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課程標準》與《語文課程標準》的比較

2022-06-06 10:15:05 字數 3340 閱讀 9641

一、教學性質

1.語文課程的性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工具性指語文是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後者指語文是認知工具。語文課程應該強調其實踐性,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人文性指漢語文的人文性,著眼於對學生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科學特點。

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一,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同時實現兩種目標。

(2)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漢語課程的性質

(1)漢語教學是國家通用語教學。

(2)從課程來看,漢語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性質。

(3)從語言學習的先後順序來說,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1.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素養指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人文性;

兒童學習母語重在感性把握;

漢語文的特點對語文教育有重要影響。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加強綜合性學習,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溝通與生活的聯絡,通過語文課程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方法;拓寬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具有資源意識、現代意識、氛圍意識。

2.漢語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基本素養

漢語課程應該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獲得適應自身發展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運用漢語學習科學和文化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促進漢語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同時,少數民族學生通過漢語課程的學習,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於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2)正確把握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特點和規律

學習漢語是要運用漢語來進行交際、學習其他學科和發展自己,不同於一般的第二語言學習。學生是在母語尚未完全掌握的背景下同時學習漢語的,漢語學習與本民族語的學習應該是同時進行,相輔相成。

要把漢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習,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實際交際、完成交際任務中掌握漢語知識,不斷提高漢語交際能力。要運用任務型教學方法,盡快提高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漢語教學要為雙語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服務。因此,漢語教學不能孤立地進行,要結合各學段的整體課程安排,主動聯絡其他學科學習,盡量滿足學生用漢語學習其他課程的需要。

(3)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的方式和任務型教學方法

(4)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5)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漢語課程

三、課程目標

1.在總目標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語文課程總目標前五條側重於語文素養的巨集觀方面,從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對中華文化和多樣文化的態度、對語文學習的態度方法、思維品質和科學精神、學習語文的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側重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過程與方法」這兩方面;

後五條是對語言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包括對拼音和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使用工具書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的要求。

(2)漢語課程總目標首先強調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適應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

漢語課程的前五條目標,與語文課程大同小異。後五條是對漢語知識學習的具體目標,最後五條是對語言技能(能力)的具體要求。

(3)不同點在於漢語課程目標具體提出了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方面的內容,以下的具體目標也根據這五方面來設計。

2.在具體目標方面的不同

(1)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面,語文課程目標比漢語課程目標高。

(2)語文課程標準中有綜合性學習目標,專門規定了課外學習活動的目標;而漢語課程標準列出了情感態度目標和學習策略目標。

(3)語文課程目標中有對古漢語學習的目標,推薦有古詩文的背誦篇目。

四、實施建議

1.語文課程目標是按「教材編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四部分安排的;漢語課程標準是按「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安排的。二者突出了不同的重點。

2.在教學建議中,一、三、五條相同,二、四條不同。漢語課程標準強調用任務型教學方式組織教學,強調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3.各學段教學的具體建議,兩個標準有的完全相同,有的有部分不同,主要是因為二者的教學任務和內容有不同的側重。漢語課程標準還提出對「真實交際」教學的要求。

4.在課程評價方面,漢語課程標準首先提出了評價原則,然後才提出具體的評價內容。二者的評價內容相似,標準不一致。

五、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漢語課程標準首先提出了「樹立大漢語教育觀念,促進開放式漢語教學」,提出從「人的關係、內容的關係、方法的關係」三個方面確立大漢語教育觀念,要求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去學習漢語,提高交際能力。

2.其他各條基本相同。

六、綜合比較:從漢語教學轉向語文教學的難度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審美鑑賞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目標體系包括德育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智育目標(知識、能力、智力)、美育目標(美的感受力、美的理解力、美的創造力)

漢語課程標準強調基本的漢語交際能力和與之相應的文化適應能力,即漢語素養。漢語目標體系包括德育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智育目標(漢語知識、聽說讀寫語言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2.具體目標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寫字作為第一項目標,是基於學生進校不是首先學習基本的口語,而是學習識字寫字。而漢語課程標準確定少數民族學生進校,首先是學習基本的口語,以聽說能力培養為主,然後才開始學習讀和寫。

3.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綜合性學習,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在向生活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蒐集資訊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

而漢語課程標準沒有提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還是語言學習,以培養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為主,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去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獲得相應的其他能力。

4.語文課程標準目標在量上大大高於漢語課程標準。例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掌握常用漢字3500,而漢語課程標準則是3000個;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外閱讀總量為400萬字,而漢語課程標準則是60萬字。

5.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文閱讀和背誦的篇目,其中包括240篇古今優秀詩文240篇,僅古詩文就有120篇;閱讀包括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名著、科普科幻讀物、文化、歷史類讀物等等。

漢語課程標準沒有提出類似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

怎樣對不同學段的小學生進行語感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 強調 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小學生具有初步的聽 說 讀 寫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下面是我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語感能力培養談點想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試題

8 5至6年級要求學生默讀有一定的 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 字。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 與與 的不同用法。背誦優秀詩文 篇 段 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萬字。二 選擇。每小題3分,共12分 1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a 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b 關注學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在歷經了十年後,的確發現了不少問題,教育部組織相關專家對課標進行了修訂,我認真閱讀了修訂版的課標中的 課程目標 教學建議 評價建議 等內容,發現許多理念的表述更加準確明晰 相關的學習難度有所降低 各學段發展的層次性和梯度更加清楚 關鍵是對相關教學建議更科學 更具有操作性了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