學角度對教學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給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同時,明確了科學**的含義及科學**式教學的基本特徵。為了有效落實科學**式教學,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學**式教學八個環節以及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施進行說明,並且針對各個環節在具體實施中的問題做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

二、本課程解決的核心問題

科學**式教學的八個環節是什麼及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三、課程特色

明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科學**式教學的含義以及對科學**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八個環節,並針對這八個環節在實際運用時給出具體的指導建議。

1. 明確科學**的含義以及科學**式教學的基本特徵。

2. 知道科學**式教學的八個環節以及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3. 明確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對科學**的要素以及與科學**式教學八個環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厭學情況表現:

認識上:學習的內容沒有用處、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情感上:過度焦慮、無興趣、拒絕、擔心

行為上:逃避、注意力分散、退縮

厭學原因的分析:

社會方面: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不良社會風氣和不良的**導向對孩子也產生一定影響。如「一切向錢看」的扭曲思想等,逐漸厭學。

學校教育體制方面: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估往往是以公升學率為主要依據,在這種形勢下,學校也只好以追求公升學率為主要目標。伴隨著學習時間加長,考試次數增加,作業量加大等因素,加劇了學生學習成績上兩極分化,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學習困難,導致更加厭學。

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的忽視的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或過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從心,都會導致孩子的厭學情緒的產生。

自身方面:自身學習動機不強,對學習的厭煩可能與原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對學習價值的認識有關。

作為學生來說,前三個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個方面是內部因素。作為老師來說,要改善學生的厭學狀態,從學生內部因素入手要顯得相對容易且效果更明顯些。

有道是,「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你不能逼他喝水。」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透徹了解隱藏在背後的各種學習動機因素,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學習動機本身也成為教育的關鍵目標之一。

學校不僅要激勵學生建構必要的知識、技能以及學習能力,更要使學生養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推動著持續不斷的終身學習。

動機是指激發、引導、維持並使行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種力量。它可用來解釋個體行為的原因。動機好比汽車的發動機和方向盤,為個體活動既提供動力,又調節方向。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並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

動機的引發作用是指當學生對於某些知識或技能產生迫切的學習需要時,就會引發學習內驅力,喚起內部的激動狀態,產生焦急、渴求等心理體驗,並激發起一定的學習行為。

動機的定向作用則指學習動機以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為出發點,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初始狀態時就指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並推動學生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學習。

動機的維持作用是指堅持把學習任務順利完成的毅力。

這三方面相互關聯、相互增強。

比如,乙個學生非常想學好數學,提高他的數學成績。於是他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數學作業,有任何問題都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還互動利用課餘時間多做數學習題。由於他的以上種種努力,儘管有的時候成績有些不如意,但總的來說他的數學成績逐漸提高了,他非常高興,繼續努力著。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對於學習數學這個學生有很強的學習動機。這位學生對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他採取的一系列行為(如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數學作業,有任何問題都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還互動利用課餘時間多做數學習題)是動機的引發作用的體現;這個學生想學好數學的檢驗目標是提高數學成績,這是動機的定向作用的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這個學生儘管有的時候成績有些不如意,但總的來說他的數學成績逐漸提高了,他非常高興,繼續努力著,這是動機的維持作用的體現。

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第一,喚醒學習的情緒狀態。可產生如好奇、疑惑、喜歡、興奮、緊張或焦急乃至衝動等情緒。

第二,增強學習的準備狀態。易於啟用相關背景知識,降低在學習過程中對事物的知覺和反應閾限,縮短反應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第三,集中注意力。

將學習活動指向認知內容和目標,克服分心刺激的影響。第四,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延長學習實踐,增強認真程度。

遇到困難甚至失敗時堅持不懈,直到達到學習目的。

分類一:外部動機與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指因學習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所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不在活動之外。學生努力學習僅僅因為他們感興趣或者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例如,許多學生願意學習物理或做物理實驗,即使不一定得到學分或高分,也會持之以恆地鑽研。

外部動機是指因學習活動的外部後果而引起的動機。從事學習活動是達到某一結果的手段。動機的滿足不在活動之內,而在活動之外。

學生努力學習是想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得到獎勵、取悅老師或家長,學習成了獲得表揚的一種手段。

人們往往誤認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是乙個連續體的兩端,外部動機高意味著內部動機低。實際上,他們是兩個獨立的連續體,具有各自的高階和低端。兩兩組合,可產生四種典型的動機狀態。

例如,有些學生可能既覺得學習主題有趣,也希望能在班上獲得乙個好名次。而有些學生僅僅為了獲得獎勵。前者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都處於較高水平,而後者具有較高的外部動機、較低的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組合狀態

當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可隨情景發生變化,乙個本來十分喜歡數學的學生可能因為數學老師的偏見而對數學徹底失去興趣,只是為了考上大學而硬著頭皮學習數學。乙個學生是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而硬著頭皮學習,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自己探求知識的慾望,而對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學校中需要學習的很多內容本身沒有太多樂趣,甚至從短期看也沒有很多用處,如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是教學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

外部動機與內部動機的關係:

我們知道,當學生的學習是以內部動機為主時,他是真正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是對學習活動的熱愛,能更為有效地進行和堅持學習活動。但我們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開始就促發我們的內部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究竟有什麼關係?

萊泊爾等人( lepper er al.,1973 )還曾經就此類現象做過一項經典研究。研究者讓學前兒童使用特製的畫筆進行畫畫。

許多兒童對此熱情甚高。然後,研究者將兒童隨機地分成三組:第一組兒童被事先告知,如果他們給參觀者畫一幅畫,就會受到獎勵(優秀畫家獎);第二組兒童雖未事先告之,但在畫完之後也會意外得到同樣的獎勵(但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獎勵);第三組兒童不接受任何獎勵。

四天後,研究者記錄兒童的自由活動情況,結果發現,受到獎勵的第一組兒童用於繪圖的時間是第

二、三組兒童所用時間的一半。萊泊爾等人據此提出,獎勵有可能降低其內部動機。他們( greene & lepper,1974 )在後來的一項研究中還發現,告知兒童他們的活動將(通過單向玻璃)被觀察,這種做法對內部動機的破壞作用與給予獎勵的做法如出一轍。

卡梅倫( cameron,2001 )對外部獎勵影響內部動機的有關研究總結後指出:「任務本身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不管任務完成水平如何,都預先提出物質化獎勵,那對於內部動機的影響是致命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非常感興趣,非常樂於去學的時候,也就是內部動機驅動的時候,進行的外部獎勵很可能會可能削弱內部動機。但因此取消一切獎勵是不實際的。若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特別是年齡小的學生,外部獎勵是可以激發其學習的外部動機,久而久之也許會引發或鞏固學生的內部動機,從而形成內部動機為主,外部動機為輔的雙高動機組合。

例如, 乙個小學生不願意學習數學,可是數學老師通過多種方式來獎勵他,如主動完成作業、上課聽講、回答問題等都給他「小紅花」,這激發了他學習數學的外部動機,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慢慢的激發了這個小學生探求數學知識的渴求,而對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以內部動機為主導學習動機。 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外部的獎勵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謹慎地選擇使用。

分類二: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 , 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一般說來,這種內驅力大多是從好奇傾向中派生出來。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認知內驅力或興趣絕非天生的,主要是生活的,且有賴於特定的學習經驗。

在有意義學習中,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這種動機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為了獲得知識),滿足這種動機的獎勵(知識的實際獲得)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屬於內部動機。

自我提高內驅力 , 指個體因自己的勝任或學習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這種需要從兒童入學開始,日益顯得重要,成為學業成就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自我提高內驅力並非直接指向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贏得地位與自尊心的根源,屬於外部動機。

從另乙個方面說,失敗對喪失自尊是一種威脅,因而也能促使學生在學業上付出長期而艱鉅的努力。

附屬內驅力指個體為了保持長者們(如家長、教師)的讚許或認可而表現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顯然屬於外部動機。

問題四: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取向?

1. 行為主義取向的動機理論

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這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聯絡,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受到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如果學生因學習而得到強化(如獲得好成績、教師和家長的讚揚),他就會有學習的動機;如果他的學習沒有得到強化(如沒有獲得好分數或讚揚),他就沒有學習的動機;如果他的學習受到了懲罰(如遭到同學或教師的嘲笑),他就會產生避免學習的動機。

2. 認知取向的動機理論

認知取向的動機理論關注的是學習者渴望有序、理解世界、預期將來。當孩子發現他們的經驗與他們當前的認識不一致時,這種動機被本能地啟用( greeno , collins , &resnick , 1996 )。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是如此熱情地探索他們周圍環境的原因。

為什麼人們對那些在他們預料之外發生的事情好奇?為什麼人們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某項活動,但一旦熟悉後就不再願意從事?認知心理學家們認為,他們都受求知需要所驅動 —— 理解世界並使世界變得更為有意義。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個人的意圖願望 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機 內在力量。只有極大的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質量。那麼應怎樣才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呢?結合我的教學經歷,從以下幾方面去闡述 一 使學生認識學習的意義,明確學習的目的 認識是動機的形成 發展與激發的...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有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時候並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教師採取一定的措施。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採用一系列的措施,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 利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接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利用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

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摘要 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差,普遍存在厭學現象。在學習動機形成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激發 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為有效地開展英語教學工作奠定基礎。關鍵詞 中職學生 英語 學習動機 在校園裡,筆者常常聽到這樣的嘆息聲 如今的中職生越來越難教了,上課少精無神 不注意聽講,平時厭學貪玩 自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