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022-05-01 20:06:03 字數 3749 閱讀 4962

嫩江縣第四小學譚閱文

數學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與高度的抽象性,而兒童的思維又以知覺行為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必須借助對具體實物的操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加強學具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運用多種感官,積極思維,獲取知識,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記得牢固,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操作、思維、語言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和諧統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學具是動手操作過程中的載體,因此要充分發揮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學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樂於模仿,什麼都喜歡動手試試看,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創設情境,創造條件,讓學生多使用學具,投其所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把數學知識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既滿足了學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進而形成了良好的牢固的認知結構。

例如:教學「6的認識」,它是在學習了「1——5的認識」後進行教學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特意安排學生運用學具動手操作,要求學生用6根小棒拼出乙個圖形,看誰拼的最好,拼後讓學生們說出自己拼得是什麼圖形,怎樣拼的?

學生拼出的圖形如下:

教師明確指出,這些圖形都是由「6」根小棒組成的。除此之外,還讓學生數出自己學具中的6個圓形、6個三角形和6個正方形,點6個同學人名等,逐漸捨棄這些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出「6」這個基數概念。小學生對面前展示的真理,對自己實踐「創造」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豈能不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

二、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實踐說明: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質」和「量」,也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如何參與,參與到什麼程度。這是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必然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灌輸或塑造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給學生提供可能多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一是讓學生參與學習目標的認定,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達成目標的慾望,成為學習目標的追求者;二是要在每個教學環節設計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監控和學習成效的陪你評價,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反思者和學習成就的體驗者。

比如,圓的面積計算一節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操作,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具,講清操作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對學生可以提供與圓的面積相等的乙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周長的一半,款等於圓的半徑,以便於他們把剪開的紙片貼在上面,然後大膽放手讓學生操作。操作中,學生興趣濃厚,動手剪拼,東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儘管所用工具,所分分數、所拼圖形、操作效率等各不相同,但都能自己推導出圓的公式來。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計算方法,能進行有關計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能力,掌握了學習方法,初步形成了轉化思想,體驗了操作的樂趣,品嚐了成功的愉悅。這樣的學習,學生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學生學到的知識,才能記得牢、用得上。

三、運用學具培養學生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科學。數學的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對矛盾。解決這對矛盾的思路,在採取直觀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鼓勵學生通過表象思考問題。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乙個人的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動作,往往切斷了與思維的聯絡。因此,表現在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動手開始,讓學生通過學具,動手、動口、動腦想問題。

學具不但有利於知識的形成而且有利於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多次在有目的、有計畫、有秩序的操作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操作就要借助於工具來進行,而學具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操作工具。教學中要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通過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操作實踐活動,設學生的手、眼、腦、口等感官都得到鍛鍊,從而提高操作水平,培養了操作能力。

例如:1、「在一段長24公尺的公路上植樹,每隔8公尺植樹一棵,要種植多少棵?」2、在64公尺長的小河旁植樹,兩端各植一棵,中間每隔4公尺植樹一棵,共需植樹多少棵?

教學時讓學生作圖,引導學生歸納出數距離的兩種方法:1、數段法。筆尖每移動乙個長度單位在分割點停一下,每移一下就數乙個數;2、數點法。

從起點數到終點。通過這兩種操作活動,使學生掌握」棵樹比段數多一「的規律。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他們的思維正處在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要形式逐步過渡的階段。低年級小學生還保留有直觀動作思維的特點。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死亡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兒童的思維與理解,往往與他們作用於物體、學具的活動是分不開的。操作中讓學生說說過程,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使思維一直處於運動和**之中,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由動作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

例如,學習「已知乙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感悟應用題的數量關係。首先請學生擺6朵紅花,然後告訴他們,一會兒要在紅花的上面擺黃花,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答道:

「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2倍,說明紅花有兩個黃花那麼多,要想知道黃花有幾朵,就得把6朵紅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朵,說明黃花有3朵。」接著再擺一次進行鞏固。這樣通過擺花練習,使學生從表面的動手操作中感悟出抽象的數量關係,使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的思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動作思維」的過程,學生積極主動的借助這個過程,通過感知,聯想,認識,從而可以起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框架,學生很容易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再比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引導學生用面積單位去測量長方形的面,學生可以進行擺滿和不擺滿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感知到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長方形中用面積單位橫豎各擺一排來推導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進而使學生知道了沿長、寬擺的面積單位的個數與長、寬乘積的等值關係,從而很容易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錘煉,並且通過觀察、思考、巧妙的解決了問題,那種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很自然的對學好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自信心,這種自信的心態是無法用語言去表述的。

五、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們知道,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科技,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因此,我們要樹立全新觀念,要重視知識創新。人才開發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提出的,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

作為教師,除了更新教育觀念,深入備課以外,選擇想要的教學手段尤為重要。今天的教學,教師不僅應該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完成認知結構,而且要把學生看作未來的社會人,因此應該站在「為了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高度去實施教學。教學中應積極引導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誘導學生發散思維,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

例如,解答「把2個邊長為6厘公尺的正方形拼成乙個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這道題時,我請學生先根據題意進行拼擺,然後思考計算的方法。學生一般用以下三種方法解答:

(1)(6+6+6)×2=36(厘公尺)或(6×2+6)=36(厘公尺)

(2)6×4×2-6×2=36(厘公尺)

(3)6×3×2=36(厘公尺)

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看出拼後的長方形周長相當於有6個6厘公尺長,於是想出了最簡捷的演算法:6×6=36(厘公尺)。學生通過操作與觀察,從不同角度想出了各具特色的演算法,讓人看到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迸發,使學生的思維從求異向創新發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具的運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生動活潑地、有趣地學習,、思維、語言同步發展,充分發揮學具在教學中的作用,開闢課堂教學的全新領域。

充分發揮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 楊婷 摘要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都有一幅或幾幅精美的插圖。它們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幫助教師和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材料。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解釋文字的內容,領悟作者的情感,訓練語言表達,從而發揮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關鍵詞 教學插圖簡筆畫 中圖分類號...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 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係的疏遠。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培養學生整體發展的核心,也是未來人才最基本的特徵。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突出的表現在具有主動選擇 能動適應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有積極...

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

四是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多向性的評價。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在課堂評價的方式上打破教師一統天下 主宰課堂的傳統做法,提倡開展學生自評 生生互評 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我也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定期的自評和互評。自評寫字作業就是時不時地把自己現在的作業和前段時間的作業進行比較,從筆畫 筆順 結構等方面進行仔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