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統籌城鄉的辦法振興縣域經濟」的調研報告

2022-03-02 08:04:12 字數 4908 閱讀 8524

縣域是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是城鄉聯動的關節點,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載體。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對繁榮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推動經濟加快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城鄉統籌發展尚處於初始階段,工業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還相對滯後。

要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和縣域經濟振興,必須從實際出發,加快建立有效的城鄉協調發展機制,用統籌城鄉的辦法振興縣域經濟,現將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一、找準路子,合理定位

思路決定出路,理清發展思路是統籌城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前提。這就要求必須首先確立一條適合我縣實際的發展道路,只有走準了路子,才能到達預定目的地。而要走準路子,就要求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腳,能穿多大的鞋;有多足的力,能走多遠的路;有什麼樣的步伐,能走什麼樣的路。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縣情,來制定我們的發展戰略,確定我們的發展道路。這樣我們才不會盲目,才能認清形勢,才能發揮自我的優勢,才能實現超常規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2023年,縣委、縣**認真切實把握縣情,作出了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商貿富縣、文化興縣」「四輪驅動」發展戰略思路,切合實際,思路清晰。

二、調整結構,壯大產業

縣域經濟要得到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在穩定發展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

二、三產業,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努力促進縣域經濟總量的擴張和經濟執行質量的提高。一是發揮比較優勢,拓展縣域工業發展空間。積極搶抓當前產業公升級、產業多元、產業延伸加速的機遇,圍繞農產品深度加工、本地礦產、水能、旅遊文化等資源開發,重點抓好了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以煤炭、白石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為縣域工業配套,形成具有縣域特色的工業結構,提高縣域工業的產業層次,增強縣域工業的競爭力。

二是加強現有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招商引資的主要平台、對外開放的視窗、加快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和落腳點,切實加快園區建設,使其成為縣域工業的增長點、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使縣域工業迅速壯大。三是優化農業結構。

重點發展外向、特色、綠色、精品農業,突出抓好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並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和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力提高農產品品質,逐步構建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帶。四是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物流、商貿服務業。要結合地域特點、交通環境、資源稟賦以及人們的消費潛力,大力發展物流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酒店業和社群、中介等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公升傳統商貿服務業,通過商貿業服務的發展,推動生產要素的快速積聚和流動。

三、發展特色,挖掘潛力

在某種程度上講,縣域經濟就是特色經濟。實現縣域經濟的振興,主要依託本地資源、區位、人文優勢,發展特色經濟,不斷發掘其潛力,實現經濟增長長足進步。近年來,資中縣依託山地丘陵面積大、氣候適宜、礦藏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糧油、生豬、優質水果、茶葉、蔬菜和白石、石英砂等礦品加工業,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公升,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是,資中的產品還不夠響、不夠大,缺乏規模和品牌效應,特色優勢發揮不充分。就資中這樣乙個貧困的農業縣來說,要振興縣域經濟,必須得堅持走發展優勢特色這條路。

1、打造產業帶。選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產業或產品進行開發,立足於資源優勢、經濟基礎和產業傳統,結合市場需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迅速形成產業優勢。主要利用我縣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產業帶,開發農產品和加工礦產品。

一是加強以糧油、水果、茶葉、蔬菜、畜禽養殖等種養殖基地建設,打造以農業生產、觀光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立體生態農業產業帶,並依託市場,進行農產品開發、加工、包裝、銷售,逐漸形成以農產品生產、加工、開發、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進一步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以工業園區為中心,不斷優化工業布局,走成片開發、定向發展、集約布局的路子,舉全縣之力培育壯大以煤炭、白石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著力打造以煤炭、白石為主的礦產品精深加工業基地。

2、以特色樹立品牌。培育自己的產業優勢,確定適合自己的專業化生產方向,引導產業集聚,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縣域經濟品牌。加強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以品牌資產為紐帶,取得規模效益。

就資中而言,就要充分發揮優勢特色。因此,品牌就是名聲,有品牌就有規模、有市場。資中經濟要大發展,產品要出走資中開拓市場,就必須擦亮慧眼,充分挖掘特色,樹立區位品牌。

3、打造規模品牌效益。產品要有規模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占領市場,甚至控制市場。品牌能發展規模,同樣規模也能打造品牌。

有了產品,有了好的產品,有了精品,就可打打造品牌,從而就可以發展規模,有了規模品牌就更響亮。產品品牌與產品規模是相互促進的。

四、實施重點,培植龍頭

貧困地區要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走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之路。但是,無論農業產業化、工業化還是城鎮化,都要靠乙個個專案來支撐。因此,縣域經濟要實現超常規發展,應把實施專案帶動戰略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總抓手,倡導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工作以專案為中心,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1、發揮資源優勢進行全員招商。專案是資源與生產之間的重要一環。沒有專案,資源就難以轉化為產品;沒有專案,就會無序開發,盲目投資,重複建設。

只有專案,才能實現對資源的科學、有效、合理配置和開發利用,使之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促進經濟協調、有序發展。就資中而言,下大力氣在大專案、好專案、產業集群專案、基礎設施專案、招商引資專案以及改善投資環境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要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實現全員招商,引進一批以畜禽、糧油、水果等為主農副產品加工專案,使其償斷上檔公升級,逐步形成工業集聚區、農業產業帶,以帶動、輻射整個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2、培植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進一步優化、整合資源配置,著重發展塊狀特色農業經濟,培植優勢農產品品牌。培植和建設一批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農戶致富能力強的基地型、加工型、流通型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整體開發,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是重點抓好龍頭產業化企業。通過做大茶葉、水果、蔬菜,做強,強力發展肉聯製品業帶動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適應規模的種植和規模養殖業,拉動蔬菜、水果等種植業和豬、雞、牛、羊、鴨、魚等養殖業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經濟格局,打造了一批蔬菜種植專業村、茶葉專業村和水果專業村、養豬專業村、養雞專業村。二是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有效地擴大農副產品的銷售空間,延長農副產品的產業鏈,增加其附加值。

依託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一批有特色的農產品,做優做強,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三是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民營企業、礦工老闆加大對農業專案的投資,牽頭以公司、基地、農業專業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等方式積極支援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

3、實施基礎專案帶動,大力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一重要內容,而在大力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成了瓶頸問題,同時也制約了地方經濟發展,影響了城鄉協調發展。因此,要大力推進城鎮化,振興縣域經濟,必須實施基礎專案帶動戰略,結合地方實際,按照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發展要求,有計畫和有針對性的實施基礎專案投入,特別是加強對城鎮道路、水利、管網、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要通過引進重點工業專案和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爭取所引企業對城鎮基礎專案的投入,發充分揮專案連帶作用,推動城鎮化程序,振興縣域經濟。

五、加快發展,增強活力

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把發展重點放在民間,把市場主體定位於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顯身手、增活力,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力軍。一是要在政策、環境、服務等方面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多開「綠燈」,為縣域經濟發展培植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速生點。讓民營主體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產權清晰的優勢,更好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成為活力最強的市場主體。

二是強化引導、增加業主。以政策的適度傾斜鼓勵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大膽「下海」。離政從商、退政辦廠。

引導技術人員、轉業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大膽創業,投身於私營經濟領域,全面提高私營業主的總量和素質。三是敢於做大做強。當前,資中民營企業還不是很多,小區域內無競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小富即安」的心態還在民營企業老闆、個體經濟戶中存在。特別是一些地方礦老闆和個體經營戶大多是洗腳上田坎的農民出身,沒有完全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有點想當「財主」的小農意識,缺乏把企業、加工廠做大做強的企業家氣魄。這方面我們要吸取泉州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在民營經濟發展上可以百花齊放,但不能遍地開花,要進行融合,要做大做強。

採取一定措施,進行融合,引導其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鏈。

六、優化環境,提高水平

乙個地區要有效推進招商引資,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必須有吸引力,使客商對你這個地方產生深刻的印象,沒有吸引力,再叫再喊再拉,客商是不會輕易跑來的;乙個城市發展壯大也必須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別人不喜歡,不願來,人才引不進,過客不回頭,經濟不發達,你再建設也不過是個空架子。這種吸引力就是 「軟實力」 。提公升縣域「軟實力」,需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從挖掘包裝隱性資源、創新機制、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多管齊下,下「硬功夫」 創造無形資產,增強縣域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1、挖掘、包裝隱性資源。隱性資源看不見、摸不著,它植根於地方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人文景觀之中。打造地方「軟實力」的切入口,關鍵在於能不能把這種隱性資源進行高層次、高品味、高水平的挖掘、整合、包裝和推介。

實踐表明:有名氣必會帶來財氣。開發隱性資源,有利於通過擴充套件地方品牌的知名度,集聚經濟社會發展的**、物流、資訊流、資金流、技術流,架設一座溝通名品牌與大市場的橋梁。

2、找準**定位,創新政策機制。**府執行政策機制是 「軟實力」的表現形式和核心所在。其機制是否靈活有效,與市場經濟是否合拍,與生產力發展是否適應,直接關係到經濟實力的提公升程度。

一是創新決策機制。決策機制是**執行機制的總開關,在決策範圍上,除了城市規劃、經濟調節等涉及硬實力的事項外,還應包括形象提公升、品牌推介、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培育等軟實力的內容。在決策方式上,決策前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提請決策的事項方案,應邀請專家和法律工作者幫助論證把關;決策後,將主要內容向社會公布。

在決策手段上,廣泛運用各種方式,如召開聽證會、諮詢會,通過會議、新聞**收集建議意見等。二是出台開放政策。思想解放,才能開放, 我們要跳出縣域看縣域,大膽的走出去和引進來。

按照「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要求,制定創業專案,收集收編,並建立創業專案資料庫,然後以創業專案「招投標」的形式,實施全民相競創業,對搶得創業專案的投資者,**通過成立專門創業**,給予靈活的寬鬆政策和進行一定創業專案貸款貼息或進行部分資金扶持,鼓勵創業者創業成功。

城鄉統籌制度變遷的的關聯效應路徑依賴

作者 沈怡君 現代經濟資訊 2009年第09期 摘要 城鄉統籌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針對建國以來我國城鄉發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戰略,這項新戰略的順利實施在於制度變遷的有效路徑的選擇。本文從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出發,深入 了我國實現城鄉統籌的制度變遷的有效路徑及其創新。關鍵詞 制度變遷城鄉統籌路徑依賴 從...

構建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的實踐與思考

范燕燕蔡衛東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 決定 強調,要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促進以城帶鄉 資源共享 優勢互補 協調發展。深入貫徹 決定 精神,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推動各級黨組織打破城鄉區域界線,推進不同領域黨建工作的融合與共建,使城鄉黨建由封閉轉向開放 由條塊分割轉向區域聯合。一 ...

城鄉統籌視野下的戶籍制度改革探析

一 撰寫此文的目的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戶籍制度,是差異化分配城鄉利益最直接的標籤,各地雖多有改革探索,但都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在我國戶籍變動中,從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人口遷徙,以及城鄉結合部農民伴隨城鎮擴張而 農轉非 均已有成熟路徑,無須更多改革創新。然而跨越時空層面的農民工如何有序轉戶入城,卻久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