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本式 卓越課堂」的實踐研究

2022-05-13 00:45:05 字數 4068 閱讀 9244

大學城第三小學「『學本式』綠色課堂」實踐研究方案

沙坪壩區大學城第三小學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改革必須遵循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課堂教學變革也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與學的規律。重慶市教委於2023年出台《「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畫》,沙區也出台了相應的《「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畫》。如何有效地順利推進歷時五年的課堂教學變革行動,需要我們深刻地思考,努力地研究,積極地推進。

我校前身為重慶虎溪電機廠子弟校,創辦於2023年, 當時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曾培養出幾十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畢業後留學海外博士,現辦學定位為小學教育,校名也更名為重慶大學城第三小學校,並以「綠色浸潤人生」作為學校辦學理念。結合「『學本式』卓越課堂」的教學改革,我校提出了「『學本式』綠色課堂」。

「『學本式』綠色課堂」必須回答「什麼是『學本式』綠色課堂?」 「構建的策略、途徑和方法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本課題正是要在實踐中研究和解決這樣一些問題,以期保證我校課堂變革實踐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從而確保改革實踐的有效性。

二、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一種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的學科,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為宗旨,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發展,要求教師信任和尊重學生,提供資源並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羅傑斯認為,「有意義的學習結合了邏輯和直覺、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經驗、觀念和意義。若我們以這種方式來學習,便會變成統整的人」。基於此,羅傑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及其八條原則:

(1)促進者與學生一起學習。(2)促進者提供的是「學習資源」。(3)讓學生獨自或合作計畫自己的學習。

(4)提供一種「促進」學習的、真實、互信的心理氛圍。(5)怎樣學而不是學到什麼是學習的重點。(6)學生自我訓練而不是外部指導的訓練。

(7)學生自己評價自我的學習。(8)更快更深刻的學習。

(二)綠色教育觀。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教育偏離受教育者的根本需要,以選拔少數人公升學為目的,以犧牲學生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和自然發展為代價,去獲取所謂的「成功」。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中失去天性、失去童真。

學生需要的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和自主發展的教育,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回歸自然、回歸生活,煥發生命活力,充滿心智撞擊。「綠色教育」,就是關注每一位孩子的和諧發展,讓孩子的生命在「綠色教育」中熠熠閃光,讓孩子的童年在「綠色教育」中綻放希望。

德國著名教育家和哲學家福祿倍爾談到《人的教育》時說:「一切專斷的、指示性的、絕對的和干預性的訓練、教育和教學必然引起毀滅的、阻礙的、破壞的作用。因此,為進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訓,葡萄藤應該被修剪。

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麼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於被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 可見,教育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啟發人的自由和天性,培養有教養的人、精神豐富的人、身心強健的人。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課題中,有兩個核心概念需要作出界定。

「學本式」:指的是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所遵循的基本教育價值和立場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即: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的最高原則在於促進學生發展;在教與學的關係上,秉持學為中心,教為學服務的基本理念。

與「學本式」相對的概念是「師本式」和「教本式」。應當指出,就辦學的軟硬體條件創設而言,以師為本、教師第一的觀念毋庸置疑;從教學得以維持、推進的條件而言,沒有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活動組織,就沒有「教學」意義上的學,教師的「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正是「教」的品質決定著學的品質。但是,從教學的目標指向而言,教是為了學,教師更好地教恰恰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

也就是說,教必須圍著學轉,而不是學圍著教轉。

因此,「學本式」教學就是要充分、深刻地研究和揭示學的規律,從而尋求教如何為學服務的途徑、方法、措施和實施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引起教師對自我價值的發現和重估,引起教師對自我角色的重新塑造,促進教師走向「新生」,進而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

「綠色課堂」: 綠色是一種充滿靈動和生命氣息的顏色,它是象徵生命,象徵著自然和諧、蓬勃發展,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表徵。 孩子喜愛的應該是一種毫無任何壓力而輕鬆自然和諧的課堂,有錯誤、有失敗、有爭論,而作為教師的我喜愛的也是一種純樸的、自然的、真實的、不做作的、不經刻意雕琢的環保型課堂,那應該是一種充滿了綠色的課堂。

綠色課堂是「激趣求真」的課堂,是「合作求實」的課堂,是「交流求新」的課堂,是「遊戲益智」的課堂,是「領悟真諦」的課堂。

四、本研究的創新及研究假設

(一)創新之處

1.將沙區倡導的「卓越課堂」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我校的操作模式,變革舊的課堂文化,形成新的課堂文化。

(二)研究假設

在「先學後導、互助展評」總體模式統領下,根據學校、學科等特點,探索「『學本式』綠色課堂」模式。能確保我校「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畫的順利推進,從而促進學校教育內涵發展。

五、研究目標及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探索「『學本式』綠色課堂」教學模式;

2.探索「『學本式』綠色課堂」的有效策略;

3.促進我校課堂教學的全面轉型和質量提公升。

(二)研究內容

1. 「三三六」學本式綠色課堂模式**

在遵守全區「『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內涵、特徵和結構等基礎上,根據本校的特點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三六」學本式綠色課堂模式。

三生:生態、生長、生活;

三動:主動、生動、互動;

六環節:設定情景——自學互助——展示互評——教師導學——檢測反饋——拓展深化。

2. 「『學本式』綠色課堂」的有效策略研究

六、研究物件及範圍

本校所有年級和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

七、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就是蒐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資訊,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群中選取適用於課題的資料,並對這些資料做出恰當分析和使用。

2. 行動研究法

在「計畫——行動——反思——改進」的螺旋式運動中不斷破解難題,促進探索性實踐與發展。

3.經驗總結法

所謂經驗總結法,就是對自然狀態下的乙個完整的教育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現象和教育效果之間的必然或偶然的聯絡,發現或認識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及作用,為以後相同或類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鑑的一種方法。

八、研究計畫及步驟

1.全面達標階段(2012.9~2015.7)

(1)啟動階段(2012.9~2013.1)。

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制定我校「卓越課堂」—— 「學本式綠色課堂」五年行動計畫,明確職責任務,組織召開「學本式綠色課堂」五年行動計畫啟動會。

(2)實施階段(2013.2~2015.1)。改進教學管理,提公升教師能力,建構「三三六」學本式綠色課堂教學模式,建設「規範課堂」,培育「高效課堂」,追求「精品課堂」。

(3)小結階段(2015.2~2015.7)。

加強巡課,確保所有常態課普遍達到「規範課堂」標準;對3年來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書面材料;思考並制定制學校「學本式綠色課堂」後兩年的行動實施方案。

2.鞏固提高端段(2015.9~2017.7)

認真實施「學本式綠色課堂」後兩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實施「規範課堂」,認真培育「高效課堂」,執著追求「精品課堂」,全面完成沙坪壩區五年行動計畫目標任務。

九、預期成果

1.大三小「『學本式』綠色課堂」結題報告;

2.課題相關**;

3.形成一本「『學本式』綠色課堂」教案及反思集。

十、課題組構成及分工

課題組長:梁燦大三小校長

課題組副組長:

鞠小兵大三小副校長

胡利華大三小教科室主任

謝可大三小教務主任

課題主研人員:大三小全體教師

十一、課題經費預算

本課題經費預算為( )元。

十二、主要參考文獻

1.綠色_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實踐[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 2009,(21)]

2.綠色教育_理念下的教師管理[教學與管理, 2023年 11期]

3.構建綠色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小學教學參考, 2023年 30期]

4.綠色課堂_打造課堂中的生態系統[吉林教育, 2023年 12期]

執筆人:胡利華

2013-1-29

數學「導學式」課堂教學實踐

作者 李道明 職業 中旬 2010年第12期 一 導學式 教學的概念 導學式 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情況 教學內容的特點 大綱實際要求等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主動 認真思考 積極討論,以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出一般性的規律 思想 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全面發展自身特長,大力培...

「導學合一」式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的實踐與研究

作者 陳進文 中學物理 初中 2014年第01期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要求教師要 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大力提倡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地 有效地學習.初中物理教學中...

高中數學「導學」式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特點 以 導學稿 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採用 先學後教或邊學邊教,當堂訓練 的教學策略,以 導 為主,1 主體性原則 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 導學性原則 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3 性原則 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 4 層次性原則 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5 開放性原則 有可供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