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範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2022-05-22 06:24:05 字數 2370 閱讀 4106

作者:荊兆軍

**:《現代交際》2023年第11期

[摘要]教育學是師範院校的基礎課程,是培養未來教師基本師範素質,面對新世紀基礎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嚴峻挑戰,特別是應對全面實施創新教育的需要,教育學也必將面臨著由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創新的轉變。

[關鍵詞]師範教育學課堂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11-0195-01

教育學課程是師範院校的專業課,而多年來學生對教育學學習不感興趣,不知道如何學,更不知道為什麼學,感受不到教育學知識對自身成長的必要性。經過我們認真**,課堂教學設計上存在問題,如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設計過於強調認知領域,教學過程的設計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沒能給學生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在對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進行四個轉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設計:從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生命成長

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見書不見人,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裝載知識的容器,或者是學習知識的工具。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認真分析本學科對於學生而言獨特的發展價值,而不僅僅是去把握這節課教學的知識點,不能把學生當作是為學習這些知識而存在,教師是為教這些知識而存在的。相反,先**這個知識點對於學生有沒有必要學習。如在教學「學校、家庭和社會」一節時,首先和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乙個人成長的三個空間,就你的了解,哪乙個空間比較理想,哪個空間存在的問題較大?

我們想深入了解哪乙個?學生之間經過爭執**,積極性有了,他們得出共同的結論:哪乙個空間都存在問題,我們都想知道,都要學。

這種把知識學習建立在學生成長需要的基礎上,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有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二、教學過程設計:由以教師的教為主到關注學生的經驗和感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的產生經常處於心理活動的前沿——有機體遇事,情緒總先被觸發;有機體做事,首先要受情緒的監察。情緒體驗不僅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選擇,而且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

[1]學生的學習,首先要從情感上接受,產生「我想學」的衝動,然後才開始學習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內在價值,注重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在與教學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起自己的教育學知識體系。

教學過程由以教師的教為主向以學生的主動參與轉變,教師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並且是以學生獨特的方式參與。比如提問這一環節,教師不去提問某乙個具體的問題,因為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回答容易造成學生認知、情感的肢解。教師要讓學生談「上節課你的感受是什麼,覺得哪些知識更有意義」或「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等。

這一類問題,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習過程自動內化,有利於知識的建構。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回應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話語,更面對他的精神世界。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對待、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要讓學生參與決策,因為是學生自己的選擇,他們總是認真對待。

比如教育學第一章是關於學生思想認識的乙個問題:「教育學在師範教育中的地位」,教師問學生:「你們想一想,這節內容要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說:「教育學重要唄。」教師又問學生:

「那同學們看怎樣處理合適?」學生非常誠懇地說:「老師,這一節不講了,我們學點有用的。

」就這樣,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學生真正成為了教學過程的主體。

三、課堂教學方式:由師生授受方式到情境設定中的師生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過分強調知識和技能自外而內的外爍過程,教學過程只簡化為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記、練的過程,忽視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體驗,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的習慣。這種把知識凌駕於學習者之上,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的發展,甚至會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以知識建構為核心,教師的任務是為知識建構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支撐。[2]教師在教育學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推動學生在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比如對「複式教學」一節,教師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之間製造了一種不和諧狀態,從現在人口出生率低這一事實出發,創設出問題情境:在乙個區域內,學生人數少,年齡跨度大,怎樣解決這一問題?把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從而解決了複式教學的概念、編班原則、課表編排等問題,使學生在解決虛擬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四、課堂教學設計:由預設到生成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學生生活世界的經驗和體驗的延伸,課程是在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動態的、生長的過程。根據這種理念,教師對教學只設計乙個框架、乙個思路,而考慮更多的是不斷變化的情況,對彈性因素和不確定因素的準備,這樣能為課堂教學的實踐留出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創造生成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對主體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2(11).

[2]裴娣娜.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j].學科教育研究,2000(1).

關於課堂教學匯入的思考

舉例一 教學背景 本教學內容為湘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課。此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體驗設計對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及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師 哪位同學能講講你的父母童年時的生活狀況。生 那時,我們家裡很窮,公尺飯都沒得吃,裡面夾著野菜呢。師 家裡有家用電器嗎?生 電都沒有,更沒有家用電器...

關於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

作者 吳菲菲 作文成功之路 教育新幹線 2015年第06期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高效,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注重評價的方法 功能及效果。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現略談一二。一 教學評價的方法。教學評價由校級評價 組級評價和自我評價 組成。校級評價,即由校評價小組組...

關於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

江陰市暨陽中學張建會 教學評價反映了人們對課堂教學的價值判斷,對今後的課堂教學起著指引和導向作用。我們對課堂教學評價中產生的一些教與學的認識 觀點以及做法,需要加以冷靜的辨析,理性的思考,科學的選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體會。一 體現新課程理念不能迷失教學目標 在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由於對新課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