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總結

2021-10-13 08:55:55 字數 1532 閱讀 5706

或: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用字母表示為:s= 2ab+2ah+2bh

4.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用字母表示為:s=6a2

注意:求水池、無蓋水桶的表面積時,要注意面的個數。

5.側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側面積是指除上面和底面以外的四個面的面積之和。

長方體的側面積=長×高×2+寬×高×2=(長+寬)×高×2

正方體的側面積=稜長×稜長×4

第3 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一、體積

1.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公尺、立方分公尺和立方公尺,可以分別寫成cm3、dm3和m3。

(1)稜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2)稜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3)稜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1m3。

1m3=1000dm3=1000000cm3 1dm3=1000cm3

1cm3=0.001dm3=0.000001m31dm3=0.001m3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用字母表示為:v=a b h

2.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用字母表示為:v=a · a · a =a3 (其中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底面積:長方體或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正方體的底面積=稜長×稜長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為:v=sh

或:長方體的體積=橫截面積×長

3、單位間的進率

4、有關倍數關係

1. 若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則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4倍,長方體的體積擴大到原來的8倍。

2. 若正方體的稜長擴大到原來的2倍,則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4倍,正方體的體積擴大到原來的8倍。

3. 若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寬、高都擴大到原來的a倍,則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a2倍,長方體的體積擴大到原來的a3倍。

5、容積和容積單位

1.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公升和毫公升,也可以寫成l和ml。

1l=1000ml1ml=0.001l1m3=1000l

1l=1dm31ml=1cm3

3.容積的計算方法: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容器裡面測量長、寬、高。

4.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的測量和計量方法:一般把這些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測量、計算的液體的體積。(排水法)用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需要記錄水的體積以及放入不規則物體後總的體積。

梨的體積為450-200=250ml

放入物體後的水的體積-放入物體前的水的體積=物體的體積

或:容器的底面積×水面上公升的高度=物體的體積

注:並不是所有不規則的物體都能用排水法,溶於水的不規則物體就不能用排水法,如鹽、糖等;浮於水面上的不規則物體也不能用排水法,如桌球、冰塊等。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總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 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分別稱為長方體的長 寬 高。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稜互相平行 12條稜可以分為3組 分別為長 寬 高 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 長方體的稜長總和 長 4 寬 4 ...

長方體正方體 知識點總結

長方體的再認識 一 概念 1 長方體的元素 六個面 八個頂點 十二條稜 2 長方體的三元素的特點 主要是外觀特徵和數量關係 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長方體的十二條稜可以分為三組,每組中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長方體的六個面可以分為三組,每組中的兩個面形狀大小都相同。3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4 平面是...

長方體和正方體

1 長方體有時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的面積 一根長96厘公尺的鐵絲圍成乙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 厘公尺。乙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80厘公尺,長10厘公尺,寬是7厘公尺。高是 厘公尺。至少需要 厘公尺長的鐵絲,才能做乙個底面周長是18厘公尺,高3厘公尺的長方體框架。乙個長方體的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