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反思

2022-02-21 11:32:28 字數 939 閱讀 6513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在認識厘公尺的時候,先呈現給學生1厘公尺的表象,再讓學生說見過的大約1厘公尺長的物體,如田字格的寬,食指的寬,圖釘的長等,加深對1厘公尺表象的認識。

此內容不足之處在於認識尺上的刻度0及由於學生帶的尺子規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離比較遠,因此花的時間比較多,以致後面的練習進行地比較倉促。

學生認識「公尺」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公尺」比「厘公尺」的機會少,本課的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進行的。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認識公尺尺,體會1公尺的長度,在數中理解1公尺=100厘公尺,用公尺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比劃、測量、討論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建構起知識體系,而且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拉直前後的樣子,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再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他們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邊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線段可以量出長度」。此外,通過找線段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對線段的感知,又進一步完善了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在教學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時,注重教師引導和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畫線段的方法,體會線段與有關多邊形的內在聯絡。

學生初學厘公尺和公尺,很容易把這兩種概念混淆。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在長度觀念上的混淆。學生在描述物體的長度時一味追求用尺精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而面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較弱。

針對學生在應用時出現的長度單位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本節課一開始,複習厘公尺和公尺,用手比劃1厘公尺和l公尺的長度,讓學生在頭腦中對1厘公尺和1公尺有較為清晰的認識,為新課的學習作鋪墊。緊接著課件出示「旗桿的高度是13厘公尺還是13公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經歷觀察、感知、猜想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語文單元教學反思

是否具有發散思維能力是乙個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標誌。我在自己的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作為自己教學工作的重點,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對於可能有多個答案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開動腦筋 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鍛鍊了學生 問...

各單元教學反思

熟讀成誦積累優美詞句。我通過引領學生,學生願意讀書了,學生對優美的句子已牢牢記在心中。像描寫桂林水的 靜 清 綠 桂林山的 奇 秀 險 的句子,學生不但能被而且還能仿寫寫這類句子了。在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文中,學生對沿途的景色也是興趣盎然,學生學完課文就記住了對景色描寫的句子。七月的天山 學生根據自...

八單元教學反思

本組教材以 中華傳統文化 為專題,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重點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適時交流活動進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活動成果。孔子拜師 此節課沒有按計畫來上課,計畫中第一課時處理了大處手筆後,這節課分段進行指導朗讀,但在課前學生已能夠找到重點句並主動進行理解,所以一節課就圍繞學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