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管理經濟學的理論支柱

2022-05-21 03:15:04 字數 4936 閱讀 1741

亞當·斯密理論

考號: 130811290010姓名:戴銀明

內容提要:

管理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乙個分支,管理經濟學為經營決策提供了一種系統而又有邏輯的分析方法。這些經營決策關注於既影響日常決策,也影響長期計畫決策的經濟力,是微觀經濟學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是溝通經濟學理論與企業管理決策的橋梁,它為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論主要是圍繞需求、生產、成本等幾個因素提出的。

關鍵詞:管理,經濟學,理論,支柱

管理經濟學的主要理論

1.需求理論

需求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與其需求量之間關係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本身**之間成反方向變動,即需求量隨著商品本身**的上公升而減少,隨商品本身**的下降而增加[1]。

2.生產理論

生產理論主要涉及的內容是生產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生產要素的組合。

3.成本理論

成本理論涉及的內容是各個不同成本的性質,成本函式,包括規模經濟的選擇和最佳產量的選擇。

一、需求理論

以下是馬斯洛五個需求理論的社會經濟學價值:

1.生理需要

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衣食住行)最重要的需要,必須首先得到滿足。人們生理上的慾望和要求。包括對食品、睡眠、性等方面的慾望和要求。這是人的最基本、最起碼的需求。

2.安全需要

包括要求社會環境安全、生命財產得到保護,擺脫失業的威脅、生活有保障,病有所醫等。

3.社交需要

在管理心理學中,社交需要也叫歸屬與相愛的需要。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滿足以後,社交需要就成為人們的強烈動機。希望和人保持友誼,希望得到信任和友愛,渴望有所歸屬,成為群體的一員,這就是人的歸屬感。

4.受人尊重的需要

與前三種相比,這已經屬於較高層次了。包括自尊、自重和被別人尊重的需要,具體表現為希望獲得實力、成就、獨立和自己,渴望,希望得到他人的常識和高度評價。

5.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是指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當人的潛力充分發揮並表現出來時,人們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

作為管理經濟學中需求就是:

1.消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的慾望。

2.需求的**的彈性是指**變動1%所引起需求量變化的比率,即需求變動率除以**變動率。生活必須品是需求**彈性小的商品,公共財政支付的產品是需求**彈性為0的商品,均質化產品是需求**彈性很大的商品。

彈性大的產品適合薄利多銷。影響需求彈性大小主要有三個因素:

a.消費者的需求強度,需求強度越大,需求就越缺乏彈性,如食鹽。生活必需品彈性小,奢侈品彈性大。

b.替代品的多少,替代品多,需求彈性大,如冷飲。食鹽的替代品幾乎沒有,所以它的彈性小於麵粉。有替代商品的產品需求**彈性大。

c.**佔家庭收入多少,**佔收入比重大的商品需求**彈性大。

3.當消費者信貸進入住房、汽車等耐用品的購買時,利率也就成了影響需求的第五大因素,特別是長期消費信貸,利率與消費信貸的可獲得性就成了重要因素。另外耐用品需求的影響因素有耐用品的已有存量,因為耐用品有折舊與更新的特點,存量越大,折舊越快,需求量就越大。

影響耐用品的折舊與更新的因素有**的消費政策與企業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能力。

4.需求是可以創造與開發的。

用消費者均衡解釋需求定理時,我獲悉了兩種均衡方式。其一是供需均衡,另乙個則是現在所說的消費者均衡。前者要求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後者則要求消費者對兩種物品的最後一單位美元的邊際效用相等。

而在之前初次接觸到這種概念的時候,很是茫然。對於「最後一單位美元的邊際效用」感到匪夷所思,因為它和平時所見到的文字完全不一樣。下面是對消費者均衡解釋需求定理的分析。

這話題中涉及到兩個概念:消費者均衡、需求定理。消費者均衡是指在以下兩個條件均滿足的形態;第一,消費者花完了自己所有收入;第二,消費者在兩種物品的最後乙個單位的單位美元的邊際效用相等,即有等式mu1/p1=mu2/p2成立。

需求定理時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乙個物品的**上公升時,人們對它的需求就減少了。

然後,建立這兩個感念之間的聯絡。需求定理的條件是:其他條件不變,乙個物品的**上公升。

如果用消費者均衡來說明,則可以這樣理解:甲的**上公升,而乙的**不變。假設一開始兩者都處於均衡狀態的,即有mu1/p1=mu2/p2。

現在,由於甲的**上公升了,而乙的**沒有變化。那麼,之前的等式就不再相等了。因為無論**如何變化,乙個人在偏好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每件物品的效用是不會變化的。

甲的**的上公升了,導致了mu1/p1'接下去,就該分析如何讓兩者再次相等了。為了增大mu1/p1',就必須增加mu1。由邊際效用遞減的原理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減少對甲物品的購買。

多餘的錢,就可以購買乙了。同時,隨著乙的數量增加,mu2'也在不斷的減少。這時,出現了mu2'減少的動態。

最終,將會隨著mu1'/p1'和mu2'/p2的相等而結束。

結果就是:甲的需求量減少了,這和需求定理的結果是一致的。

2、生產理論

ⅰ.生產函式

1.生產函式的幾個概念

(1)生產和生產要素

生產是指人類從事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和過程,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稱社會生產。狹義生產僅指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和過程。

生產要素,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繫國民經濟執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財權制度的建立,技術、資訊也作為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生產要素在經濟學中佔據重要位置。

(2)生產函式

生產函式:每個時期各種投入要素的使用量,與利用這些投入所能生產某種商品的最大數量之間的關係。生產函式表明了廠商所受到的技術約束。

通常以l表示勞動投入量,以k表示資本投入數量,n表示土地投入量,e表示企業家才能,則生產函式寫為:q= f(l,k,n,e)。其中n是固定的,e難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簡化為,q = f(l、k)。

(3)長期和短期

長期,指時間長到可以使廠商調整生產規模來達到調整產量的目的。在長期中,一切生產要素都可以變動的,不僅勞動投入量、原材料使用量可變,而且資本、裝置量也可變。涉及「長期」一般標註「l」,短期則標註「s」。

短期,指時間短到廠商來不及調整生產規模來達到調整產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廠房、機器、裝置條件下來調整產量。在短期中,只有一部分要素如勞動投入量及原材料數量是可變的,而另一些生產要素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如機器、廠房、裝置、高階管理人才等。

「短期」,「長期」的區分是相對的。在有些生產部門中,如在鋼鐵工業、機器製造業等部門中,所需資本裝置數量多,技術要求高,變動生產規模不容易,則幾年也許算是「短期」,反之,有些行業如普通服務業,食品加工業,所需資本裝置數量少,技術要求低,變動生產規模比較容易,也許幾個月算是「長期」。

短期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

在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若其他生產要素不變,連續地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在達到某一點之後,總產量的增加會遞減,即產出增加的比例小於投入增加的比例,這就是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亦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要發生作用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變的,即技術係數是可變的。

技術水平保持不變。

所增加的生產要素具有同樣的效率。

(4)生產要素的效應

以上分析沒有考慮生產要素**變動對要素組合的影響。實際上,在生產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情況下,當其中某種生產要素的**下降時,廠商會更多地使用這種生產要素,以替代別的生產要素。這種效應叫做生產要素的替代效應。

同時,這種生產要素的**下降,在收益不變的前提下,總成本的下降,會導致廠商增加產量,從而導致對這些生產要素使用量的增加。這種效應叫做生產要素的產量效應。

三、成本理論

成本的概念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

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

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

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成本的構成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西方成本經濟學中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具有很高的地位,他認為每個國家或每個地區都有對自己有利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如果各國各地區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生產,然後將產品相互交換,互通有無,將會使各國、各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物質財富。但是,絕對利益理論的運用有乙個前提條件 — 雙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們的產品如果沒有自由**,沒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獲得地獄分工帶來的益處[2]。

絕對成本論 - 理論核心

(1)斯密理論的中心是經濟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認為,人是經濟的動物,是「經濟人」,即人首先從事經濟活動的人,人類經濟活動的動力是人類的利己心,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他認為,每人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

國家應該盡量少過問經濟,對經濟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應該聽任自由經營、自由**,只要不違背社會利益,就可以為所欲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如果牽涉到別人利益,就應予以補償,這叫做「等價交換」,認為這種等價交換可以使雙發利益都不受損失。因此,等價交換成為資本主義經營原則。

斯密這種理論的核心是要求自由競爭、自由**,依靠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來對供求關係進行自發調節,維持均衡,控制社會利益,從而使社會獲得進步和穩定。

(2)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一國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所花費的成本絕對地低於他國,就稱為「絕對優勢」。如果這種絕對優勢是該國所固有的「自然優勢」或已有的「獲得優勢」,它就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發展某種產品的生產,並且出口這種產品,以換回他國在生產上占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這樣做對**雙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這種國際**理論被稱作「絕對優勢說」,也稱「絕對成本論」,又稱「地獄分工論」。

斯密這裡所說的優勢包括自然優勢和獲得優勢。所謂自然優勢,是指一國先天所具有的氣候、土壤、礦產和其他相對固定的狀態的優勢,是指一國後天所獲得的優勢,比如發展某種產品生產的特殊技術和裝置以及長期累積起來的大量生產資金。

論經濟增長 制度經濟學的視角

論經濟增長 乙個制度經濟學的視角 作者 商建初 經營者 2015年第12期 摘要經濟增長是各國 非常關心的問題,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制度,制度創新先於技術創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也是制度方面的差距。關鍵詞經濟增長創新制度 一 前言 經濟增長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經濟發...

和平網論佛教經濟學

本文選自 小的是美好的 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 這是一本將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經濟學論述。作者舒麥加,英國經濟學家,因提倡中間技術,以小巧的工作單元及善用當地人力與資源的地區性工作場所等基礎觀念,為經濟學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他的觀點,從我們選的這篇文章可見一斑。佛教國家經常宣稱他們希望能忠於其傳統教...

管理經濟學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是什麼。答 企業短期目標是多樣化的,只有統籌兼顧,充分呼叫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才能把企業辦好。企業的長期目標是實現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2.管理經濟學有哪些理論支柱,他們對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水平有什麼重要意義?答 理論支柱有 建立經濟模型 邊際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