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品質計量管理

2022-04-11 13:40:37 字數 4146 閱讀 5922

第四章測量特性

技術特性

經濟特性

a類管理

b類管理

c類管理

定期校準

進廠校準

發放校準

巡迴校準

在用裝置校準

計量管理示意圖

第一節計量管理器具配備與管理

一、計量工作的目的

計量工作是關於測量和保證量值統一和準確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工作.在品質管理中,產品的每個品質特性值都村在著量值統一和測試方法的問題,從設計品質的驗證到使用品質的考核,每乙個環節都離不開計量工作.因此如果沒有計量這個技術基礎,定量分析就沒有依據,品質優劣便無法判斷,也就更談不上什麼品質管理了。

二、計量器具選配考慮因素

測量裝置選配要從測量、技術經濟特性等方面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 測量特性

(1) 測量裝置應具備預期使用要求的測量特性,包括不確定度、穩定度、量程、分辨力等。

(2) 量值應溯源到國際或國家計量基準.如沒有上述基準,應與國際上承認的其他有關計量標準,如適用的標準物質、共同認可的測量標準或工程標準建立溯源關係。

(3) 接受檢定(校準)的方法和對測量物件進行測量的方法要科學、合理、可行、簡便。

(4) 具有合理的檢定週期(或確認間隙)

(5) 能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價。

2. 技術特性

(1) 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靠;

(2) 運輸、拆卸、組裝、安裝方便,並易於和檢定(或校準)裝置連線裝配在一起;

(3) 在使用儲存期間,易於防護,防損壞、防汙染、抗干擾性能良好;

(4) 所需專用輔助裝置(安裝、讀數、記錄、電源等)少;

(5) 對環境、操作人員條件要求合適、不苛刻。

3. 經濟特性

(1) 測量裝置購置費用少;

(2) 操作、維護、保護、檢定(或校準)費用少;

(3) 能修理,使用壽命長;

(4) 利用率高;

(5) 使用時所需場地少;

測量裝置選配是在綜合考慮風險、成本、利益的基礎上,對諸多因素進行技術論證、評審和裁決的活動.其中最關鍵的是測量特性的選擇,特別是不確定度是保證測量結果準確可靠的首要條件。

三、計量器具配備步驟

計量器具是為企業生產的各環節提供檢測用途的工具,要在需要的地方配備合理的計量器具,這樣才可保證測量的有效性。配備計量器具的步驟如下:

1. 明確計量器具配備範圍

(1) 參照相關標準

生產用能源參照《能源計量管理標準》執行。

(2) 工藝過程控制環節

1 生產過程工藝引數測定;

2 生產過程的安全檢測引數;

3 環境保護檢測;

4 中間產品品質控制分析

(3) 產品品質檢驗環節

1 入廠原料、材料的品質分析;

2 出廠產品的品質分析

(4) 經營管理環節

① 進出廠原料、材料、產品的重量檢測;

②中間產品、原料、材料消耗計量檢測。

2. 確定計量器具配備精度

(1) 進出廠級

1 重量計量靜態精度不低於0.1級,動態不低於0.5級

2 流量系統、工業水、民用水、蒸氣計量精度不低於2.5級。

3 體積.液體容積式測量不低於0.5級,氣體容積式測量不低於1.5級。

4 電量.用於進出公司車間交流電能》1000kwh時計量精度為0.5~1級,用於進出公司車間交流電能<1000kwh時計量精度為1~2級,用於大於100a直流電的計量精度為2級。

(2) 進出車間主要機台級

1 重量靜態精度不低於0.1級,動態精度不低於0.5~2級;

2 流量系統精度不低於2.5級;

3 體積、容積式計量液體不低於0.5級,氣體不低於2.0級。

(3) 工藝引數

1 壓力指示式不低於2.5級,記錄式不低於1級;

2 流量檢測不低於2.5級;

3 物位檢測不低於2.5級。

總之,在配備計量器具時,要了解生產各環節對計量的具體要求,在需要的環節裡合理培植計量器具,並保證配備的計量器具的精度。

四、計量器具分級管理

有些企業所採用的計量器具很多,為了方便對其進行管理,突出重點並兼顧一般,應對計量器具進行分級管理.計量器具的分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具體如下表:

計量器具分級管理表

續表:第二節計量器具校準

一、什麼是校準

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事物)所代表的值,應對應的由測量標準所復現的值之間關係的一組操作.

1. 校準的含義

(1) 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乙個可參考的標準,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並確定其示值誤差.

(2) 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標準鏈,將其溯源到標準所復現的量值。

2. 校準的目的

(1) 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範圍之內。

(2) 得出標準偏差的報告值,可調整測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

(3) 給任何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或給參考物質特性賦值。

(4) 實現溯源性.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範或校準方法,可作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校準的結果可記錄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中,也可用校準因數或校準曲線等形式表示。

二、校準方式

1. 定期校準

定期校準是指按標準規定對使用中的計量器具進行定期的校準,並按強制檢定和非強制校準加以區別管理.屬於強制檢定的工作測量裝置,應定期由國家授權的計量檢定記過驚醒週期檢定;屬於非強制校準的計量器具,也要按校準週期自行校準或送國家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校準。

2. 進廠校準

計量器具在進廠前,要經過運輸和幾次轉手,在這段時間裡,存在著計量器具變成不合格的可能.所以新進的計量器具在入庫前,必須進行入庫驗收\校準,經驗收校準合格放可入庫。驗收標準不合格的一律一準入庫,退回採購部處理.

購進的計量器具凡無製造許可證標誌的,不能人為是合格品,防止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流入企業。

3. 發放校準

倉庫存放的計量器具,在發放時,應對每件測量裝置進行建帳登記\編號\立卡,確定校準週期後發放使用。並對外觀進行檢查,已超過校準有效期的,應進行全面校準.如果測量裝置庫存時間長了,有可能使原來合格的測量裝置變成不合格品.

所以,一定要經過校準合格,才准發放使用。

4. 巡迴校準

對重點產品,關鍵工藝、高精度裝置和生產流水線上使用的計量器具要加強管理,應定時到車間、生產現場進行巡迴校準.巡迴校準可以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需要,對部分專案選擇進行校準。

5. 在用測量裝置抽校

在用測量裝置抽校是指對現場或**測量裝置的示值和主要計量效能隨機抽採樣品進行的校準,抽樣的樣品的數量要足以代表全部在現場使用或**測量裝置的示值和主要計量效能的合格情況。

三、校準規程

如果不存在某些國家承認的標準和有關的檢定規程,品管員就應該將校準的內容和方法製作成校準規程.自行編制的校準規程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目的;

(2) 適用範圍;

(3) 技術要求;

(4) 校準條件;

(5) 校準專案;

(6) 校準方法;

(7) 校準週期;

(8) 校準結果處理方法。

總之,只有按照國家規定和企業生產的具體要求,對計量器具進行校準,才可以保持計量器具的精度,也才能保證被測產品的品質。

四、核准管理計畫也實施

1. 製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

(1) 計量器具周檢日程表為週期檢定(校準)工作的依據,是對周檢工作的具體安排。

(2) 公司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年度周檢計畫和月份周檢計畫由計控出管理組負責組織編制並編制公司計畫部門。

(3) 周檢日程表編制每台計量器具的周檢期和具體檢定時間,作為年度、月份周檢計畫的依據.具體內容有序號、計量器具名稱、使用單位、地點、公司編號、範圍、精度、檢定(校準)週期和檢定(校準)時間。

2. 開具檢定通知單

各單位計量器具的檢定以計量器具檢定通知單為準.通知單以月份周檢計畫為依據,保證月、周檢計畫的實施.各單位接到檢定通知單必須按送檢時間送到指定地點。

3. 實施周檢

週期檢定的具體工作由各檢定室執行,按國家檢定規程\部頒技術規範進行檢定。各檢定室必須如數完成周檢任務,並把每月完成情況彙總上報.周檢後的計量器具由各檢定室貼上標誌和填寫檢定書。

公司內不能檢定的計量器具必須按時送到上級檢定部門進行檢定.此項工作由計控處管理部門聯絡,組織送檢。

4. 嚴禁使用不合格計量

嚴禁使用檢定不合格或未經檢定(包括超出週期)的計量器具,擅自使用者責任自負。

第四章績效管理

第一節績效考評指標與標準設計 第一單元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 一 簡答題 1.採用問卷調查法設計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具體步驟有哪些?14分 2.簡述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式以及績效考評標準的設計原則。12分 二 參 1.採用問卷調查法設計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具體步驟有哪些?14分 p326 327 採用...

第四章績效管理

4 自我考評 能充分調動被考評者的積極性,但受到個人多種因素影響,使其有一定的侷限性,佔10 左右。5 外部人員考評 能較客觀公正地參與績效考評 但很可能不大了解被考評者的能力 行為和實際工作的情況,使其考評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在設計績效考評的方案時,在被考評者明確的情況下,具體考評者由哪...

第四章績效管理

1 績效管理系統設計的基本內容 績效管理制度的設計和績效管理程式的設計。績效管理制度是企業單位組織實施績效管理活動的準則和行為的規範。績效管理程式的設計又有管理的總流程設計和具體考評程式設計兩部分。2 企業績效管理包含哪五個具體階段,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和實施要點。1 準備階段。1 明確績效管理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