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2-01-04 02:32:18 字數 4158 閱讀 8145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並且知道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多**課件,地圖,簡易建築圖紙。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教師:今天,老師要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反應能力,你們準備好了

嗎?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單位轉換」)

2、學生集體回答。(個別難題,教師引導計算,並且提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注意學生的鼓勵表揚)

3、創設情境

(1)師:今天我們班的兩位同學產生了一場爭論,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2)學生情景表演。(師**動畫)

(3)通過剛才的**,你們會支援哪一位同學呢?你有什麼辦法把操場畫進本子嗎?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

(4)教師:你的想法很對,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長80公尺,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寬60公尺?

生1:用8厘公尺表示80公尺,用6厘公尺表示60公尺。(板書)

(5)其他同學認為他說的對嗎?我們一起來表揚他。

4、師:現在,在我們的黑板上出現了兩組量,這兩組量中,哪組是我們畫在圖上的距離?(8厘公尺和6厘公尺)哪組是實際生活中的距離?(80公尺和60公尺)

5、小結:我們把畫在圖上的距離叫圖上距離,把實際生活中的距離叫實際距離。(板書)

6、師:當我們用8厘公尺表示80公尺時,實際上把80公尺縮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比是多少?

(引導:比的前項和後項單位要統一,再劃成最簡整數比)

板書:8cm:80m=8cm:8000cm=1:1000

7、繼續引導,並板書:6cm:60m=6cm:6000cm=1:1000

8、師:這裡的1:1000說明我們用圖上距離1cm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公尺?(1000厘公尺)

9、小結:像這種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叫比例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探索發現

1、揭示比例尺的意義。(課件**)

教師補充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公式轉換: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補充說明比例尺的特點:比的前項與後項單位要統一,並且是最簡整數比。例如:1:100或1/100 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100cm。

3、小組比賽,說一說:以上比例尺分別說明了什麼意思?

舉例:1:200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200cm。

(分組回答)

4、師:仔細觀察,這些比例尺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師:為什麼要寫成前項是「1」,而不寫成前項是別的數字呢?

生:這樣可以清楚的看出圖上距離代表實際距離多少厘公尺。

師:真了不起,真是一針見血。

5、師:同學們現在看到的是老師的房屋平面圖,你能從看到哪些呢?(課件出示房屋圖,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臥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師:你觀察真仔細!比例尺1:100是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

學生1:圖上 1厘公尺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公尺。

學生2: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7、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現在請大家量一量,圖中我的臥室,長是( )厘公尺,寬是( )厘公尺。()

算一算我的臥室,實際的長是( )公尺,寬是( )公尺,面積是( )平方公尺。(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上記錄)

8、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板書:黑板左側)

生1:先量出臥室的長4厘公尺,實際長=4厘公尺×100=400厘公尺=4公尺

生2:再量出臥室的寬5厘公尺,實際寬=5厘公尺×100=500厘公尺=5公尺

生3:臥室的實際面積是5×4=20平方公尺

9、師:誰能算一算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10×11=110平方公尺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師:我打算在父母臥室北牆正中開一扇寬為2公尺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應該畫多長距離呢?

2、引導計算

(1)題目中,2公尺是什麼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我們應該如何計算圖上距離?

板書:2公尺=200厘公尺 200×1/100=2(厘公尺)

3、師:笑笑在本子上用8厘公尺表示了我的臥室的長,圖上1厘公尺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公尺?你是怎麼算的?

板書:4公尺=400厘公尺 400÷8=50(厘公尺)

4、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課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師:題目中,已知哪些條件?(圖上距離6厘公尺,比例尺1/17000000)

師:根據以上條件,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

(生獨立計算,集體回報)

(四)總結深化、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並認識了比例尺,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今天所學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離縮小,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縮小比例尺,為了計算方便,前項一般為1。

但是有時我們也需要把一些小的東西放大,因此我們把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後項一般為1。

2、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還學會了哪些?

六、板書設計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 2公尺=200厘公尺

實際長…… 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厘公尺)

實際寬…… 6cm:60m=6cm:6000cm=1:1000 4公尺=400厘公尺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400÷8=50(厘公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答:比例尺1:50

七、課後反思

《比例尺》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情境再現,建立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本課內容距離學生生活較遠,雖然在今後的地理,製圖等知識中,會有所體現,但是以目前六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卻不會接觸。所以,我將匯入情境設定在學校的範圍內,通過讓學生表演談話情境,引出問題:「你能把學校的操場畫進本子嗎?

」利用這樣的匯入,很快拉近了本課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在講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又以臥式的建築圖引出了計算練習,有一次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過讓學生設計製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資料,如何作圖等。在匯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3、適當點撥,大膽放手。

新課標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如何充當號者一角色呢?我認為,教師既然是引導者,教學中的講解和點撥是必需的,教師既然是組織者、參與者,講解和點撥又應是適時適度的。

在將本課概念講授清楚以後,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務,而教師的大膽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再進行一些適當地點撥,即實現了教學目標,又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輕鬆自如。

4、對於學生的理解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評價。

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引下,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既要尊重學生的數學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學生的數學思維成果。

在教學中,求比例尺時,學生出現了多種求法,我就循著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我和學生在認真傾聽學生講解的同時,對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與評價,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並且說明,學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樣的解法,但要注意書裡的規範與完整。

總之,要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規律,就要尊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和感悟中總結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在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學會學習。

比例尺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積極地去探索並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性學習得以保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必要的知識準備,即學習任務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除應用題等知識基礎以及分東西等生活經驗,這些知...

比例尺教學反思

今天,我進行了 比例尺 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首先,我創設了乙個情境,引導學生明白按照實際尺寸繪製平面圖是不可能的,初步產生縮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學生對新知學習的渴望,進而,讓學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有縮小和放大兩方面的應用,進而,引入了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匯入新課的學習,接著,通過學生...

《比例尺》教學反思

六年級3班張海燕 比例尺 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認識比以及化簡比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 抽象,難以理解,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義,這樣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