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文朗讀技巧的指導

2022-03-01 00:53:20 字數 1639 閱讀 7387

以於永正老師的《秋天的雨》為例

小組成員:譚兆蘭、邵汝簡、何群、董群花、盧鳳嬌、盧玉美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乙個極為重要的板塊。讀通和讀懂是兩個層面,要讀得有感情更需要不斷地累積。文章是作者按照自身的目的和意思,以乙個個漢字為外在形式並遵循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編制而成的。

朗讀是一種心、眼、口、耳並用的學習方式。通過朗讀,作者的情感、意趣、語言的節奏等都會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言的感受能力,中國古代文化人就非常重視誦讀之功,道理也就在此。

通過聽於老師的朗讀教學課,我們小組的同學意識到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技巧的培養的重要性,因此我們組的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針對於老師的朗讀教學法,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首先,注重範讀引路。《秋天的雨》是一篇散文,於永正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文章的美,感受意境的美,讓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活起來。朗讀時,於老師不光強調音調上的抑揚頓挫,表情上也要入木三分。

兩者相加抒發對作品人物、景物的熱愛或憎恨,喜愛或悲傷,同情或厭惡,留戀或憧憬。學生天生模仿能力很強,在課堂上教師發揮了榜樣效應,通過於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讀,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當中。

第二,注意學生朗讀的基礎要求。首先老師讓學生站起來示範讀,指出學生在朗讀時候出現的錯誤,要求學生忠於作品原貌,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還要在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方面都要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範。另一方面,於老師還讓學生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注意停頓,聲音的輕重、速度和節奏、語調等技巧來領略朗讀的妙處,提高朗讀的水平。

通過多次輕聲朗讀、放聲朗讀、誦讀等方式訓練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感悟。

第三,在教導學生朗讀,抓住要點挖掘,注重培養學生品詞、品句和品段能力。一堂課要讓精華之處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教師要善於選取那些有助於挖掘文章主題的詞句。於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慢慢朗讀,區別「五彩繽紛」和「五顏六色」的不同,經過學生仔細品讀,感受「五彩繽紛」的動態美,有利於體會作者思想的重點。

第四,想像能力的培養。在朗讀時,教師要讓孩子結合生活地經驗,邊讀邊想象課文的意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學生朗讀的情感便會噴薄而出。例如於老師為了讓讓學生感受「飄哇飄哇」的感覺,讓學生閉眼想象秋天到了,落葉飄飄的情景,真正領略秋天的美。

同時通過比較、想象、聯絡與課文中的情景相呼應,學生最後的朗讀入情入境,感情自然流落。

第五,教師注重言語激勵。這一點不光體現在朗讀中,在教育的每乙個環節上,都不可缺少。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也許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讓學生春風拂面,受益一身,可要做到「恰如其分」就不容易了。

於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沒有一味用「你真棒」、「讀得真好」等俗套的語言,更沒有漫無邊際地胡亂吹捧,而是根據學生的朗讀的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評價,既發現了學生的閃光點,也指出了學生的不足,讓學生真正得到進步。同時也提倡學生互評、自平等方式,如此,不但可以培養他們聽的習慣,還可以來個挑戰賽,互相提高。

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授予學生以明確的朗讀方法,才能使學生在與文字一次次的接觸過程中,逐步領悟語言文字的深層內涵,觸控文字的主旨,演繹文字的魅力,使朗讀真正馥郁留香,沁人心脾。通過聽於老師的課,讓我們了解到教師有效的朗讀指導是給學生一雙發現的眼睛,搭建一座體驗的橋梁,開啟乙個情感的世界,開拓一方思維的天地。讓我們以滿腔的熱情賦予學生多元的智慧型,開啟學好語文的窗戶,通過朗讀,讀出學生的童趣,讀出學生的真情,讀出學生的心聲。

朗讀技巧指導

一 停頓。停頓是句子內部 句子之間或段落之間聲音的間歇,是朗讀必須掌握的技巧。停頓作用有三 一 有利於生理上的換氣。二 有助於體現結構 層次。三 有助於朗讀的情感表達。例 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通過莊重語氣和稍短的停頓,突出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豐碑 表現為加大音量,...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

3.朗讀與默讀的關係。一般來說,低年級朗讀訓練的比重較大,隨著年級的公升高,默讀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就課堂教學的訓練程式而言,先朗讀,再默讀,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給學生提供了體會 學習作者是如何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機會 先默讀,再朗讀,既能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 具體的感受,又能檢查學...

指導學生朗讀策略

朗讀指導三部曲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有著非凡的魅力。葉聖陶先生說 乙個人即使不預備鑑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於治事接物都有用處。為了鑑賞文藝,訓練語感更是基本的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著名學者朱光潛先生對朗讀更有獨到的見解 熟讀成誦,反覆吟詠,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