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採芙蓉》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2021-12-30 03:29:01 字數 3597 閱讀 7768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疏通詩意,感悟詩歌思想

2、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運用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

1、匯入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是相愛卻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讓人扼腕嘆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秦觀發出的一種寬慰,一種無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一字千金」之稱的《古詩十九首》,看看裡面的《涉江採芙蓉》表達了怎樣的相思?

2、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專指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評價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三、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涉江採芙蓉

《古詩十九首》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疏通大意,表達詩歌的內容,總結主題

明確:詩歌寫的是抒情主人公在採芙蓉的時候,不知道將所採芙蓉送給誰,他所思念的人在遠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頭望家鄉,可是她看到的是無法計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煙雲的山阻水長,抒情主人公從眼前想到將來,不免憂傷不已。

主題:表達了遊子的離別相思之情。

4、文字探析

1、找意象

詩歌中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點?給我們塑造出乙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蘭澤、芳草,讓人感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情感的單純、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過「采之欲遺誰」、」「還顧舊鄉」、「憂傷以終老」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乙個孤獨、惆悵、憂傷的抒情主人公。

2、賞析詩句

①「涉江採芙蓉」和「采之欲遺誰?」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裡面說,江南有採蓮的舊俗,那是乙個風流的季節也是乙個熱鬧的季節。可是這種歡樂美好剎那間被一聲嘆息聲所改變,主人公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徒然採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給誰呢?

這一朵朵美好的鮮花送不到遠方的愛人那裡!將人物放置在歡樂美好的背景中,抒寫獨自懷遠的憂傷,正是以樂襯哀的效果。我們還把它叫作反襯。

「以樂寫哀,以哀寫樂,更增其哀樂」。回顧我們學過的運用了反襯手法的詩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象畫面。

明確:「還顧」動作感和畫面感非常強,如果不是思念至極,恐怕不會情不自禁地回頭望家鄉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麼呢?

是無法計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煙雲的山阻水長。讓我們看到乙個孤獨、憂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5、合作**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說說你的觀點和依據。

(生討論,找代表發言)

生1:是女子,因為只有女孩子才喜歡採一些花花草草,依據是「涉江採芙蓉」。

生2:是男子,「還顧望舊鄉」,古代只有男子才出來遊歷求學,女子一般不出遠門,既然望故鄉說明是遠遊,由此判斷是男子。

生3:前兩句女子,後兩句男子。從前四句和後四句關係來說。

明確:根據學生發言,總結。首先假設是女子:

「涉江採芙蓉」和「還顧望舊鄉」是兩個空間的不同畫面在同一時間的顯現。只有在想象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才會出現。這在詩歌裡面我們叫它「懸想」法。

是女子想象自己遊歷在外的丈夫在回頭望故鄉思念自己。其實這種方法我們並不陌生,我們學過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兩句就是王維想象兄弟們思念自己,這種以虛襯實的方法更襯托出自己思念親人的深切。

(學生只要自圓其說,有理有據,我們可以不必拘泥於一種說法,詩歌貴在讀出自己的感悟)

我們說,這首詩的作者是東漢末文人,假若抒情主人公是女子的話,則他採用了女性的口吻寫的這首詩,詩裡面又有懸想。初讀感覺單純,詩旨明了,再三涵詠,我們發現它婉曲奇妙。

六、能力拓展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比較《庭中有奇樹》和《涉江採芙蓉》的區別。

明確:相同點:主題相同表達的都是折芳贈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

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前六句都是對花樹的極力讚揚,最後兩句表明了全詩的主題。意境高潔、清幽,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不同點:乙個是以芙蓉為寄託,以樂景襯哀情,末句感情哀傷不止。一首是以樹為寄託物,末句自我安慰。

七、課堂小結

《古詩十九首》主要抒發了遊子失志無成和相思別離之情,突出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真實的反映了東漢後期的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風貌。詩歌就像橄欖一樣,越咀嚼越有味,希望同學們下去好好讀,最好讀出自己的感悟。

八、作業布置

1、背誦並默寫《涉江採芙蓉》

2、找來《古詩十九首》中其他作品讀一讀。

板書設計

《涉江採芙蓉》

古詩十九首》

一、主題

遊子的離別相思之情

1、藝術特色

1、以樂襯哀(反襯)

2、以虛襯實(懸想)

3、婉曲奇想(思婦調)

《涉江採芙蓉》教學反思

《涉江採芙蓉》是一首東漢時期的文人五言詩,劉勰和鍾嶸都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鍾嶸更是毫無誇張的說是「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古詩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古詩鑑賞也是高考的必考專案。

選擇這首詩進行比賽是想對古詩教學進行乙個展示和探索,也想讓各位評委給出指導意見,以便將來更好地進行古詩教學。

這首詩在環節設計上,還是比較清晰合理的。通過整體感知,反覆誦讀,讓學生初步理解古詩。然後通過分析意象和展開想象對詩歌進行深度的理解,最後對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還是女子進行討論。

整個過程還把詩歌的表達技巧通過一些例子教給學生,不僅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時候觸類旁通,也讓學生掌握一些鑑賞詩歌的方法。學習完古詩,用《古詩十九首》中同一主題的《庭中有奇樹》進行比較閱讀和鑑賞。教學效果整體上在實際課堂教學上能夠得到實現。

但是有兩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這也是古詩教學方面一直存在的問題。

首先,人們經常說「詩無達詁」,意思是詩歌是語言的品味和情感體驗的乙個過程,它適合反覆吟詠,自己體悟,實在不適合一字一句的翻譯,否則,破壞它意境和情感的整體性,這違反詩歌鑑賞的原則。可是實際教學當中,不可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讀,在一些字詞和意象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真正透徹的理解詩歌,更談不上情感的共鳴。而且在高考中詩歌鑑賞就是分析一些詩歌的意象來體悟作者的情感。

「詩無達詁」和意象分析,在這種看似矛盾的原則下,儘管課堂上進行了正常的教學處理,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其次,關於詩歌抒情主人公的討論存在歧義。在統一發放的《教師教學用書》上,抒情主人公認定為是男子,而在發放的《學習指導》上則認定為女子。存在矛盾的說法,本想讓學生自己討論,最後採用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只要是有理有據,言之有理即可的開放態度。

可是進行過反覆的比較,和後人高度的評價以及查詢資料,認為認定為女子更合適,也更意蘊涵詠。但是這又會形成武斷,學生不能自由的發表見解。其實詩歌本來就是貴在讀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具體如何處理還需要具體的**和改進。

以上是《涉江採芙蓉》的教學反思,筆而記之。

《涉江採芙蓉》教案

詩三首 之 涉江採芙蓉 教案 教學目標 1 鑑賞漢 魏 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2 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這三首詩。3.培養學生鑑賞詩歌形象 語言 表達技巧的能力 鑑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4.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重點 難點 重點 字詞過...

《涉江採芙蓉》教案

彬縣新民中學胡元平 教學目標 了解關於 古詩十九首 的文學常識。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教學重 難點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鍾嶸 詩品 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

涉江採芙蓉教案

語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 涉江採芙蓉 課時 一課時 有課件 涉江採芙蓉 的教案 赤峰市林東一中於鳳波 教學目標 了解關於 古詩十九首 的文學常識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教學重 難點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課時安排 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