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方法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2022-07-04 19:54:03 字數 937 閱讀 3538

作者:許留鋒

**:《科教導刊》2023年第28期

摘要中華傳統美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長河中,形成了有教無類、師道尊嚴、身教重於言教、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啟發誘導、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這為當代中國的教育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關鍵詞中國傳統道德方法啟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過程中,形成了有教無類、師道尊嚴、身教重於言教、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啟發誘導、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這些方法為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所以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方法,努力培養當代大學生具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操守和專業才能、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五有」人才。

1 有教無類

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其在《論語·述而》裡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對後世影響深遠。

後來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中又說:「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於善,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

」他認為人性都是皆善,但由於每人所稟氣質和習俗的不同而有善類和惡類之分,而且不論善惡,都可以通過教育而使其復於善,所以接受學生可以不分善惡的不同。

「當前,不同地區間教育差距乙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比例偏低,」顯示出我國高校在招生上的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依然不能做到對貧富家庭的子女一視同仁,這依然有礙於我們實現「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所以,傳統道德教育方法中有教無類思想對當前中國教育現狀仍具有指導意義。

用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國精神智慧型的結晶。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集體意識與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豪感與自尊心,提高學生的人格品味與素養,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文明。關鍵詞 傳統文化...

對中國傳統教育反思,對教育與國際接軌期盼

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反思,對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期盼摘要 本文提出,執教者要解放思想,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教給學生科學的語言 科學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對學生能力和教學要求避免 初步了解 基本掌握 能運用 等抽象模糊的語言,對學生達到什麼程度要有明確的指導和要求。關鍵詞 格物致知...

生態道德教育與傳統文化

作者 劉濤 理論觀察 2014年第09期 摘要 生態道德教育在我國還屬於新生事物,理論上存在一些不足,實踐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內容單薄,手段單一。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是一條可行之路。挖掘 學習和繼承儒釋道三家生態思想對於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關鍵詞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