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學習心得

2021-10-10 01:37:53 字數 990 閱讀 9012

首先《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包羅永珍的雜科,它的內容涉及面極為廣泛,反映的不僅有複雜多樣的客觀世界,也蘊含著豐富的主觀世界。她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本課程根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從這一課程的最基本的性質,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比起以前的思品課,現在的《品德與社會》最大的改革是把學生良好品德、樂於**、熱愛生活的培養目標切切實實地放在兒童的生活中去培養。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主」的發展性戰略計畫;真正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密切聯絡兒童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當我們翻開《品德與社會》這本教科書時,我們會發現這是一門全新的課程。

它是伴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開設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它通過遊戲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通過學習,最重要的使我的教學觀念改變了,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科學教學觀念;我們要改變過去以書本為主,教師講為主,新課程要重視學生的生活感受,生活體驗;拓展課堂,延伸課堂,把課堂與家庭、社會及兒童生活世界裡;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達到發展與培養他們真正的道德行為,不再僅僅依靠「聽」來發展與培養。通過本次學習讓我更懂得珍惜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中引發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重視兒童在真實生活中感受、體驗、領悟,突出活動,讓學生自主地、能動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品德與社會教研學習心得

品德與社會學科培訓學習心得 本次到王莊小學參加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研活動,在此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這次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活動的主題是 如何有效指導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 教研活動分為觀課和研討兩個部分。觀課上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中感觸最深的是兩位老師課堂氛圍較為濃厚,都能較好的做到課...

品德與社會優質課學習心得

2013年4月16日到19日,我有幸到丹江實驗小學參加了全市品德與社會優質課評比活動。短短三天,一共聽了12節課,她們設計的教學理念新穎,教學手法靈活多變,教師個人的素質之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穫頗多。下面分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聽課感受 一 新課改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深入到課堂的每乙個角落。...

社會學研究方法學習心得

張俊傑 20101300066 公管10級1班 在回顧乙個學期,突然想起了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大學學習要掌握一門技術,而這一門課,社會學研究方法,就是一門實實在在技術。聽到這句話,我當時是激動不已,一直感覺游離於 技術 之外的心,突然有了前進的動力。這就是我對於社會學研究這門課最深的印像。社會學研...