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標與教材研究報告

2022-07-01 12:45:02 字數 3304 閱讀 3531

1、對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理解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有趣的數學;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數學;. 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學好的數學。

2、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

必需的數學包括什麼?對數學價值的基本認識。發展和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運用數學語言讀、寫、討論和交流的本領。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什麼意思?面向全體,必須適應每位學生的發展需要。人的發展不可能整齊劃一,必須承認差異,尊重差異。

二、教材體系結構特點

在各個學段中,《標準》編寫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用符號來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達的問題。

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檢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係。

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

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資料資訊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資料、描述資料、分析資料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對資料的**、處理資料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

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模擬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一)數與代數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實數、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組、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函式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涵的關係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係以及變化規律的工具,發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注重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應加強方程、不等式、函式等內容的聯絡,介紹有關代數內容的幾何背景;應避免繁瑣的運算。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探索基本圖形(直線形、圓)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係,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對稱的基本性質,欣賞並體驗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運用座標系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推理與論證的學習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在探索圖形性質、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進一步學習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在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與圖形性質的基礎上,從幾個基本的事實出發,證明一些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基本性質,從而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過程;應注重對證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證明的數量和技巧。證明的要求控制在《標準》所規定的範圍內。

(三)統計與概率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進一步學習描述資料的方法,進一步體會概率的意義,能計算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領域的聯絡,使學生體會統計與概率對制定決策的重要作用;應注重使學生從事資料處理的全過程,根據統計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應注重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概率的意義;應加強統計與概率之間的聯絡;應避免將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變成數字運算的練習,對有關術語不要求進行嚴格表述。

三、教學策略

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掌握合理的數學教學策略是進行教學改革、搞好數學教學的根本保證。數學的教學策略受教育思想支配、受教育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制約

(一)數學教學的本質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二)數學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法:指在教學中應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地、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的教學方法。其特點是:

(1)教學形式開放;(2)教學內容開放;(3)教學結構開放

2、探索式教學法:指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解決過程,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其特點是:情境性、目標性、自主性、活動性。

3、互動式教學法:指「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乙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相互影響的重要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強化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其特點是:主體參與、情境交融、人際合作、教學相輔。

(三)學生學習策略

1、**性學習策略

指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這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班集體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於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探索活動;而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問題的解決。

2、合作學習策略

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學習。合作學習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進合作精神;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增加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同學、教材之間的多種方式的互動;有助於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小組討論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3、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是學生有計畫地、主動地、靈活地、有效地學習,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

自我監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自我指導是指學生爭取那些促使學習趨向、學習結果的行為,包括制定計畫,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等;自我強化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結果為自己作出獎賞和懲罰,以利於積極地學習得以維持或促進的過程」。對初中來說,重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教材研究報告

1 教學分析 人教版的教材是依據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編寫的實驗教材。這套教材可以說完全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愉快地學習美術課程。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把教學分為四個教學領域,這四個學習領域分別是 造型 表現 設計 應用 綜合 探索 欣賞 評述 2 初中學生分析 初一 學生對美術有濃厚興趣,但興趣和耐...

小學數學課例研究報告

小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 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不少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如看錯數字 漏寫符號 加法忘了進製 減法忘了退位等。這些錯誤還會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重複,不能及時的改正。從學生角度來看,在作業中重複出現同樣的錯誤,說明學生缺乏找錯 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

一 填空題 1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 逐漸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 和諧地發展。3 標準 指出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是數學學習重要方式。4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 普及性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