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校本研修總結

2021-12-22 14:31:43 字數 1107 閱讀 7175

1.角色扮演引發共鳴

我教學的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

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著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

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2.組織辯論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侷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唇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衝突或抓住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3.開展實踐知行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於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現代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而大部分家長是只重視智力的開發,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要求,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的勞動無感激之情,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步養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在教學《我的勞動感受》一課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品德與社會研修學習總結

通過培訓,我對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認識有所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定的一門新課程。對如何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讓該課程更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是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 參與社會 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 責任心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

小學品德校本研修計畫

品德研修組校本研修計畫 招遠市魁星路小學品德組 一 研修主題 繼續圍繞 技術改變教學 的主題,落實 為用而學,學以致用 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二 研修目標 1.繼續深化課程內容的學習,將理念內化為自身的信念。2 關注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 體驗 感悟 從而獲得最真實的感受。3.關注...

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能參加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培訓,我很欣慰。本學期,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以促使自己今後的工作再上乙個新台階。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 的學習專案,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明確了新形勢下,基於網路環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發展趨勢。以往的研修,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