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切口感染診斷標準

2022-06-05 17:36:02 字數 1269 閱讀 7386

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病例診斷、標本送檢及報告流程

(2023年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一、表淺手術切口感染

僅限於切口涉及的**和皮下組織,感染發生於術後30天內。

臨床診斷: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表淺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

2.臨床醫師診斷的表淺切口感染。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陽性。

說明:1.創口包括外科手術切口和意外傷害所致傷口,為避免混亂,不用"創口感染"一詞,與傷口有關感染參見**軟組織感染診斷標準。

2.切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症和少許分泌物不屬於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不屬於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術切口感染

無植入物手術後30天內、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機械心臟、人工關節等)術後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並涉及切口深部軟組織(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上述規定,並具有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膿液,感染性手術後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師開啟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有發熱≥38℃,區域性有疼痛或壓痛。

3.再次手術探查、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涉及深部切口膿腫或其它感染證據。

4.臨床醫師診斷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無植入物手術後30天、有植入物手術後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上述規定,並具有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 引流或穿刺有膿液。

2.再次手術探查、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證據。

3.由臨床醫師診斷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陽性。

臨床科室發現疑似切口感染病例

對照左側切口感染診斷標準

疑似切口感染、切口裂開

必須取2份標本

分泌物培養+分泌物塗片

培養結果分泌物塗片

進一步明確

培養陰性培養陽性膿細胞多脂肪球較多

膿細胞少

分析是否與使用可單純診斷切口

抗菌藥物或取樣排除取樣汙染裂開、脂肪液化

標本不正確有關

結合臨床診斷

結合臨床診斷確定發生手術

部位切口感染

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

24小時內上報

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手術切口的分類及感染診斷標準

說明 創口包括外科手術切口和意外傷害所致傷口。為避免概念上的混亂,不用 創口感染 一詞 切口縫合針眼處有炎症和少許分泌物不屬於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者也不屬於切口感染。2 深部手術切口感染是指無植入物術後30天內,有植入物 如人工心臟瓣膜 人工血管 機械心臟 人工關節等 術後1年內發生的與...

手術切口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案

一 目的 了解手術病人的切口感染率 危險因素,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達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二 監測方法和內容 術後第一天開始每天按照調查表 表1 進行登記,月末進行彙總分析。主要登記調查科室手術病人的一般情況 如姓名 性別 年齡等 危險因素 如手術種類 手術時間 麻醉方式 切口型別 手術...

方案 手術切口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案

一 目的 了解手術病人的切口感染率 危險因素,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達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二 監測方法和內容 術後第一天開始每天按照調查表 表1 進行登記,月末進行彙總分析。主要登記調查科室手術病人的一般情況 如姓名 性別 年齡等 危險因素 如手術種類 手術時間 麻醉方式 切口型別 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