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數的特徵反思

2021-12-31 05:29:50 字數 1246 閱讀 1404

《3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在學習過2、5倍數特徵之後的又一內容,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斷,必須把其他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來判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決定在這節課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猜想——觀察——再觀察——動手試驗的過程中,概括歸納出了3的倍數特徵。

1、找準知識,衝突激發,探索願望。

找準備知識中衝紛激發探索,在第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複習2、5的倍數特徵並對一些資料做出了判斷而後我們「誰來猜測一下3的倍數特徵」激發學生**的願望。由於學生剛剛複習了2、5倍數的特徵,知道只要看乙個數的個位,因此在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自然會把「看個位」這一方法遷移過來。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於是新舊知識間的矛盾衝突使學生產生了困惑,有了新舊知識的矛盾衝突,就能激發起學生**的願望,這樣不反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有效的將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的意識和能力。

2、 激發學習中的困惑,讓**走向深入。

找準知識之間的衝突並巧妙激發出來,這是一節課的出彩之處,剛開始我用電子白板出示百數表,讓學生圈出3的倍數,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都在幾條斜線上,我就特意出示都在斜線上3的倍數,把其他不是3的倍數都隱藏了,讓學生觀察,為了方便研究,先選擇較長斜線上的數,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這些數個位和十位乙個比乙個少一,我順便說,什麼沒變,什麼變了,學生終於說出個位和十位相加都是9,我又接連出示其他斜線上3的倍數,讓學生繼續觀察,學生發現個位和十位相加的和有:6,12,15,18等,我板書這些數,讓學生觀察,看發現了什麼?

學生發現個位和十位相加的和都是3的倍數。我繼續說那不是3的倍數有這樣的特徵嗎?學生舉例驗證,沒有這樣的規律,我最後說那百位以外的數我們能判斷出3的倍數嗎?

學生舉例驗證規律。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經過分析總結得出:各個數字上的數相加的和是3的倍數,那麼,這個數一定是三的倍數。

自我感覺這個環節上處理的比較到位。

這節課結束後,收穫很多,白板電腦實際操作已熟悉,能及時解決問題,精心製作電子白板,效果比不用要好的多,知識點的銜接、過渡語反覆練習,感覺要別以往的公開課好的多。我感覺最大的缺憾之處,首先是沒有更多時間讓學生質疑,比如:為什麼把各個數字上的數相加的和是3的倍數,個位和十位怎麼可以相加?

(備課已考慮,出示課件演示,實際上加的是分完後剩下的數,分完後的數和數字上的數一樣)我覺得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其次是時間有點緊,沒有研究9的倍數特徵。最後是學生課堂不活躍,教師沒有及時引導鼓勵學生舉手發言,評價也不到位。

希望同仁多指正,提出寶貴建議和意見。鄭飛

3的倍數的特徵案例反思

如果學生說是數出來的,師 有的組沒有撥到這個數,不好數,他們怎樣才能知道用了幾顆珠子呢?第一 二兩個讓本小組學生說一說,第三個讓其他組的學生說一說,第四個全班說一說 師 顆數與撥的這個數有什麼關係?出示 各位上數的和 師 請同學們觀察兩張表中的顆數,也就是各個數字上的數字和,如果乙個數是3的倍數,那...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南關小學劉京萍 3的倍數的特徵 看似一節知識簡單的課,但從教學實際來看,是我想得過於簡單了,教師注重的不應該僅僅是對知識的掌握,更應該使學生站在跳板上學習數學,關注數學思維的發展 3的倍數的特徵 屬於數論的範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有一定的難度。而2 5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學習這一課的基礎。所以,在教學...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有時候,我們是需要給學生挖個 陷阱 的。本節課開始 時,學生紛紛憑藉2 5的倍數特徵這一經驗,關注個位數字,在 瞎忙活 了一陣後發現,3的倍數的特徵是不能僅看個位數字的。這是我給出了 123 和 729 兩個數,讓學生任意組合,並判斷是否是3的倍數。學生在經歷了 123 3 213 3 31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