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教學反思

2022-02-01 22:24:03 字數 1473 閱讀 2528

《漁歌子》是一首傳唱悠遠的古詞,作者運用「寫意山水畫」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艷麗、動靜結合的美麗畫卷。「詩言志、詞傳情」,在這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的背後,寄託了作者厭倦官場上的明爭暗鬥,喜愛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作者對悠閒自在生活的嚮往。

怎樣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

在確定教學內容後,我沒有像以往那樣抱著教參,加上感覺去確定教學目標,而是先認真讀了《新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是這樣闡述與教材內容相關目標的: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課標年段目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其中,「激發想象力,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這些目標都是不可測的。

必須轉換成具體可測的教學目標。於是,我把「大體把握這首詞的意思」轉換為「能用自己的話表述整首詞的大體意思。」把「體會詩人的情感」轉換為「對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 根據這些要求,我初步定下這樣幾條教學目標:1、誦讀《漁歌子》,讀出詞的節奏、韻味,能有感情背誦。2、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境,對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激發他們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認為本課有兩個成功:

1、反覆誦讀,層層遞進。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誦讀是詩詞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標。初讀時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讀;擊掌踏歌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感悟詞境後的美讀,要求層層深入,學生在遊戲中、在賞畫時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2、感悟詞境,授之以漁。

詩詞教學中,把握詩詞的意境是個重難點。不講,學生不得要領;講得多了,自然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在此環節中,我緊抓住詞的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鷺飛」,通過想象閱讀——「什麼樣的西塞山?

什麼樣的白鷺?什麼顏色?讓畫面動起來!

讓我們聽到聲音!」引導學生把景物一步一步說具體;通過比較閱讀——杜甫《絕句》中「一行白鷺上青天」與「西塞山前白鷺飛」裡的白鷺有什麼不同?啟發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西塞山「雲霧繚繞」、「山色空濛」的特點,使學生明白賞詞也應該像閱讀一樣要聯絡前後句。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這種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描述其他景物,自然是水到渠成。

上完本節課我還有兩點困惑:

1、本節課只學了一首詞,內容是否太少?而我又補充了兩首同主題的詞讓學生課後賞析。只在課後進行拓展合適嗎?會不會只是走過場?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容量和落實課後的拓展?

2、試講時,我引導學生讀出詞的韻味,滲透了詞的「平仄」特點。我告訴學生「平」就是第一聲、第二聲,「仄」就是第三聲、第四聲。讀的時候遇平則聲音拉長,遇仄聲音縮短。

區教研室領導在聽了試講後,建議我教學中不要滲透「平仄」的概念,果然效果要好得多。這讓我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理論知識滲透的「度」的問題有了思考。

漁歌子教學反思

走進詞的意境,體會詞人心情 詩詞講究的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漁歌子 這首詞,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詞中前兩句寫意白...

《漁歌子》教學反思

漁歌子 是一首傳唱悠遠的古詞,作者運用 寫意山水畫 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艷麗 動靜結合的美麗畫卷。詩言志 詞傳情 在這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的背後,寄託了作者厭倦官場上的明爭暗鬥,喜愛自由 熱愛自然的情懷,對悠閒自在生活的嚮往。在確定教學內容後,我沒有像以往那樣抱著教參,加上感覺去確定教學目標,而是先認...

《漁歌子》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一節語文課,總的感覺還是有點蜻蜓點水,一飄而過。這節課上了兩個環節 乙個是朗讀方面的 乙個是繪景方面的。朗讀方面,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這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容易。但我上課的時候注重的一點就是讓學生說 你覺得這首詞中有哪些生字的字音是比較難讀準的?這個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