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教給學生觀察

2022-05-06 12:18:04 字數 1059 閱讀 3466

應當指出,在一些學校裡,並沒有把觀察看做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看做是發展智力的途徑,而是把它看做解釋某些課題和章節的一種手段。

教師勞動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察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占有何種地位。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複習是學習之母,那麼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

乙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後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教師如果善於幫助學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觀察,他就能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

在低年級,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型的最重要的能源。兒童需要理解和識記的東西越多,他在周圍自然界和勞動中看到的各種關係和相互聯絡就應當越多。

我在教小學生的時候,就教給他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教給他們探尋和發現因果聯絡,經常要他們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二月,正是深冬嚴寒的季節。可是恰巧遇到乙個晴朗的日子。我們來到寂靜的、還有積雪的果園裡。

「孩子們,你們仔細地看看周圍的事物。你們能看到奏已經快要來臨的最初的標誌嗎?即使你們中間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兩、三種標誌。

而不僅會看並且會想的人,就能看出幾十種標誌來。誰會欣賞大自然的**,他就能聽出春天正在覺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聽吧,想吧!

」──我對學生們說。我看到,孩子們仔細觀察看雪層覆蓋的樹權,察看樹木的外皮,傾聽著各種聲音。每乙個小小的發現都使他們感到欣喜。

每乙個人都想找到某種新的東西。以後,我們過了一星期又來到果園裡,接著每星期都來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東西展示在兒童的好奇的目光面前。

學生在低年級受過了這種觀察力的訓練,就學會了區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東西,而尤其寶貴的是,他們能夠對詞抱積極的態度。教師教給學生們觀察和發現,就能從他們那裡聽到許多聰敏的、出乎預料的「哲理性」的問題。

請你教給學生觀察和看見周圍世界的各種現象吧。當自然界裡發生轉折的時期,請你把兒童帶領到大自然中去,因為這時候正發生著迅猛的、急劇的變化:生命的覺醒,生物的內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為生命中的強有力的飛躍積蓄精力。

學齡初期的觀察訓練──這是智力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13歲之前教給孩子一生學問

王教授講 孩子在13歲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裡面。這就是台灣省台中師範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財貴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孩子的啟蒙教材應該是 論語 3歲前應該聽盡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畫。王財貴,台灣省台南縣山由鄉人,台灣省國學大師 台中師範學院博士生導師,全球 兒童讀經教育 的首倡者 實踐者...

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份天性,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訓練初期,教師要做好示範。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質疑也是如此。還應使學生明確在那找疑點,讓其質疑時有方法可循,有路可走。在方法上,引導學生學會在新知識的生長點上...

教給學生學習密鑰匙

由於年代的久遠,語言本身的變化發展,文言文閱讀對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偏重字詞句的詳細講解及對文章內容進行先入為主的分析,忽視了學生的自身體驗與欣賞過程,因而使文言文的學習變得老師膩 學生煩。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輕鬆而又高效的學習文言文,我做了以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