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2021-12-31 14:54:34 字數 4121 閱讀 4940

《畫風》教學設計

永豐灘六墩小學趙永鳳

【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參與式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

」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

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創作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慾望,所以教師要採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熱情。通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利用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具有初步的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可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閱讀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要勤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於合作,敢於創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方法】

1.教法: 因為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所以我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

教師以乙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口說,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培養創新能力,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知識,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2.學法: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悟課文中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手段】

採用多**教學。黑板。

【課時安排】

兩課時【課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 猜謎語,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伸手摸不著,用眼看不到。 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謎底:風

2、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無形的風不僅可以聽得到、感受到,還可以被我們靈活的雙手畫出來,那風要怎麼畫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課題,講解,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定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學生通過聽、猜、說引起對風的注意,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自然轉入課題學習。

二、溫故知新

(一)複習舊知

1、創設情境,複習生字詞

師:上節課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三個小夥伴,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生:記得

師:(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師:看到大家對他們三個小朋友這麼熱情,他們也想和你們交朋友呢!不過他們三個只喜歡和愛動腦筋的同學交朋友。他們想看看大家第一課時的知識掌握了沒有。誰敢挑戰他們提出的問題?

師出示課件:這裡有乙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字音嗎?

小明一轉zhuǎn 身,就看到了轉zhuan動的木馬。生選擇趙小藝

師出示課件:讀準下面詞語

烏雲忽然眨眼顯得雨絲

生選擇宋濤

師出示課件:你能讀準下面物體的正確讀音嗎?

筆桿旗桿秤桿欄杆

生選擇陳丹

設計意圖:用本課三個主人公的頭像匯入,創設情境,讓學生挑戰闖關來複習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新詞。既複習了新詞,又讓學生整體上了解了課文,乾淨利落地把學生帶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中。

三、研讀文字,品讀創意

1.學習課文第1至3自然段

看來大家已經把上節課的知識掌握的很牢固了,老師和三個小朋友都很高興。你們看,他們三個在幹什麼呢?(課件展示三個小朋友畫畫**)

a:請小朋友們把書開啟,引讀第一自然段。有一天,這三個小夥伴在一起畫畫,他們在潔白的紙上畫了房子、太陽、大樹和小鳥。

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說說,這裡有一( )房子一 ( )太陽一( )大樹幾( )小鳥(課件展示)

b:這時宋濤提了一很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應該讀出什麼語氣?為什麼?

c:同學們,你們說風有什麼特徵?這可要怎麼畫才好呢?難怪陳丹說---引讀第三自然段。

d:讀這句時,要讀出什麼語氣來?請你讀出自己的理解。

(2)細讀課文,品讀創意,學習第4到9自然段。

1.默讀課文(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1)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畫一畫,讀一讀。

a:學習趙小藝畫風(指導讀:趙小藝說「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

b:學習陳丹畫風

c:學習宋濤畫風

(2)練習說話:

風來了,

風把_____吹_____了,風藏在裡。

(3)學習最後乙個自然段。

(4)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定是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的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說話練習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做到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綜合運用。

四、馳騁想像,描繪美景。

1、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嗎?說一說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2、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絡的,在生活中,遇事多思考,多動腦,這才是聰明的表現!文中三個小朋友會畫風,那我們班的小朋友能畫風嗎?請你用詩一樣的語言說說你想怎樣畫風?

課件:風來了,風把-----了,風藏在裡。

設計意圖:為了拓寬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能力,讓學生畫風,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說出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於實踐。

利用動腦想,動口說的環節,在說中訓練語言,想中培養創新能力,創造了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法的全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動腦,敢於創新!

板書設計

15 《畫風》

趙小藝旗子飄

風車轉陳丹小樹彎

宋濤雨絲斜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採用**並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體結構,突出重難點,彰顯文章主題。運用色彩的變化,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後反思】

學完本課以後,我認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貫穿教學的始終。在課堂上比較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訓練,常常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怎樣有效地進行閱讀或者寫作,注重各學科的整合,利用教材資源,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反思我的課堂,朗讀訓練這一塊還比較薄弱, 在分角色朗讀的部分,我覺得從一開始的指導朗讀、讀中理解三位小朋友、到最後的分角色朗讀,學生每個環節都有所得到。但是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評價上,想學生在評價中也有所得到,但是學生的評價並沒有太多進步,只是停留在多字、漏字和課本劇表演的處理上面,只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於表演者朗讀語氣,而且他點評得很到位。我對這位學生的評價做了肯定與表揚,但是卻沒有抓住這個好機會繼續引導,讓學生繼續深入地評價同學的表現,並且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聽同學的朗讀,學會評價,同時提高自己的朗讀。

這是在預設教案時欠缺的一部分,應該在以後的教學預設中考慮周全,適時地引導好學生的發言,對於聽、評有所提高作用。

朗讀指導不到位。在讀上關注了量,沒有關注質的提高。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沒有做必要的指導。

我覺得自己還有些放不開,缺乏底部教學的激情,沒有把孩子們的情緒完全激發出來,這方面我還要努力,有待提高!

《畫風》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畫風 教學設計及教學體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閱讀大致了解課文內容。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要勤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

《畫風》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設計理念 1 以人為本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參與式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2 以讀為本 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 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

《畫風》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畫風 教學設計 平涼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陳欣婕 設計理念 1 以人為本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參與式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2 以讀為本 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 指出 閱讀教學是學生 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