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新課程中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應用

2022-05-01 11:27:05 字數 4991 閱讀 2790

作者湯金波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兩次課堂教學方案和教學實錄過程,說明活動單導學在此新課程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質量;密度

實施新課改以來,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百花齊放、碩果累累。在我市範圍內大力推進的「活動單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應該算作異軍中的一支。所謂的活動單導學就是課前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出可操作的高質量活動單,課堂上學生通過活動單的引導進行學習活動,由於設計的活動順著知識的建構過程,活動的主體和方案比較明確,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將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

乙份完整的活動單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鞏固反饋三個部分,其中學習過程由幾個相關的活動組成,每個活動又包括情景設定(包括課堂的引入和活動之間的過渡)、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內合作**、班範圍成果展示、學生自我完善和總結提公升六個環節。

活動單導學作為新的學習平台,立足課堂結構的優化,著眼學生的主動發展,目標指向構建效率、生命、智慧型課堂,促進教學相長,在我市及周邊地區的推廣成普及之勢。但由於有些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深刻,對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模式理解不夠充分,導致活動單設計變成「活動

一、活動二……」簡單疊加,更有甚至將活動單變成練習單。下面筆者以一堂公開課的前後設計理念的變化為例,說明在推進活動單導學過程中我們如何優化設計教學環節,讓活動單教學適應新課堂的要求,努力做到形神統一。限於篇幅,原教案的教學目標和課堂反饋性練習從略,僅實錄兩次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三個活動的設計和處理方法,並加以比較,以期引起同仁的思考。

1 引人新課

教師:同學們這是兩瓶液體,現在只知道它們一瓶是水,一瓶是公尺酒。如果不允許你聞,你能夠通過測量它倆哪個物理量來區分它們?

學生:密度。

教師: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密度的世界!請交流課前布置的小結提綱。

2 活動一:基礎知識複習

a方案(第一次設計方案以下簡稱a):課前學生獨立完成老師統一布置的「質量與密度」的複習預習單,上課時組內交流、校正「預習單」,老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其中一位學生的作業並加以點評。

b方案(第二次設計方案以下簡稱b):課前學生各自獨立完成「質量與密度」的複習梳理,但不規定統一格式的「預習單」, 上課時組內交流、完善具有自己特色的梳理作業,一學生用實物投影展示所在學習小組幾類典型的學生作業。

××同學上講台展示……

教師:××同學點評得不錯,×××補充得很好!同學們想測量老師講台上這瓶公尺酒密度嗎?

學生(一起):想!(響亮的)

教師:好!請大家一起完成下面的活動!

評析教師在新課程課堂中被定位為學生意義建構的協助者,相比於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師的作用和責任更大,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學是追求效率的活動,教學活動的啟動、推進從根本上都是由教師來掌握的,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不能削弱,反而更應加強,但要恰到好處。方案a固然是處理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最優的選擇!

我們的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筆者認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智力情況等都不一樣,更何況學生通過近一年的物理學習僅從課本中就已經掌握了諸如**比較式、知識羅列式、樹形式和方框圖式等多種梳理知識的方法,如果教師一味強求知識梳理方法的統一,會禁錮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b中老師待學生展示後用簡單的語言將學生的思維很快回到活動一。

3 活動二:密度的測量

a:自主完成。

(1)小明在古鎮買了一瓶公尺酒。回家後,按圖所示a-b-c的順序進行了實驗,測出了公尺酒的密度。由圖示資料求得公尺酒的密度為多少?

(2)按照小明的實驗方案測出的公尺酒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如何改進他的實驗方案可使測出的公尺酒密度更準確?

教師處理方法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這道題,小組組內交流核對答案,然後請了一位口頭表達能力和物理基礎好的優秀學生上黑板寫出思考問題的過程和標準答案。

b:請看一道中考題

小明在古鎮買了一瓶公尺酒,測公尺酒密度的實驗步驟如下:

a.稱物體質量前,調節好天平

b.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量m1

c.將適量公尺酒倒入杯中

d.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公尺酒的總質量m2

e.將玻璃杯中公尺酒倒入量筒中,測出公尺酒的體積v

f.計算公尺酒的密度ρ=(m2-m1)/v

(1)在稱物體質量之前,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並將遊碼______, 若發現指標偏向分度盤**紅線左側,應______,使指標指在分度盤**紅線上。稱玻璃空杯質量時,遊碼位置和所加砝碼如圖2,則玻璃杯的質量為______g。

(2)若按上述步驟測量,所測出的公尺酒密度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教師處理方法在快速處理問題後立即會涉及公尺酒密度測量誤差分析這個難點問題,教師不要求學生立即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要求各小組組內交流討論減少誤差的實驗方案。……

學生展示:

方法一在天平調節好的基礎上,改變實驗順序。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公尺酒的總質量m2,將玻璃杯中公尺酒倒入量筒中,測出公尺酒的體積v,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殘留在杯壁上的公尺酒質量m1,計算公尺酒的密度ρ=(m2-m1)/v。

方法二在天平調節好的基礎上,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公尺酒的總質量m2,將玻璃杯中部分公尺酒倒入量筒中,測出公尺酒的體積v,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剩餘公尺酒質量m1,計算公尺酒的密度ρ=(m2-m1)/v。

教師將全班分成三大組,分別按照傳統測量公尺酒密度的方法、學生展示的方法

一、方法二進行測量,待各小組實驗資料得出後老師再公布公尺酒密度的準確值,讓學生在實驗後發現選擇傳統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法測量結果遠不如其他兩種方法精確,由此可見實驗前方案設計事關重大。

評析方案b中增加問題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夯實天平調節、讀數等基礎知識。同時,通過增加圍繞減小實驗誤差而優化設計方案和再實驗等幾個模組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完整的科學**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根據中考原題的第2小問「測出的公尺酒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提出:公尺酒密度為什麼偏大?學生的思想會從不但要知其然向更要知其所以然轉化,為突破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減小實驗誤差作了自然過渡。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完全是自主的活動。學生圍繞減小測量液體密度的誤差,自己想辦法,小組討論方法的合理性,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參與的。這樣的課堂教學老師少了一些包辦代替,少了一些學術霸權,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了引領者、諮詢者、學習者、幫助者的角色。

當然,突出學生的地位也不是教學活動完全由學生自行完成,而是強調在知識的建構中、在活動的參與中、在思維的互動中、在實驗**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自主和主動,學生無法取代教師的角色。活動中教師發現學生創新或者錯誤的觀點,教師要抓住這些鮮活的事例進行及**價,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教育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求各小組選擇三種實驗方案之一動手測量公尺酒密度,待各小組實驗資料得出後老師再公布公尺酒密度的準確值,讓學生在實驗後發現選擇傳統測量液體密度的方法測量結果遠不如其他兩種方法精確。這樣的處理會讓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實現。

 3 活動三:密度知識的應用

a:自主完成

小剛同學想測量醬油的密度,但家裡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後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結果如圖3所示。

(1)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3乙中砝碼和遊碼所示,其結果m3=______g;

(2)請按照圖3甲中的順序補全對應的實驗步驟:

第一步:調節天平平衡;

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3)請你根據小剛測量的資料幫他計算出醬油的密度:(寫出主要的計算步驟)

b:課前老師布置了各學習小組自帶10ml左右的青黴素玻璃瓶三隻、250ml左右的透明塑料瓶三隻,上課時實驗桌還有天平之一(學生用托盤天平,最大稱量200g)、天平之二(最大稱量500g)。

教師:如果現在器材缺少了量筒,只有天平,利用桌上現有的器材能不能測量醬油的密度呢?

學生:能。

教師:各小組自己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各小組重在實驗方案的設計(限於時間不要求動手做實驗), 並就本實驗提出若干有意義的問題。

交流時採用各小組之間相互挑戰的方法,即a組與b組相互提出乙個有意義的問題,由老師當裁判。答對了各加一星,答不對提出問題的小組加一星,如問題有意義而答不出,其他小組同學可以搶答。以下是實錄的片段。

a小組學生:可以測量酒精的體積嗎?

b小組學生:可以,將測量出的酒精質量除以測量出的酒精密度。

c小組學生:選用哪種瓶測量醬油的密度誤差相對小些?

d小組學生:用大瓶測量醬油的密度誤差小,因此用它測量質量和體積時,測量誤差都會小些。

e小組學生:一定要將瓶裡注滿醬油嗎?

f小組學生:不一定,只要裝醬油時的體積相等就可以。

教師:怎樣控制兩瓶中醬油體積相等?

f小組學生:醬油高度相等就行。

教師:容易控制嗎?

學生:不容易!

教師:是裝滿好還是控制高度相等好?

學生:裝滿好。

學生圍繞實驗中運用什麼等效思想(體積相等)?為什麼要準備兩台不同測量範圍的天平?等等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和評價,氣氛相當熱烈。

評析教者將普通的玻璃瓶等這些生活中到處可見的罈罈罐罐引人複習課,立即會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好方法。罈罈罐罐做實驗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物理教學倡導與流行的方法之一,筆者以為傳統中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們今天同樣要大力提倡的,這符合古為今用的原則。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只有自主建構要領,才能完成學習。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說: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驅動策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去思考、去設計,在活動中強化了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無題的能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生活離不開的醬油密度可以測量,讓學生感覺物理知識有趣、有用,學生對物理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值得稱道的是別出匠心在桌子上放兩種量程的天平「出乎學生意外」, 兩種不同瓶的選擇還決定了實驗誤差的大小(250ml瓶子注滿了醬油後總質量大於200g,超過實驗室常見天平量程),教者這樣設計一切為了學生,而學生在自我選擇、自我實驗、自我評價中得到發展,且沒有留下一點表演的痕跡,是原生態的。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交流時採用各小組之間相互挑戰的方法,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失為本堂課的亮點之一。

筆者認為,一堂好課好比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在菜的原料、成本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優秀的廚師肯定比一位普通家庭主婦要高明得多。以上兩種方案之所以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是因為教師的設計思想不同,這提醒我們更新思想在加強物理新課堂的教學中是多麼重要。

「活動單導學」模式中的學困生

作者 昊紅兵 陝西教育 教學 2010年第11期一 構建高效動態的 活動單導學 模式合作學習小組學生的學習不會整齊劃一地在同乙個水平線上,這是乙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應選擇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組成 活動單導學 模式合作學習小組,充分發揮成員的個體優勢,形成優勢互補 互相勉勵 互相競爭的動態合作學習小組。...

「英語活動單導學模式」中「動」的含義

目前,在我國江蘇的如皋和如東地區,正在各個中小學大力倡導和強勢推行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這就是 活動單導學模式 所謂 活動單導學模式 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的內容設計成乙個個 活動 每個 活動 可設計若干問題,這些問題之間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由淺到深 由低到高,體現了知識...

教學中「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反思

作者 繆興建 新課程 教師 2011年第03期 摘要 活動單導學 作為創新的教學模式出現,提倡的是 以學生為主體 教為主導 等,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諸如 學生活動過度 教師被活動束縛 活動目標過多 學生學習沒目的等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對 活動單導學 模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