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

2022-05-03 21:30:04 字數 3652 閱讀 5851

素質教育追求全面的和高的教育質量,形成一種t型或立體的質量結構。全面質量是基礎,高質量是核心。素質教育要求培養的人才在知識結構上體現的是「實、博、專、新」;在能力結構上要求具有較高的基礎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全面的和高的質量,培養學生的種種能力?我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際,一邊鑽研教學理論,一邊用於教學實踐,努力在實際教學中實踐素質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嘗試和摸索的做法是:以聽為基礎,以讀為中心,以活動為主線,以說寫為目的,輻射發展,培養素質。具體來說:

結合自身優勢及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以聽、說做為將素質教育體現在語文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讀說結合,滲透寫作,輻射學科各個方面,創造條件,激發興趣,分層遞進,提高內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以聽為基礎,讀為中心,指導學法,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在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中,我認為聽的能力是其他種種能力的基礎。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提出「聽、說、讀、寫並重,不可偏廢」。作為基礎能力,聽、說、讀、寫這四種缺一不可,重讀寫,輕聽說是影響人的基本素質的。

從社會發展看,在未來社會中,口頭指令的傳達,人和「機」的對話等,都將廣泛存在。聽人言語是人類生活的需要,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獲取資訊、工作、生活等都離不開聽語,它也是學生的語文能力構建中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聽」的能力就要認真加以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我首先把培養學生聽的能力作為基礎,利用各種機會,要求學生聽清、聽準老師的話、家長的話,能夠轉述老師及家長的話。為了有意培養聽的能力,在語文活動中,我還舉行各種聽的訓練活動,加以培養,如舉行 「道聽途說」的遊戲。讓學生聽同學的話,轉述同學的話,看傳達最後的效果。

看是從誰開始傳錯的。學生在聽語的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聽人言語,再如讓學生作小記者,去採訪先進人物或到我校參觀的客人,聽這些人的語言,並記錄好聽來的內容,在班級的板報中轉登。從而培養了學生聽的能力,為其他能力的培養開啟基礎。

由於學生由低年級的識字、學詞到中年級謀段、學篇,到高年級後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同時,讀又是學生由認識到運用語言文字這個工具的關鍵一環。所以,我選定以朗讀為突破口,在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注重了學法的指導,給其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一方面,聯絡課本上有關的知識點,重點訓練專案。如:

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中理解詞語,如何抓文章主要內容及中心,如何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教給學生真正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將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合在一起,從而讀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朗讀技巧上,在實踐中,逐步教會學生確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語調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讓學生讀懂句子中的動詞謂語,用作修飾的詞,對比的詞,比喻的詞或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詞,重讀;語速上,讓學生知道:

表示歡快、激動、高興、憤怒的詞句,一般讀得稍快;表示憂鬱、抒情的重點句段,讀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讀,要有快有慢,富於變化。語調上,讓學生體會到表示歡快的、讚美的、喜愛的、美好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高昂激動,響亮明快;表示悲壯的淒涼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深沉舒緩。

一般的文章,都以寧靜、輕鬆、恬淡的語調為主……如此,起點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讀出來了,初步成功的體驗使學生讀書的興趣更濃了。正如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之者。」課間、課上班級不時地響起抑揚頓挫的讀書聲,師生共同鋪平了走向提高素質的道路。

二、以活動為載體,讀寫結合,輻射發展,提高能力。

基本已經基本形成,為進一步提高能力,激發學生積極性,就需要多方面為學生展示各方面才華,獲得成功,使許多無形的希望變為成功的現實。在實際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語文素質提高的全過程,舉辦了多次朗讀比賽,並及時反饋,給予正確評價,當堂全員肯定、領獎,並因人而異,由低到高,使班級形成了百舸爭流、千帆競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動中,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覺能力,對未來的人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國外的一位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

」未來的社會中,新的知識增長速度將十分迅速。如果不會學習,不能自己獨立地學會新知識,原有的知識會迅速不夠用,那就等於是「文盲」了。只有會學習,主動充實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所以在活動中,一方面學生由於獲得成功,積極性高漲,主動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讀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壓,就自覺地進一步研究方法,主動認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詞句的感情和內涵,領會文章的寫作意圖,從而形成學生自發的內調式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總結的學習新知,探求真理,長期的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達到全面輻射、帶動學生語文整體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贊科夫所說:

「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同時,在此基礎上,對朗讀物件的選擇,我要求:由學過的課文——未學過的課文——課外優秀文章——自己的習作的過渡。達到以讀來帶動寫的效果。

古人認為:要寫好文章,「唯勤讀書而多為之」,「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一方面通過朗讀及揣摩、理解和學習別人的長處,開拓視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給己以指導。

另外,朗讀活動及其成功過程上的體驗,和輔助開展的諸如「沸水活魚」、「腦筋急轉變」、「聽瓶子」等活動,讓學生進行有目的觀察,並啟發學生在生活中隨時觀察,不但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決了學生寫作素材,掃除了學生作文難的心理障礙,使讀寫相得益彰。同時,在讀中鼓勵朗讀自己的作品,進行一周一次的自己習作朗讀賽,促進了學生的寫的慾望。教育心理學認為:

小學生總愛把老師的表揚作為進步的動力。所以,在對讀的文章評價時,不吝嗇讚美的語言,對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即使是一孔之見,也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之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更是如此,幫助他們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對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錯誤,則多用商量的語氣,提出建議,如「這段話是否可以這樣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讓學生從那商榷和親切的語氣中,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勵,從而使他們更加自尊、自強,更加主動去探求新知。

在文章評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樣化,注重由師評到生評的過渡,如,在教學六年制第九冊基礎訓練2的板報稿寫作時,結合板報稿本身類似新聞報道稿的特點,指導寫作後,在班級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對照板報稿的寫作要求進行評議,可謂在讀中獲知,在讀中激趣,在讀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讀中鍛鍊了說的能力。同時在評析時,針對湧現出的進步大和優秀文章,自編班級優秀作文集,使學生有追求成就的慾望,享受成功的樂趣,從而更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

三、以良性迴圈為目標,分層遞進,家校結合,強化能力。

為了更好地體現「面向全體,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在實際教學中,我以良性迴圈為目標,注重因材施教,分層遞進,包括課堂教學內容上的分層遞進,學生認識領域及知識遷移的分層遞進,及評價的分層肯定促使學生水平上的分層遞進,進而形成整體水平的遞進提高。

我們知道: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特別是以激發自信、激發學習積極性、注意培養能力的素質教育。所以在實際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注重和家長密切聯絡,通過家訪、家長會、家校聯誼等形式,在素質教育觀、人才觀、孩子出路觀上形成共識,相互合作,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

給學生創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實的機會,激發興趣,使學生無論在家庭抑或在學校,始終處於成功的氛圍中,暢步於成功的天地,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中。

正是以上措施的實施,每接乙個新班,短期內部分學生潛力得以挖掘,興趣得以激發,班級湧現出一大批好苗子、作文迷、寫作才子,差生面得以縮小,最關鍵的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把素質教育的思想體現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聽說讀寫,關鍵在於教給學生規律、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求異,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寫,為他們能夠成為21世紀成功的創新人才創造條件。

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之我見

二 可藉流行歌曲,更好的品評古代詩詞的風格。古詩詞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乙個重要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古代詩歌的有關知識,提高欣賞水平,是每位語文教師的共同任務。下面以宋詞為例,談談借助流行歌曲進行教學的問題。眾所周知,宋詞分為兩個流派,即豪放派與婉約派。前者以蘇軾 辛棄疾為代表,後者柳永 李清照等...

略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大家都知道,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因此語文學科教學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其他學科的開展,因此,面對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不得不首先在語文學科中開展素質教育,以應對歷史發展的潮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然而,語文...

論在課堂教學中實踐素質教育

摘要 新世紀中華民族面對新的挑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面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乃是課堂教學,那麼教學改革,就要抓課堂教學改革,而課堂教學改革第一要改革的就是改變舊的教育觀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實行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具體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