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 課後習題答案

2022-02-26 13:12:48 字數 5533 閱讀 5669

(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概念和結構)

1、管理資訊系統是什麼?它和一般的計算機應用有什麼不同?

答: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通訊裝置以及其他辦公裝置,進行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援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動作的整合化的人機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與計算機應用的不同是:計算機只是管理資訊系統的一種工具。沒有計算機也有管理資訊系統,管理資訊系統只有優劣之分,不存在有無的問題。

2、管理資訊系統有幾種分類方法?它是根據什麼原則進行分類的?你自己覺得有什麼分類方法?

答:(1)按概念結構分類:開環結構、閉環結構;(2)按功能-過程結構分類:

市場系統、財會系統、人事系統、生產系統、供運系統等經過主計畫、細計畫、執行計畫3個過程;(3)按軟體結構分類:根據銷售市場、生產、後勤、人事、財務會計、資訊處理、高層管理等7種管理功能,按戰略計畫、管理控制、執行控制、業務處理等4個層次,形成軟體模組結構;(4)按硬體結構分類:主機終端網結構、微機網結構(星形網路、母線網路、環形網路)。

(5)按發展分類:統計系統、資料更新系統、狀態報告系統、資料處理系統、知識工作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援系統。

3、管理資訊系統應包括什麼子系統?子系統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絡的?

答:管理資訊系統由四大部件組成:資訊源是資訊產生地;資訊處理器擔負資訊的傳輸、加工、儲存等任務;資訊使用者是資訊的使用者,他應用資訊進行決策;資訊管理者負責資訊系統的設計實現,在實現以後,他負責資訊系統的執行和協調。

從概念上,管理資訊系統由業務資訊系統(市場子系統、生產子系統、財務子系統、其他子系統)組成**資料庫(資訊源),經知識工作子系統與職能人員處理(資訊處理器)後,再同時一方面送到決策支援子系統和中級管理人員(資訊使用者)進行控制、決策,一方面送到經理支援子系統和高階管理人員進行計畫、決策。

4、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有幾個檢視?你是否覺得還有另外的檢視?是什麼?

答:總體結構、開環結構、閉環結構、金字塔結構、功能結構、功能-過程結構、軟體結構、主機終端網結構、微機網(星形、母線、環形)結構等。

還應該有人-機關系結構。

7、管理資訊系統是否是一門學科?其性質如何?

答:管理資訊系統不僅是乙個應用領域,而且是一門學科。它是介於管理科學、數學、和電腦科學之間的乙個邊緣性、綜合性、系統性、的交叉學科。

它運用這些學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煉組成一套新的體系和方法。管理資訊系統專業屬於管理類專業。

(管理知識基礎)

1、管理的定義是什麼?管理和其他學科在性質上的區別是什麼?

答:管理是為了某種目標,應用一切思想、理論和方法去合理地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他人,排程各種資源,如人、財、物、裝置、技術和資訊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獲得最好或最大的產出目標。

管理既是藝術又是科學,任何事物當我們對它不甚了解時就表現為藝術,當完全了解並掌握了它們的規律,那麼它就變成一種技術或工程;定性是表示是或否、做或不做,當我們對乙個事物不了解時只能定性,定量多依賴於科學和數學計算,定量是管理科學與一般管理的重要區別;管理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理、工、農、醫、文、法、管是平行的學科;管理與經濟不是等同的,可能管理是經濟的一種手段,經濟是管理的乙個物件。

(資訊基礎知識)

1、什麼是資料?什麼是資訊?試舉幾個實用例子加以描述。

答:資料是一組表示數量、行動和目標的非隨機的可鑑別的符號,資料項可以按使用的目的組織成資料結構;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它對接收者的行為能產生影響,它對接收者的決策具有價值。資料可喻為原料,而資訊就是產品;乙個系統的資訊可能是另一系統的資料,派車單對司機是資訊,而對公司老總只是資料;資訊是乙個社會概念,是人類共享的一切知識、學問以及客觀現象加工提煉出來的各種訊息之總和。

2、資訊有哪些基本性質?有哪些性質和物質的性質不同?為什麼?

答:(1)事實性是資訊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質;(2)等級性分為戰略級資訊(是關係到企業長遠命運和全域性的資訊)、策略級資訊(是關係到企業運營管理的資訊)和執行級(是關係到企業業務運作的資訊),由於**、壽命、保密程度、加工方法、使用頻率、精度等不同,所以資訊等級不同;(3)可壓縮性指資訊可以進行濃縮、集中、概括以及綜合,而不至於丟失資訊的本質;(4)擴散性是說明資訊的濃度越大,資訊源和接收者之間的梯度越大,資訊的擴散力度越強(存在利於傳播又造成貶值的兩面性);(5)傳輸性是指資訊傳輸既快又便宜,遠遠優於物質的運輸;(6)分享性與物質交換的零和性相反,資訊只能共享不能交換,只有達到企業共享,資訊才能真正成為企業資源,資訊分享沒有直接損失但可能造成間接損失;(7)增值性是指用於某種目的的資訊,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價值耗盡,但對另一種目的可能又顯示出用途,資訊的增殖在量變的基礎上可能產生質變,在積累的基礎上可能產生飛躍;(8)轉換性,資訊、物質和能源是人類現在利用的三項重要的寶貴資源,三位一體互相不能分割,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3、資訊的價值如何衡量?如何才能正確的實現其價值?

答:有兩種衡量方法:一種是按所花的社會必要勞動量來計算,(內在價值)資訊產品的價值v=生產該資訊所花成本c+利潤p;另一種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外延價值)收益p=最好方案的收益pmax-任選某個方案的收益pi,寫嚴格一些p=max[p1,p2,…,pn]-σ(1/n)pi,直接用模型選最優方案p=最優方案的收益popt-(1/n)pi.

對生產資訊商品的企業,應用內在價值確定資訊的定價,對使用資訊的企業,應用資訊的外延價值衡量住處或資訊系統是否合用,在資訊系統的分析中應當用外延價值。

4、資訊是否有生命週期?如何把握生命週期使資訊更好發揮作用?

答:資訊是有生命週期的:(1)要求是資訊的孕育和構思階段,人們根據所發生的總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根據設想可能採取的方法,構思所需要的資訊型別和結構;(2)獲得是得到資訊的階段,它包括資訊量收集、傳輸以及轉換成合用的形式,達到使用的要求;(3)服務是資訊的利用和發揮作用的階段,這時保持最新的狀態,隨時準備使用者使用,以支援各種管理活動和決策;(4)退出是資訊已經老化,失去了價值,沒有再儲存的必要,就把它更新或銷毀。

各階段可能有相同的過程,而且可能不止一次,這些過程包括資訊的收集、資訊的傳輸、資訊的加工、資訊的儲存、資訊的維護以及資訊的使用等6種。

要更好發揮資訊作用必須把握好生命週期的每一過程,由於資訊的不完全性,想得到關於客觀情況的全部資訊實際是不可能的,所以確定資訊的需求要從系統目標出發,從客觀情況調查出發,加上主觀判斷,規定資料的思路。一是運用資訊傳輸、加工、儲存和維護技術,二是注意實現資訊價值轉換,把握好資訊使用的三個階段:(1)提高效率階段聯絡於資料處理階段,這時使用資訊科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是手工作業機械化,是省人;(2)及時轉化價值階段已認識到管理的藝術在於駕馭資訊,資訊的價值要通過轉化才能實現,鑑於資訊的壽命有限,轉化必須及時;(3)尋找機會階段,每個企業均在資訊大海中,全憑企業駕馭資訊的能力去發現,這時**和決策的技術對尋找有所幫助,但遠未成功。

資訊系統是深化資訊使用的重要手段,經過了初裝、擴充套件、控制(這前三階段是計算機時代)、整體化、資料管理、資訊管理(這後三階段是資訊時代)。

5、資訊管理有什麼內容?試述我國企業在資訊管理上的問題。

答:資訊管理已成為現代管理的乙個重要方面,主要內容是:(1)人事資源管理;(2)硬體、軟體管理;(3)通訊管理;(4)辦公室自動化;(5)規劃管理。

總之,資訊管理的廣義概念包括三方面:面向開發的專案管理;面向資訊系統內部的運營管理;面向未來的規劃管理。

(系統的概念與性質)

1、什麼是系統?沒有目標的相互聯絡的事物是否是系統?為什麼?

答:系統是一些部件為了某種目標而有機地結合的乙個整體,這裡目標、部件、聯結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按照一般系統論的觀點,系統有五個要素:系統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有一些主量集合;系統的主量是隨時間變化的;系統的主量可表示於笛卡爾座標上;系統存在論域b和耦合c之間的關係;系統是狀態轉化結構。

因此,系統有以下特點:(1)系統是由部件組成的,部件處於運動狀態;(2)系統之間存在著聯絡;(3)系統行為的輸出也就是對目標的貢獻,系統各主量和的貢獻大於各主量貢獻之和,即系統的觀點1+1>2。(4)系統的狀態是可以轉換的,在某些情況下系統有輸入和輸出,系統狀態的轉換是可以控制的。

2、以什麼指標來衡量系統的好壞?

答:(1)目標明確;(2)結構合理;(3)介面清楚;(4)能觀能控。

3、管理資訊系統是什麼樣的系統?它有哪些系統的特點?

答:系統依由低到高分為三類九等:框架、時鐘、控制機械(前三個是物理系統)、細胞、植物、動物(中間三個是生物系統)、人類、社會、宇宙(最高層是最複雜的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屬於社會系統,因而它是最複雜的系統,社會系統就是組織,是人類政治、經濟活動等上層建築的系統。

(系統的整合)

1、什麼是系統整合?資訊系統的整合和計算機網路的整合有何不同?

答:系統整合是為了達到系統目標將可利用的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的過程和結果。系統整合的結果是將部件或小系統聯成大系統。

單個計算機一般不能算是系統整合,把多個微機用網路聯接起來才可算是整合。而把cad、cam和mis聯通,是比微機聯網更高階的整合。

2、資訊系統有幾種分類方式?每種方式的長處和問題是什麼?當前系統整合分類還存在什麼問題?

答:按優化程度分為聯通整合(微機桌面處理、使用者介面友好,但聯通目標難於實現)、共享整合(由於各種因素難於真正共享)和最優整合(最優是相對的,要不斷追求,隨時間情況會偏移);按範圍分為技術整合(技術聯通、解決合用性、可取性、響應時間、滿足要求和容易操作等技術問題)、資訊整合(解決資料不正確、過時、不合適的單位、沒有索引、不夠合用和難以獲得等)、組織人員整合(是將系統融合於組織中,成為相互依賴不可缺少的部分,解決人的問題)和形象整合(將資訊系統整合於企業形象之中,成為企業的驕傲);按具體程度分為概念整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最高層抽象思維的整合,它是定性的藝術的,確定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依據是經驗和知識,是最重要和決定一切的)、邏輯整合(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利用深入的知識,包括規則和公式,將其深化成為邏輯整合模型)和物理整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用邏輯整合模型和善表達比較,以確定整合方案能否很好地解決這個總是然後進行物理整合和實現,以達到最優整合)。

這裡是系統整合的分類,用以資訊系統的分類還不是很準確,資訊系統的整合是綜合性很高的系統,由於學科、知識、概念、應用等的交叉,最簡單準確的分類應以發展和時間分類。

3、系統整合的策略應當包括什麼內容?如何檢驗系統整合的成功與否?

答:整合策略是進行整合的執行途徑,包括教育使用者(開發者和使用者的溝通,讓開發者了解和熟悉使用者,讓使用者了解系統知識和資訊科技的潛能)、系統裝設(進行聯通,實現技術整合和資訊整合)和應用整合(進行組織整合和人員整合,做到組織和系統的無縫結合)三階段的組合內容。

檢驗系統整合成功與否,是要看系統對企業管理觀念的改變,系統對企業運營過程的改變,系統對企業生產率的改善,以及系統本身的一些指標,如響應時間、執行成本的改善等。

ssa&d 生命週期: 1.系統規劃。

根據使用者請求進行初步調查,明確問題,確定系統,目標和總體結構。確定分階段實施進度,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與人員:

使用者、開發者、調查員。 2.系統分析:

當前系統的詳細調查,分析使用者需求,建立新系統邏輯模型。 參與人員:調查員、系統設計、業務員。

文件:需求說明書,系統分析說明書。 3.

系統設計。總體結構設計,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模組結構與功能設計參與:開發人員文件:

系統設計說明書。 4.系統實施:

程式設計及硬體安裝、系統除錯,使用者培訓,新舊系統轉換。 5.系統執行和維護。

系統的執行管理,系統各類維修,對系統進行評價。參與:管理員,維修員,使用者。

文件:執行管理規章制度,系統維護手冊,系統評價報告。

管理資訊系統課後習題答案

第一章管理資訊系統概論 p22本章思考題 1 資訊有哪些特性?p3 答 資訊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真偽性 層次性 可傳輸性與可變換性 共享性等等。1 真偽性。資訊有真偽之分,客觀反映現實世界事物的程度是資訊的準確性。2 層次性。資訊是分等級的。資訊和管理層一樣,一般分為戰略層 策略層和執行層三個層...

管理資訊系統 課後習題答案

資訊和資訊系統 1 什麼是資訊?資訊 資料有何區別?答 1 資訊是經過加工並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的資料。區別 資料是客觀的,它 於客觀的現實世界,它只反映某一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能說明這一事實與我們的行動是否有關係 資訊是對資料加工後的結果,它取決於人們的主觀需求,要對人們的決策行動產生影響。2 試述...

管理資訊系統 課後習題答案

第一章 什麼是資訊資訊 資料有何區別 答1資訊是經過加工並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的資料。求要對人們的決策行動產生影響。試述資訊流與物流 資金流 事物流的關係。答1組織中各項活動表現為物流 資金流 事物流和資訊流的流動。物流是實物的流動的過程。資金流是伴隨物流而發生的資金的流動的過程。事物流是各項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