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如何運用學具教學

2022-05-03 01:27:02 字數 2422 閱讀 6302

【摘要】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地運用學具,讓學、生真正親歷數學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實踐**的真諦。【關鍵詞】興趣思維拓寬學力彰顯學會**《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教師在講課中比較注意直觀的演示,而不太重視學具的操作。

然而直觀演示與學具操作是有所區別的,直觀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師,學生只是觀察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具的操作者是學生,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兒童的智慧型集中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學生由於年齡的關係,總是對具體的、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在**活動中,學具不但創設了學生親歷數學**過程的情境,而且通過參與操作活動,讓學生去尋找事物的本質特徵,去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生動、主動的發展。

一、「切蘿蔔」― 讓學生興趣勃發例如:《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的乙個鏡頭,課前,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了蘿蔔和刀子。上課時,讓學生動手切蘿蔔,先將蘿蔔切成兩半,取其中的一半,用於摸一摸切開的面― 體會面;然後沿著和這個面垂直的方向再切一刀,切出兩個面,用手摸一摸兩個相交的邊― 這就是稜;最後沿著和第二刀垂直的方向再切一刀,切出了三條稜,用手摸一摸三條稜相交的點― 這就是頂點… …感悟: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乙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本節課,教師正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發現**的慾望,並讓學生親歷**實踐的過程,才使學生對面、稜、頂點有了較形象深人的理卿。

二、「折紙片」——讓學生思維拓寬例如:《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教學的乙個片斷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長相等)紙片觀察、比較,看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有沒有聯絡,再動手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然後討論:

平行四邊形是怎樣轉化成長方形的?它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絡?學生通過借助學具,不難發現長方形的長和寬就「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讓學生講講怎樣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來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

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二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感悟:教學實踐證明:

動手操作能順應學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多方位、多角度觀察事物,促進思維活動內化為理性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思維特徵,依據教材內容,創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通過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想一想、數一數,做到數形結合,就能促進思維發展和數學能力的提高。三、「擺木棍」——讓學生學力彰顯例如:

我聽過的《認識正方形》 的乙個環節。教師在教學正方形的特徵時,先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正方形有自己的特徵嗎?再動手做一做:

用學具小木棒擺乙個正方形,邊擺邊互相議論、交流― 怎樣的小木棒和擺成什麼樣的角度,才能擺出正方形?學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的動手過程中,理解了正方形「邊」「角」的特徵… …感悟:**活動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的優劣直接影響**過程和效果。

通常,教師總喜歡設定答案惟一的**問題,這種問題雖然使**過程較為「順利」,但它相對封閉,會扼殺孩子的思維潛能,而合理地運用學具卻能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問題和情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人學習活動中。四、「拋硬幣」-讓學生學會**例如:實踐活動課《 可能性的大小》 的乙個活動場面,通過擲硬幣猜一猜是正面還是反面,讓學生對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繼而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

通過每人投擲20 次出現正反面的百分比情況統計,學生發現與**的結果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對自己**的結果產生了懷疑。認真分析原因,先對每個小組出現正反面的百分比情況進行統計,再對全班同學出現正反面的百分比清況進行統計,學生通過統計資料的觀察和分析,感受到隨著擲的次數不斷增加,出現正反面的百分比越來越接近**的結果,從而驗證自己的**得到了正確的結論。感悟: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話道出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以上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實驗——分析——結論」這條線,積極進行操作、討論與合作交流等活動,在自主**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了科學地研究問題的過程,掌握了科學的**問題的方法。

因此,教師應努力做到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過程,不斷摸索和完善**的方法。在**中運用、在運用中**,使教師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總之,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地運用學具,讓學、生真正親歷數學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實踐**的真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使用學具

摘要 在數張文芳學教學中,離不開教具與學具的使用。在教學實際中,學具準備要力求有序 要創設情境,靈活使用學具 要注重學具教學的時機,歸納總結操作方法 還要注意課內操作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 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教具學具。關鍵詞 學具有序情境時機 教學用具在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低年級,科學...

如何運用學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 運用學具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增強合作意識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離不開抽象概括和邏輯推理等思維方式。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生由於自身特點,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易於理解,而對於較複雜的 抽象的問題卻難以接受。所以,數學的學科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之間...

小學低段如何有效運用學具的研究方案

小學低段如何有效運用學具的研究 課題研究方案 中衛九小 一 二年級 一 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小學數學 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將親身經歷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