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研究

2022-04-25 23:57:02 字數 3360 閱讀 2242

摘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依據國內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製造技術專業群為例,介紹了探索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保障和內涵式發展措施。

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崗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素養為核心,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育人環境與資源,將教學與學生工作實踐有機結合,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1,2]。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途徑和保障,工學結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

1 我國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改革現狀研究

國內許多高職院校經過實踐,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總結出很多寶貴的經驗。筆者經過系統地調研、分析,歸納出我國高職院校現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企業、學校、協會、**等多個部門建立校企合作專門機構,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理事會」「職業教育集團」「專業建設委員會」等,初步形成多方聯動的辦學格局。這對實現教育資源整合、更好地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2)依託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以實踐教學內涵建設為抓手,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3]。通過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頂崗實習,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並對學生綜合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實施教育教學,形成「學訓交替」「教學做」一體化和「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目前國內高職示範院校建設最突出的成果之一。使專業緊跟行業產業發展,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4)「訂單式培養」是工學結合的有效途徑。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都擁有「訂單班」「冠名班」等。這種辦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使「工」與「學」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但培養目標針對性過強,課程設定、教育觀念、教學內容侷限性較大,對學生跨崗位、跨行業、跨職業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

2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實踐的區域性研究—— 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製造技術專業群為例

職業教育具有明顯的區域特性,其人才培養模式只有緊貼產業、行業發展和周邊區域的經濟需求,才能使自身得已發展和壯大。秦皇島市「十二五」期間提出「一中心三基地」(中國北方生態休閒度假中心和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港口物流集散基地)的「1+3」產業發展定位。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職院校,由於缺乏行業和企業背景,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難度很大。學院現代製造技術專業群包含數控技術、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模具設計與製造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四個專業。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專業群積極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1 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的有效保障

為適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學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建設委員會,並制定和出台了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和檔案,規範了合作內容和形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現代製造技術專業群依託校內機電工程中心和「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合作宗旨,尋求校企利益結合點,延伸校企合作內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1)專案嵌入。與秦皇島區域中小企業建立廣泛合作夥伴關係,在數控精加工、機械製造、模具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將企業生產專案嵌入到實訓教學中,創設生產情境,實現教學與生產的無縫對接。

(2)引企入校。以生產場地和生產任務為切入點,依託機電工程中心,與企業共建「校中廠」。(3)合作研發。

依託「應用技術研發中心」,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應用技術轉化,將學校智力因素與企業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協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並將成果轉化為教學專案,用以培養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4)合作教育。

與國際知名企業德馬吉、西門子、阿奇夏公尺爾等開展職業教育合作專案,引進國際先進的裝置、技術、管理和職教理念,以培養具有世界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學團隊。(5)文化融合。雙向互動開展必要的文化整合行動,總結借鑑企業經驗,實施7s管理,營造校園工業企業文化氛圍,構築職業院校文化特色,同時促進行業企業文化健康發展。

2.2 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製造技術專業群多年來一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設定、調整專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基於校企合作,創新並實施了「校企共育,技崗對接,德能雙修」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特色人才。

(1)構建基於專業崗位(群)工作過程的、與「校企共育,技崗對接,持續發展」相配套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

①設計「技崗對接」的技能課程模組,專業群職業核心技能培養直接對接目標崗位。

基於專業職業崗位(群)職業能力與典型工作任務的關聯分析,融入行業企業標準、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技術培訓內涵,遵循人的職業生涯成長規律,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並序化為基於工作過程課程,構建對接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課程模組。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並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讓企業由配角變成主角,主動參與到學校教學的各個環節。

②設計職業人文特點的素質課程模組,突出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養成。

專業群建設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素質要求,有針對性地構建素質培養體系。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對素質類課程進行整合,形成「道德修養與法律素養類」「身心素質類」「創新與發展類」和「藝術與禮儀類」和「職業生涯規劃」五大模組。

在專業課程中注重職業關鍵能力培養,並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學生通過「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等職業關鍵能力得到加強;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所講課程領域發展、歷史的追溯、以及技術應用前景的展望等分析,引導學生體會技術發展對社會前進的巨大推動作用,陶冶情操修養,提高思維能力。

(2)構建立體化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和適應工學結合需要的教學管理執行體系。

倡導以能力和成果為基準的考核方法,建立校企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崗位和社會需求的高度吻合。以校企合作中的教學管理為重點,實施由校內外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監控。通過修訂或重新制定相關政策加以規範與促進,優化質量評價標準、建設資訊收集與反饋網路、建設與優化督導隊伍、運用多種評價手段等措施,不斷提公升教學管理內涵,做實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推行。

參考文獻

[1] 徐涵.工學結合概念內涵及歷史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8,7(29):5-8.

[2] 龍德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2(13):3-21.

[3] 高雲亭.以校企合作為紐帶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9):39-40.

[3] 李秋芳.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8(7):86-87.

[4] 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2.

測繪類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與實踐

摘要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工程測量專業,探索並成功實踐了依託企事業單位資源進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事業的資源優勢,深化教學改革,共同培養人才。關鍵詞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p20 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098x 2013 02 a 0170 01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在...

江蘇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與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摘要 本文從江蘇高職教育的實際出發,總結產學研結合與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各種模式的內涵特點 具體做法和實施效果,摸索出適合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與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 高職教育是與經濟 社會結合得最為緊密的高等教育。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借助校企合作和模式創新培養...

高職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現狀及對策研究

四 學生缺乏主動性與適應能力 在工學結合過程中,學生缺少主動性與適應性,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生對工學結合認識不足,主動尋找就業單位的意識不強 二是缺乏對新工作環境的適應性 三是選擇實習崗位過程中存在盲目性。五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實習地點相對較分散,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很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