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哲學思想

2022-05-08 07:03:03 字數 1653 閱讀 2715

摘要: 哲學思想應用於化學教學中,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會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這一思想的遷移提高將會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巨大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哲學滲透化學教學啟發指導

哲學來自於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規律提煉,因而中學化學中固然滲透了哲學較多精髓部分,如何將此抽象的學科知識綜合、分解、滲透於教學中,並結合事例加以生動活潑的講解,將會使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掌握先入為主的學習方法。即認識的滲透。大多中學化學中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均為前人總結完善的公理、哲理。

而學生初次接觸這些知識有很大困難,學生頭腦中會產生許多為什麼,無法理解。思想意識中很難認可這一知識。這樣一來,教師只能用先入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其識記,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如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具體是哪種物質,讓好多同學無所適存,而在具體的教學中,就完全肯定地講解氫氣和氧氣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的產物就是水,就如同1+1=2一樣,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等於二,但只要知道1+1=2即可。以此類推,1+2=3,在此基點上,我們就可以進行數學計算。同樣的方法應用在化學教學中將為以後學習化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法並沒有扼殺學生的求知慾,此時可舉例項:張三家的一群羊和李四家的一群羊混合在一起,是一群羊而不是兩群羊,但羊的數量發生了變化。而這兩個問題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討論方式不同而已。

通過先入為主的學習方法,學生能很容易地接受許多新知識,從而輕鬆愉快地邁入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中,不會產生排斥現象。而此法可廣泛應用於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並會在化學教學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天人合一」或「和諧穩定」思想的引入。「天人合一」思想源於古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深刻的認識,而這一思想廣泛地應用在化學領域中真是恰如其分。如在氧化還原的學習中,得失電子的守恆即是對平衡穩定最好的解釋。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力求保持平衡穩定的巨大需求,只有保持和諧統一萬物才能穩定存在,否則人類星球將經受巨大的災難。在化學學習中,同樣如此。在關於能量知識的學習中,吸熱貯存能量,放熱釋放能量。

其根本是保持能量在化學變化中的守恆。而在離子反應中,電荷守恆是判斷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即守恆才能保持穩定,才能共存。

在化學平衡理論的學習中,即勒沙特列原理的涵蓋是很抽象的,學生不好理解。即便是具體條件改變時分解講解也難以理解,而通過這一思想的灌輸,會讓學生輕鬆自如、生動形象地理解條件的變化對結果的影響。而此變化只是影響不是消除。

如在一定平衡條件下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時,即加入某一反應物,由於濃度變大,破壞了原先穩定平衡的狀態,而反應物自身不能把破壞自身穩定狀態的這一行為應加入反應物,這一行動應阻止。那麼系統為了維持原先良好的狀態,此時此反應只有盡可能地向生成物方向進行才能減弱外界對原先平衡狀態的影響。即所有的物質或系統都有盡可能保持原先穩定狀態時的需求和趨勢。

依此思路,化學平衡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學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條件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結果。再如,放在水平講桌上的黑板擦,處於穩定平衡的狀態。如果我們向前推此板擦,則此板擦一定要反抗外界的這一行為,因為向前推破壞了板擦的平衡狀態。

儘管此板擦自身沒有能力阻擋外界的這一推力,但在板擦與桌面之間必定會產生向後的摩擦力,而此力減弱了外界對他自身平衡的破壞,讓其盡可能恢復到原先平衡的狀態。當然自身或系統的這一行為是有限的,自身的行為不能完全消除外界對它的影響。通過這樣現實、簡單的例項講解,會把化學平衡這一抽象的理論問題平民化,使學生在學習這一理論時不再有畏懼之感。

並且在以後的此類問題應用中會更加得心應手、輕鬆自如,同時消除了傳統授課時的枯燥乏味之感。

《2023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哲學思想

作者 郭峰 文教資料 2011年第23期 摘要 馬克思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包含豐富的環境哲學思想,他通過對於自然 人和社會的考察,深刻地闡述了與這三者有關的問題,其深刻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當前的環境治理提供了莫大的指導。關鍵詞 生態問題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 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反思

3.反思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習慣時,也要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 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在講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一課時,我們要求找出和分析 雪中捕鳥 一段的動詞,這時,師生一問一答,課堂氣氛表面上很熱烈,但教學效果卻不...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幾何直觀的

建構思想不能簡單的說成 以學促教 在自主建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活動更傾向於 助學 導學 的學習管理。相比較而言,傳統教學也好,新課程理念也好,甚至於 自主建構 說得通俗明白一點,就是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教 和 學 在份量 時間 空間上多少的轉變過程。四 注重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