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2022-02-11 20:47:26 字數 2839 閱讀 6283

篇一: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絡。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採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你如果也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裡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係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

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我抓住人物的語言,人物的神態動作來教學。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裡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加以品析。

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乙個乙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我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

」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和「盯」的品析。

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你想讀什麼角色的內容,然後老師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讀,再讓男生和女生對讀,接著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課文,來讀出那位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和後來不聽鄰居勸告,結果沒有收到葫蘆後悔的語氣。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對課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掌握的,另外也讓學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

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注意做事情的過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緊密聯絡。

篇二:《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於是當葉子上長了蚜蟲,他覺得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後來當鄰居勸說時他也是漫不經心,不加理睬。

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乙個個都落光了。 在教學過程,我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品悟課文語句裡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

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選擇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

本課的優點是: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

本科的不足是:在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老師遷強地讓孩子去達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我想學生

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需要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總之,很多不足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

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準乙個切入點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乙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

「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因為切入點擊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

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麼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麼是葫蘆?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於把握這條線,並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

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

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明確了這麼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採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

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後文的學習打下鋪墊。

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乙個乙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絡,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 寫的是乙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乙個乙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課文的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在第二課時我主要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裡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一 教學思路清晰,重點較突出 本課...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寓言 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例來說明乙個道理。課文 我要的是葫蘆 讓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並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絡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範。一 好句子 好詞語積累。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 細 滿...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瀏陽市人民路小學陳雪梅 我10月25日在147班執教了一堂公開課,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14課 我要的是葫蘆 的第一課時。我要的是葫蘆 這篇課文講的是乙個中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