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反思

2021-12-31 14:00:14 字數 1208 閱讀 2342

每當讀到這樣的文章時,我就心潮澎湃,對那些邊疆的建設者產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楊》跟上學期學的《落花生》有相似之處,學生很敏銳的發現:《落花生》一課通過寫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告訴我們要做具有花生品質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一課,好像也是通過寫白楊樹,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好像」,看來還不是很確定,沒有充分的讀書,自然不夠確定了。但積極性可嘉,值得鼓勵。「說得很有道理,你們說好像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認真讀書,作者想要表達什麼?與《落花生》一課有哪些相似之處?」

孩子們聽了這話,馬上投入到了閱讀中。漸漸地,讀書聲小了。「讀完了?

」「讀完了。」「跟《落花生》一課一樣嗎?」「一樣。

」「那告訴我們什麼?」「不知道」。呵呵,異口同聲。

「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讀上兩遍課文,你就讀明白了還用我這語文老師幹嘛呢!」「哈哈......」引來一陣笑聲。

「現在我們一邊讀書,一邊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又是一陣議論。

「課文抓住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來寫?」「白楊樹有這些特點,與爸爸接兄妹倆去***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爸爸跟兄妹倆介紹白楊樹,目的是什麼呢?

」在讀書過程中,隨著上述問題的解決,孩子們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願——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從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這一心願?

」學生找出了文章的重點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我覺得作者的這種寫法跟《落花生》一課的寫法非常相似,還記得這種方式叫什麼嗎?」「借物言志。」有個孩子喊道,學得比較紮實。

我將「借物言志」四個字板書到黑板上,「借什麼言什麼志呢?」「當然是借白楊啦!」「表明爸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決心。

」「只是這些嗎?」「不是,還有爸爸不僅決定自己建設邊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設邊疆。」「你是怎麼知道的?

」「課文中寫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就這樣,在《白楊》與《落花生》的比較中,學完了本課。我想孩子們對文章「借物言志」的這種寫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源於已有知識的更新,更源於教師在執教時將看似複雜的問題分解開,使問題簡單化,學生再來理解,再來學習就容易得多了。

教學本無定法,特別是語文教學每一種文體教法不一,更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準切入點,讓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帶勁兒,學有所獲。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 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

《白楊》教學反思

經過一天的準備,懷著緊張的心情終於結束了這堂課,課程結束,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一堂課下來感覺很不順暢,從沒有這麼失敗的體會,回顧整堂課,聽著王老師和楊主任的點評,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成長中自然有坎坷和荊棘,時常反思,努力改變 不斷進步。反思如下 一 課堂形式是為課程服務的,靈活掌握。...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 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