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認識》反思

2021-12-31 14:32:52 字數 1535 閱讀 7348

三年級組

我們三年級組由沈贇老師執教了《倍的認識》,該課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

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解決問題科學分割,進行分層教學,力求實現「追求真實的課堂,體現課堂的有效性」這一目標。

一、關注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原有學習基礎上得到有效的發展

對《倍的認識》一課,學生的數學現實是什麼?現實是: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倍」,對倍感到陌生,對倍的認識而言幾乎是乙個0的開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如何教學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釋(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義學生難以理解,那麼我們就給學生指明乙個學習的方向---擺一擺。學生擺的現狀又是什麼呢?圓形有3個,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學生可能多擺2個三角形;可能多擺2個3;也可能就擺2個2……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適時點撥,及時梳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發展。

二、體驗—經歷—積累,讓學生真正從不會到學會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並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倍的認識》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悟一悟--試一試--做一做--練一練,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義,由淺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認為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怎樣擺?

」在擺中悟一悟,初步體驗倍的意義;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經歷對倍的認知過程,逐步積累加深對倍的表象建立。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公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實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

三、在預設與生成之間靈動,呈現課堂的真實本色

一切教學都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體。《倍的認識》其設計是從學生的原始學習狀態入手,「圓形有3個,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怎樣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選擇,嘗試、**問題,教學過程是現場生成的,結果是不能完全**的。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富有形的預設在無形的動態教學中生成。抓住「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倍就是乙個數裡面有幾個幾」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見機而作,或及時引導,或適時質疑,或概括小結,對有價值的資訊資源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範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啟用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四、師生的真情實感,催化課堂的有效生成。

「只有知識、技能,人是平面的,只有長度和寬度;而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體的。」《倍的認識》其設計理念是在學生的原始狀態中抓住現實生成的東西因勢利導,促成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沒有教師與學生真誠的交流,學生不敢表達或不願自己真實的想法,何談課堂的有效生成呢?

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烙守這樣的原則: 「讓每乙個站起來發言的學生都能體面地坐下來」,幫助學生不斷贏得自尊、積累自信;「允許學生出錯」發現和凸顯學生潛在的成功,不斷地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給予價值取向的指點和引導,這樣不僅可以學生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而且真情實感的交流便於教師與學生心靈相通,便於教師的課堂調控,就像乙隻無形的翅膀催化課堂的有效生成。

倍的認識反思

張靖2010 11 20 倍的認識 是北京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倍,對於學生來說時乙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 倍 對倍感到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我關注的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教學。上課開始,就採用談話的形式展開,說說各自喜歡的小動物。引出...

倍的認識反思

倍的認識 是學生初次接觸,由於倍的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創設情境 自主探索的方式匯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能看得見 摸得著得東西,從而啟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情境貫穿整節課的教學。本節課我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小兔子們愛吃的三種蘿蔔的個數之間的數量關係,讓學生知道第一行幾...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第13周 蔡少琴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整堂課的設計以遊戲貫穿,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我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 參與者 組織者,使學生在玩中探索新知,理解 倍 的概念,又在不斷的實踐中 出求乙個數的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從玩中總結經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片段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