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課改小結

2021-12-30 18:45:25 字數 1695 閱讀 3829

一、我們所面臨的學生狀況:

1、基礎差

從表面來看,現在的學生大多從小學三年級便開設有英語課。每週兩節。也就是說進入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對英語有熟悉三年的過程了。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很多問題。每週兩英語課對語言學習來說實際上本身說是乙個錯誤,學生在每次上過英語課過後,差不多已經遺忘了才能上第二節英語課,學生一開始對英語還有些興趣,但隨著英語知識的深入,這種興奮往往會很快地減退。而小學生在每週兩節課的英語教學中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加上小學英語課本身就是一門不受重視的科目,因此,到最後真正能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並不多。

2、分化大

但也有不少對語言學習接收較快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到六年級結束時,英語知識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甚至已經把八年級要學的內容也掌握了一部分,換句話說,現在七年級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化得更早,更大。這對於七年的教師的教學來說是相當困難的,這種困難從教字母就開始了。這時,教師如果還一味地「教」,所出現的問題必然會此起彼伏。

因此,教師的角色就須轉變,新課程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3、無信心

沒有一點基礎的學生往往在開始接觸英語時都比較興奮,他們不知道英語的難度,只知道把當天的內容學好。而對於已經接觸過三年英語又沒學好的學生來說,對英語的興奮情緒早已經蕩然無存,頭腦裡留下的最多的英語學科的「難」,難讀,難寫,難記單詞,難寫句子 ,難背課文……,學英語一點樂趣也沒有。因此有部分學生一上初中就認為自己學不好英語。

二、我們該怎麼上新課程的課?

1、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穿插一些遊戲、不斷變換著花樣進行語言專案的操練、利用學生英語基礎上的差距讓學生互助,不僅可以給後進學生信心,也能使基礎好的同學產生優越感。

2、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課堂上和課後不同的任務。如抄寫,背單詞、背課文,默寫課文,編寫短文,編寫對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特別是教材總體把握要準確,清楚。

重教學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不要把學生當成容納知識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把。

3、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沒有猜想便沒有發現。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重要。不斷地在教學中滲透啟發式教學,去除掉學生長期養成的上課只帶耳朵進教室,只等教師公布答案的習慣。

養成預習、提問題、課後整理筆記的習慣。

4、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特別是部分在小學已經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讓他們嚐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才會真正讓他們放棄原來的想法,真正產生信心。特別是在如何記單詞上一定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5、加強教師教學的創新和改革

不宜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多些新鮮感,才會使他們在學習上長期都有興趣。

不宜按部就班,書上有什麼講什麼,沒有的就一定不講,要學會察學生顏觀學生色。學習上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很重要。

不宜面面俱到,應重點解決好幾個重點問題,對於入門來說,首先應該解決怎樣正確記單詞的方法問題(學會音標、音節、字母組合);基本的句型轉換……

不宜盲目趕進度,囫圇吞棗不利於消化,最後必然會出問題。

不宜降低規範要求,要求越高,學生的能力越高。特別是初入門時,更要嚴格要求,要求正確的書寫習慣,正確的標點習慣,正確的讀書習慣,教師要求十全十美,學生也會盡善盡美。

三、我們所做的工作

總之,新教材的教學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我們願繼續努力,為我區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多做工作。

24中英語教研組

英語課改小結

巨化中學英語 三學 課改模式小結 巨化中學於2012年10月成立 三學 模式研究小組,最初成員為初一科學和數學組的老師及其他相關成員。一年之後,即2013年10月中旬起,初 一 初二的英語學科也開始嘗試實施 三學 課堂教學模式。何謂 三學 其是指由 學生自學 學生互學 教師導學 三個有機聯絡的環節組...

黑林小學科學課改小結

2006 2007學年度 科學新課改總結 黑林鎮中心小學韓華善 由於新理念對我們教學實踐中的諸個方面缺失具體的指導性,因此在一些關鍵的理念沒有被實踐檢驗而深刻領會之前,妄加定論,難免會出現表面化的傾向,甚至是誤區。基於這點認識,本文僅就圍繞新理念,把小學科學課改中遇到的幾個問題有所側重地談些思考。一...

我的課改小結

記4月27日五城市八校課改研討會有感 坐在開往家鄉的火車上,才松了一口氣,以 構建和諧課堂文化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為主題的滬 浙 榕 寧 株五城市教學研討活動終於順利拉上了帷幕。參加本次活動的專家及領導對此活動給予高度的評價 像這樣的活動規模,像這樣的研究深度,像這樣的討論廣度,即使是教育部崔巒同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