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教學指導意見 試行

2022-06-04 11:15:02 字數 3675 閱讀 7160

一、指導思想

高中地理選修模組是在高中地理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開設的。選修模組的教學要適應不同學校的特點,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培養,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基本問題,以利於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

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本校的學校文化特色,師資水平對地理課程進行選擇和再開發。教學內容除了要考慮學科的繼承性和經典性外,還必須體現學科的時代性,要反映當前地理科學最新成果,地理研究方法的最新技術,順應世界潮,緊跟時代步伐,使選修課程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超前性。地理選修模組教學應呈現開放性,不僅教學內容和素材不當純侷限於課本,而且教學方法應是多樣的,相容的、靈活的,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形式和學習形式。

二、課程結構

1、內容結構

高中地理課程採取模組式的組織形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各模組的內容相對獨立,實行學分管理。必修部分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設3個模組;選修部分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設7個模組。

模組的開設順序應根據學生的選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必修模組的學習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級完成。

高中地理課程由共同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共同必修課程是全體學生所必須學習的課程,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個模組,涵蓋了現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體現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聯絡與融合,注意了課程結構的相對完整和教學內容的新穎、充實,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時代性。學生每學習1個必修模組需要36學時,如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

選修課程供對地理感興趣的學生選擇學習,包括「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旅遊地理」、「城鄉規劃」、「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地理資訊科技應用」7個模組。學生每學習1個選修模組需要36學時,如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

為了平穩推進考試改革,結合湖南省城、郊各型別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實際,建議進一步學習文科方向有關專業的學生在選修高中地理課課程時至少選修「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2個模組。有意在理工學科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和興趣,任選地理選修課程中的若干模組,取得相應的學分。

2、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模組結構分析

本模組從高中地理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和目標出發,精選當前旅遊發展中的重要地理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旅遊問題,並不求旅遊地理之大全。本模組由旅遊和旅遊資源、旅遊景觀的欣賞、

旅遊規劃、文明旅遊等四大部分構成。旅遊資源部分是本模組的基礎,先從地理的角度認識旅遊資源的內涵、型別與分布,再對旅遊資源進行有實用價值的評價,由基本知識轉向技能和方法;旅遊規劃部分貼近社會實際,是學以致用的重要環節,側重方法和技能,兼顧巨集觀的為社會服務的景區規劃以及微觀的可供學生出遊用的旅遊活動設計;旅遊與區域發展部分是本模組學習提公升部分,從人地關係和持續發展的理念的高度,在總結前面兩部分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對旅遊中發生的人地關係及其協調深入加以認識,形成觀念和行為準則。

本模組在高中地理選修課程的7個模組中,與「城鄉規劃」模組同屬於人文地理分支課程。高中地理必修課涉及經濟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內容,連同「城鄉規劃」選修模組,均側重人類活動的物質側面。本模組則側重人類活動的精神側面,與上述課程內容互補。

本模組與必修課程中人口遷移、生產活動的地域聯絡、交通運輸、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以及選修課程中自然災害與防治、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等內容,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絡,既一脈相承,又避免了重複。

.旅遊是關聯性極強的空間人文現象,「旅遊地理」課程能很好地體現高中地理課程性質,尤其是其綜合性和地域性兩大特點。本模組在促進學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倡導自主學習、**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調查等方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實現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本模組熔知能與情感、興趣與審美於一爐,全面體現高中地理的課程目標,對於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養成旅遊愛好,形成野外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鍛鍊健康的體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模組簡要介紹了現代旅遊的基本概念、旅遊資源的一般常識,闡述了欣賞旅遊資源,獲取審美感受的基本方法,並且以中國和世界的一部分旅遊資源為例,講授了不同型別旅遊的特色和欣賞要點。本模組還對旅遊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旅遊資源評價、旅遊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進行了初步介紹,並結合生活實際討論了文明旅遊問題。本模組內部結構如圖所示。

(1)旅遊資源

(2)旅遊規劃

(3)旅遊與區域發展

三、「自然災害與防治」模組結構分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仍然沒有擺脫自然災害的羈絆,頻繁出現的自然災害降低了人類社會前進的速度。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擺在世界各國**和人民面前。所以,認識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發展與分布規律,重視環境保護,預防災害,盡量避免自然災害的產生,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及損害程度,加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這個模組將使學生掌握自然災害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概況,理解自然災害與環境的關係,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培養防災減災能力。

自然災害的基礎理論知識很多,如:自然災害的概念、型別、外在特徵、成因及內在規律、分布規律、危害性、一般對策等等。基於「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本部分在諸多自然災害基礎知識中選擇了與高中學生所見所聞、息息相關,又與其知識能力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一些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本模組包括「主要自然災害的型別與分布」、「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自然災害與環境」及「防災與減災」四部分內容。每一部分都有相對獨立的內容,但是它們之間卻有密切聯絡。其中「主要自然災害的型別與分布」是基礎知識更新,「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多例項,「自然災害與環境」側重理性認識並培養科學方法,「防災與減災」是最終目的。

本模組內部結構如圖所示:

第一是「主要自然災害的型別與分布」。主要通過對主要自然災害的型別與分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有關基礎知識,並結合例項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通過資料,讓學生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使學生認識到:由於人口的劇增,增加了地球的承載量,使得人為誘發的自然災害不斷增加,從而加深理解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意義,尋求化害為利、趨利避害的途徑。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關注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第二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主要從空間和時間分布角度,闡述了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以及幾種主要自然災害型別的成因、發生、發展和主要危害等內容,讓學生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概況,理解自然災害與環境的關係,逐步形成防災減災意識,培養防災減災能力。關注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及幾種主要自然災害型別的成因、發生、發展和主要危害。

第三是「自然災害與環境」。主要通過專題比較、綜合比較、中心問題比較、縱向或橫向比較等方法,突出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並通過例項說明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之後說明了地理資訊科技在自然災害**、檢測和評估中的作用。

第四是「防災與減災」。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防災減災技術手段會不斷更新,可以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關注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與其區域自然環境特點及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三、基本要求

新課程的地理教學必須依據高中地理標準進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高中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

下面只是對選修模組中的「旅遊地理」和「自然災害與防治」提出最基本的教學要求。

1、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課程基本要求

2、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基本要求

四、 實施建議

江蘇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以下簡稱 教學要求 主要是將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的 標準 進行梳理和細化,結合江蘇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學的實際,針對其中的具體標準提出較為明確的教學要求,幫助教師恰當地把握教學的深度 廣度,從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落實課程目標,為教師提供具有針...

江蘇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試行

高中地理課程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重要任務。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知識 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 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跨 人文與社會 和 科學 兩個學習領域。高中...

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教學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 一 指導思想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設定的。在選修課程的教學中,要以著眼學生未來發展,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為宗旨,努力從課程目標 課程結構 課程內容 學習方式 課程評價 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整體優化上來實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通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